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社会分工经过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以及以后专门从事商业买卖的商人阶层的出现,最终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随着早期国家形态的产生,社会内部结构变得日益复杂起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出现.尽管人类社会的分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但是引起关注和探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在关于社会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现实,更加深刻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刘瑞云 《文教资料》2007,3(27):50-52
孟子的"劳心劳力说"表达了社会分工现象的积极意义,揭示了社会发展及阶级社会所具有的一般规律。其中所蕴含的真理性及大智慧,为社会的和谐进步所张显出的重要价值仍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3.
课堂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操作学习要么是单单“劳力”,要么是“劳力”之后被迫“劳心”,很少“在劳力上劳心”,达到“真正之做”。本文简要阐述了陶行知先生的“劳力劳心说”,扼要总结了操作学习“在实践上思考”的思路和方法,系统论述了“劳力劳心说”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常用操作和总结操作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4.
<正>在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中,民间传统工艺独树一帜,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是民族文化的宝藏,是千百年来民族传承文化极具特色的部分。但随着改革开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拆迁使自然村落逐渐消失,这些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正面临着消亡、脱节、失传的危机。这些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质朴的、包含劳动人民智慧的民间工艺正在面临无人可继、逐渐走向消逝的  相似文献   

5.
“在劳力上劳心”是陶行知提出的探求真知识的途径,“在劳力上劳心”的本质是身心一元,“手”和“脑”作为学习的主体,既不是同时,也不是同等地被分别作为主体存在,而是作为一个统一体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不是脱离“身体”的精神训练。陶行知知识论主要受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和杜威的自然经验主义的影响。“在劳力上劳心”与他的教学法“教学做合一”一以贯之,“真正之做”的具身意涵体现在认知基于身体。身体体验在认知结构中具有以下作用:认知过程受身体制约,认知过程具有非表征特点,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个系统整体。  相似文献   

6.
从何为"劳心者"和"劳力者"这一角度出发,以历代研究者所作出的含义界定为依据和基础,通过对《孟子》一书的梳理,分别对为君、为民的具体内涵进行探究,以求更加清晰地认识"劳心者"与"劳力者",从而更加贴切地理解孟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8.
说“也”     
侯婷 《华章》2009,(14)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也"使用普遍,语法功能繁多,在单句中可表示同样或叠加表示两事并列,在复句中可表示转折、让步等等.但是考察古代汉语,发现"也"字虽然使用频率也极高,但它却是用作语气助词,没有用作副词的情况.本文将对"也"字的来源和发展作初步的探讨,期望能对"也"字的变化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说“也”     
在中国古代文字训诂之学中,有一件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公案,那就是对“也”字的认定.这个字在《说文》中,许慎说得明明白白:“也,女阴也,象形.”后代的儒者,却多以为荒唐可笑.不过,也有不少严肃的学者认可.清代以数十年精力专研《说文》,精于音韵训诂之学的段玉裁说得很肯定:“此篆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本无可疑者.而后人妄疑之.许(慎)在当时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见多怪之心测之也.”许慎是谨严的学者,被称为”六经无双许叔重”(见《后汉书·儒林传下》).段玉裁在音韵学上的功绩,钱大昕评为“凿破混沌”;在文字学上的功绩,王念孙评为“若膺(段玉裁字)死,天下遂无读书人矣.”(《清史·儒林传》).他们不但学术成就极高,生活作风也极为端方古朴,决不容有轻佻浮薄之语.有人在讥笑许慎的同时,连段玉裁也一并讥笑,好象持此说者,必为异端.有的学者(如鲁迅先生)虽然承认这个意义,但语焉不详,遂未能彻底纠正这种讥笑前贤的轻率态度.我以为“也”字本义为女阴,更无可疑,足为定谳.兹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有四个不同的"说不好",有动宾结构的"说不好",两个述补结构的"说不好",还有揣测副词"说不好"。对其主要用法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说不好"的功能随着语义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同时分析揣测副词"说不好"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第11期《小学语文教学》刊发了《怎样区分“度”和“渡”》一文,最后一段中说:“‘共度难关’与‘渡过难关’是意思相同而极易写错的两个常用词。‘共度难关’中的‘难关’表示困境中的一段时间,‘渡过难关’意为共同度过一个艰难时期,含有共同承担责任,协力克服困难的意思。”该句中有关“度”的表述与前面的表述相矛盾。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第11期《小学语文教学》刊发了《怎样区分度和渡》一文,最后一段中说:‘共度难关’与‘渡过难关’是意思相同而极易写错的两个常用词。‘共度难关’中的‘难关’表示困境中的一段时间,‘渡过难关’意为共同度过一个艰难  相似文献   

