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8年12月19日,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2008年10月,钱锺书先生逝世已近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2.
孟亭 《中国广播》2013,(2):67-69
对于广播而言,语言是利器。在广播节目中,把握好语言,把握好“叙述”,至关重要。本文从广播节目的语言叙述入手,就节目内容的生活化、语言的口语化和主持人个性彰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当下,从各类媒体上常看到对某些特定人群的流行称呼,比如“爷”。  相似文献   

4.
《新闻导刊》2006年第1期发表庄金玉的文章《剖析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 文章说,作为“新闻报道主角”的消息,其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但不论细节如何变化,都是围绕最基本的叙述方式——“三度反复”展开的。从标题至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主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相似文献   

5.
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与生俱来的四大困惑及其缘由 在都市报风光红火的背后,一大“软肋”与生俱来,至今依然——那就是在财经新闻报道上普遍存在着诸多困惑,没能找寻到属于都市报系自己的叙述方式,报道的力度和宽度与都市报的影响力不相匹配。[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闻语言“奢侈化”与语言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新闻语言“奢侈化”是指新闻作品过度使用语言材料的现象,它包括“非常”型、言不符实型和泥淖型。这种现象,在当前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还是较严重的。网络化信息化使写作成为极为省便的事,人们似乎可以毫不费力便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宏文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新闻联播类节目中,有一种报道形式正在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分钟报道”这类报道的主要特点有:内容大多为正面报道,且丰题鲜明:形式相对规正,报道长度在3分钟左右,并以系列报道的方式播出。  相似文献   

8.
9.
5月9日,北京几家报纸不约而同的报道了一则消息:肇事司机李某成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北京市被吊扣骂驶证一生取消驾驶证资格的第一个司机。有的报纸将“终身禁驾”误与成了“终生禁驾”。例如:北京青年报 A1版的标题是《逃逸司机面临终生禁驾》,北京晨报3版的标题是《门头沟‘5·3’交通肇事逃逸案告破(肩)  相似文献   

10.
李琴 《军事记者》2005,(12):26-27
画家以线条和色彩描绘客体,音乐家靠音符与节奏表达创作意图,记则用新闻语言进行报道。什么是新闻语言?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直到今天也没有统一说法。马向伍、蓝鸿教授在《新闻语言分析》中定义;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即为新闻语言。简言之,新闻语言是表述新闻事实的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一、文字的蓝本作用就电视节目主持人而言,一般离不开文字语言的支持。确切地说,电视主持人驾驭节目的能力首先需要的是文字语言的思想作用,而非依赖简单的表面文章或者说机械地照本宣科。文字是语言交流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是物质从自身中发展了能思维的头脑(恩格斯语)。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用得较多。它通过艺术变形使文学形象更加生动,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从而更加吸引读者,这已是文学界的共识。但是,尽管“陌生化”艺术手法实际上已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而新闻教科书和新闻论著中却少有涉及。因此探讨一下“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对丰富新闻写作理论和增强新闻写作手段都很有必要。“陌生化”唤醒读者的“新”感觉 新闻要新,人人皆知。一篇新闻作品是否新鲜,当然首先取决于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但是对读者来说,评价新闻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报纸改革不断深化,反映在版面上的突出变化是信息量增大,公式稿件减少,短、快、新、活的稿子增多。但是,真正做到让消息、尤其短消息唱主角,仍非现实。这说明采编人员遵循新闻“短”的规律,还没有从理性认识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笔不久前在福建采访时,遇到了全美华人联合会会长邹作雄先生,由于担任社会工作的缘故,他比许多人更加关注中国新闻的对外报道,耸认为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都是一流的,但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在写作方式上的呆析和苍白。他的话引发了我的深思,回来后,我调阅了新华社近期对外中报道,对稿件的写作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做了一些总结,我认为,对外新闻在写作方式上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资讯渠道众多。那么,报纸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争得一席之地?笔者认为,好的内容是首位的,醒目的编排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还应该再加上一条:做生动的有“表情”的标题。这样,既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个版面活跃起来、灵动起来,又可增加新闻的内涵,丰富新闻的外延,提高可读性、独创性,可谓—举多得。  相似文献   

16.
17.
导语的写作既要从新闻事实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有创造性。写法因事而定,因人而定。但是无论采用什么写作方式,都必须照顾全篇的统一、完整、和谐。导语要突出观点,点明主题,力求生动,尽可能写得简要明确,使读者知其要领。总之,写新闻导语时,要尽可能做到“五要”与“四防”。  相似文献   

18.
“数据驱动”与“叙述驱动”:数据新闻生产的双重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编辑之友》2015,(3):80-84
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的新闻文本形态多样,对新闻叙事的传统构成了极大挑战.一些数据新闻显示出一种数据信息僭越新闻故事的倾向,新闻生产正面临着叙事危机.事实上,数据新闻仍然应当坚守新闻本位,“叙事”要素不可或缺,它更应当被视为一种“叙述驱动的数据分析”.“数据驱动”与“叙述驱动”构成了数据新闻生产的双重动力,它融合了新闻报道的“信息模式”与“故事模式”,最终生成一种易于被受众接受的“有趣且重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