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力 《收藏》2010,(3):126-127
民国20年(1931年)11月18日,西藏地方政府在13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的主持下,为统一西藏地方的流通货币,将梅吉、罗堆、多带3个造币厂归并在一起,改名为扎什电力机器厂,亦称扎什造币厂,直接受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翌年,经达赖喇嘛批准,开始设计铸造一钱“雪冈”铜币。  相似文献   

2.
在雪域高原,藏族、门巴族、珞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他们创造了藏族同胞灿烂的古代文明。最近几十年间据西藏自治区考古学家调查、发掘证实,西藏历史上最早是以贝壳、盐巴、酥油、哈达、核桃、谷物、牲畜在物物交换中起到货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际朝 《收藏》2008,(9):113-114
五十两银币试样币 《中国西藏地方货币》P159页“恶文果木”(五十两)银币试样币为1951年(藏历第16饶迥第25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扎什造币厂”铸造。该币直径34.56毫米;厚度3毫米,币重26克。  相似文献   

4.
秦风 《收藏》2010,(2):142-143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鉴于西藏地方使用廓尔喀(尼泊尔)赁币的现状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乾隆皇帝亲自下庚子谕:“……莫若于西藏地方照内地之例,按设炉座,拨派官匠,即在彼鼓铸。驻藏大臣督同员役监制经理,自不可虞缺乏。”于是,西藏地方政府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铸造出一种名为“久松西阿”的银币(图1),其形制仿曾在西藏流通过的廓尔喀银币,正背外缘饰有联珠纹;正面方形框内铸有星月及藏历纪年“1345”;背面铸有象征藏族吉祥如意的扎西达杰图案。  相似文献   

5.
王际朝 《收藏》2007,(1):133-133
1948年至1952年(藏厅第16饶迥第22年至26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扎什造币厂铸造的“九郭”镀银铜币,直径32.5毫米,重16.5克左右。表面镀银,当银币使用。“九郭”即藏语“十两币”的读者。  相似文献   

6.
田文 《收藏》2010,(1):136-137
西藏自元朝归入中国版图以来,藏民族就成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王朝建立后,继续对西藏行使主权。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尼泊尔)在英帝国的支持下屡犯边境、再次侵藏,洗劫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相似文献   

7.
王际朝 《收藏》2008,(6):124-126
西藏铜币是藏银币的辅币,是1909年(藏历第15饶迥第43年)西藏地方政府引进内地先进工艺而铸造的。由于流通区域小,加之青藏高原气候干燥,藏铜币的品相相对比较精美。  相似文献   

8.
清帝逊位,民国中央政府刚刚成立,对西藏银两资助甚少,西藏地方财政开支日益增大,加上币材奇缺,地方政府决定发行纸币,从1912-1959年共印制发行5、10、15、25、50章嘎单色纸币和5、10、25、50、100章嘎套色纸币(图10)。当时窥视已久的英帝国主义,极力干涉中国内政,企图把西藏分裂出中国,少数亲英分子借发行纸币之机大做文章。币面上印有所谓的"继承雪域大国二制合  相似文献   

9.
杨觉 《收藏》2011,(5):108-112
西班牙"双球双柱"银币始于1732年至1771年期间,自1772年开始至1825年,铸造的是"人像双柱"银币。以上两种银币,在中国俗称"本洋"。西班牙银币的主要生产国家墨西哥于1810年独立后,拒绝再为西班牙铸造银币。1825年后,西班牙就没有再铸造这种"本洋"。  相似文献   

10.
杨觉 《收藏界》2010,(1):77-77
西班牙双柱银币,在我国俗称“本洋”。双柱银币包括“双球双柱”和“人像双柱”,“双球双柱”铸造在前,“人像双柱”铸造在后,是最早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币。双柱银币现在在我国大城市的钱币市场上还能买到,但多半品相很差。偶有好品相的,价格不菲。近几年,书报上介绍“人像双柱”银币的较多,涉及“双球双柱”银币的则很少。笔者藏有一枚“双球双柱”银币,参照资料介绍于后,与《收藏界》广大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11.
林文君 《收藏》2010,(8):132-133
中国机制银元始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广东,由于商民皆喜用,官府又获利丰厚,随后各省竞相效仿。据民国时期蒋仲川著《中国金银镍币图说》载:“陕西省造币厂,虽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筹办,终未正式成立,该省银币,仅由湖北造币厂代铸样币若干枚,兹得到一元、五角、五分三种、真如凤毛瞵角,绝少仅有,是为名贵珍品,此外二角及一角辅币,想必亦有样品,苦干无法搜罗耳。”  相似文献   