13.
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鼎尖学案·语文·人教版1》对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与之同命"的翻译是"和他们拼命",而注释则是"与之同命:跟着他同生共死。意思是守卫在刘邦身旁,竭力保护他。"不免自相矛盾,那么,"之"究竟指代谁?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在24页此文中"与之同命"注释是"1〔与之同命〕跟他同生共死。意思是要守卫在刘邦身旁,竭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中被奉为一字之师的佳说甚多,其中较为后人熟悉的当推唐代行吟诗人贾岛为“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诗句中用“推”、“敲”字,贾岛遂拜韩愈为一字之师,传为佳话。同时被后人崇为炼字炼意的绝好佐证而广泛传颂。其中影响较大的便是朱光潜先生的炼字炼意说,其文为《咬文嚼字》,但笔者读后沉思良久,掩卷之时,发现用“推”字还是用“敲”字,孰好孰坏应从作诗的主体韩愈与贾岛身上寻根溯源,较为恰当:一、贾岛何以对“推”、“敲”二字诿决不下呢?从表面上看好像诗人在苦吟于用“推”还是用“敲”的字的选择上,在其恰当与…  相似文献   

15.
也说“揪”     
最近几年,南通基础教育的持续高位走强,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教育品牌形象。人们常用一个“揪”字来评价南通教育成功的秘诀。当然,关于这样的评价,南通人总是报之以会心的一笑。这一笑有一丝的诡秘,因为不是会说这个“揪”,就能参透得了这“揪”字的内涵的; 这一笑又有一丝的自豪,南通的教育不正是“揪”出来的吗!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先生《胡同文化》说的是北京城里的胡同。“胡同”是北方话里的词儿,跟南方人说的“弄堂”或“里弄”是一个意思,指的是比通衢大道小一些的街巷。当然,现在有的大路也叫“××胡同”,那是城市发展,小街变成大街的缘故,我们不去说它。“胡同”一词是怎么来的呢?语文课本附了四种说法(选自《北京风物游览典故》),我们不妨调其次序,辨其真伪,弄明白“胡同”的来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蔡伟老师撰写的专著《课堂教学创新论》日前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尚文教授在为该书所作序言中高度评价了此书,认为“《课堂教学创新论》的出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口号喊了有些时日,然而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并体现在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中的却甚为寥寥,于是,中小学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教学既是教师间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一种手段,又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活动。要讲好一堂公开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课程的组织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庄子在《南华经》里写到一个故事:孔子自以为天下人都需要教化——并且相信多数人都可以被教化,他对教育盗跖充满信心,和盗跖说了一大堆道理.没想到盗跖反过来也给孔子讲了一大堆道理——或者说歪理,让孔子哑口无言,抱愧而归。因此留下来一个成语“盗亦有道”。  相似文献   

20.
多年前,一位先生在《中国校园文学》上发表过一篇《论习惯》,从文艺心理学角度漫论习惯形成的自然性,很有道理。但事物往往是多侧面的,习惯的形成也有可塑性和勇动性的一面。《论习惯》说:文学创作上“恒定”的实现,一半是由于习惯,一半是作家自己的自觉追求。我理解,这似乎也是对习惯的形成具有可塑性和能动性的肯定。比如乒乓球比赛,总不可能是每打一板都要先从理论上找到依据后再起拍。抽、削、推、搓、一招一式凭的是已经养成的习惯。而球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则集中反映了良好的乒乓球专业习惯的逐步形成。专业习惯,它是一个人所具备的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