12.
施新彪 《收藏》2009,(9):148-149
清光绪末年,清政府为整饬各地分散铸币而引起的币制混乱,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制定《整顿圜法酌定章程》,裁并各省造币厂,设立天津造币总厂,统一铸币。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继而颁布《币制则例》,除明定铸币权统一归中央外,还详细制定了铸币的样式、单位、分量和成色。次年,天津造币总厂根据《则例》规定,正式铸造定为国币的整套系列大清银币和大清铜币。“长须龙”银币即为其中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林文君 《收藏》2009,(7):129-129
一位泉友在西安古玩市场上收集到几枚古代外国银币,请我鉴别。经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是一批古代丝绸之路上“西郡太守”的银币。这批银币共6枚,直径13-20毫米、厚度11.9毫米、重量9.5~12克。  相似文献   

14.
陈传银 《收藏》2009,(11):120-120
笔者数年前集得一枚“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该银币铸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江南省成立银元总局后的初铸币,因无干支纪年,俗称老江南银币。该币直径40毫米,厚2毫米,重26.51克(见图)。该银币直齿边,表面有轻度磨损,为保留原包浆,故未作除锈清理。其正面由S纹组成的圆圈内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为满文;圈外上方自右至左为“江南省造”,下方为“库平七钱二分”;两侧分列六瓣花星。背面中间为“珍珠龙”图案,龙背长刺,龙外无圈;上下均有英文字母及面值,两边亦有六瓣花星;边纹则与“珍珠龙”版相同。其成色符合标准,包浆入骨,色泽自然,找不出作伪之嫌疑。  相似文献   

15.
王钢 《收藏》2013,(5):90-92
在研究袁像机制银币版别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中央造币厂和地方政府造币厂铸造的各种版别的银币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军阀版或私铸版袁像银币。随着版别收藏的升温,这些军阀版、私铸版钱币也受到集泉者关注。由于军阀版和私铸版不容易区分,因此,笔者将这两类袁像银币放在一起探讨。军阀版和私铸版的概念业内所说的军阀版就是指各地军阀为搜刮民脂  相似文献   

16.
耿毅 《收藏》2016,(5):88-89
正宣统元年(1909年),西藏地方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后,陆续从国外购进造币机器,在拉萨建立了扎什造币厂,自此告别了长期单纯依靠传统手工制币的历史,逐渐步入了机械制币阶段。由于制币工艺的提升,钱币的大小、重量、厚度趋于统一。同时,由于模具、坯饼、压力等主要制币要素的革新,也为西藏地区运用机械制造大型一两银币创造了客观条件。于是,首次尝试性地设计制  相似文献   

17.
寇尚民 《收藏》2013,(5):104-109
"龙洋"是清光绪至民国年间流通的银币,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并有铸造地名和"库平七钱二分"计重;背面为龙图,四周铸有外文(见图)。这种既有龙图又有外文的银币被称为"龙洋"。此银币首先由广东造币厂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式开铸,后各省陆续铸造。关于各造币厂铸成"龙洋"之数量,  相似文献   

18.
吴强  马彦林 《收藏》2015,(1):71
光绪十八年至三十三年(1892~1907年),新疆地区采用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机具土法打造的系列"光绪银元",具有典型的新疆地方特色,铸地有喀什噶尔、阿克苏、迪化。其中喀什噶尔铸币有正面汉文喀什、喀造及无标记三种版式;迪化铸币正面汉文纪值有大写壹、贰、叁、伍与小写一、二、三、五等多种;阿克苏铸币中伍钱大写,一钱、二钱、三钱小写。  相似文献   

19.
王际朝 《收藏》2010,(1):132-135
西藏铜币是西藏银币的辅币,始铸于公元1909年(藏历第15饶迥第43年),是西藏地方政府引进了内地机制币的先进工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直到1959年8月10日藏币作废,历时50年之久。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精美的图案、较高的制造工艺和变化异常的版式,历来深受钱币收藏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张建功 《收藏》2009,(1):134-137
新疆光绪银元是典型的新疆地方历史货币,在中国近代银币中独树一帜。新疆银币藏品较为丰富,现将本人藏品及所见实物整理成文,供广大钱币爱好者鉴赏、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