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宁 《收藏》2007,(6):88-90
永和窑坐落于江西省中部的吉安县永和镇,因宋代地属吉州,故又称吉州窑。永和窑唐代晚期始烧,北宋发展,南宋鼎盛,元代终烧。它是一座著名的民间窑场,产品乡土气息浓郁,装饰手法新颖,风格清新质朴,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吉州窑是我国江南地区一处举世闻名的综合性民间窑场,遗址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因隋至宋吉安属吉州管辖,故名"吉州窑",又称"永和窑"。它创烧于晚唐,盛烧于宋,南宋末年衰退,终烧于明代中期,延烧600多年。吉州窑善于利用自身地理和人文优势,集各大名窑之大成,尤其是受唐以后古吉州地区活跃的经济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其产品种类多,釉色全,造型丰富,装饰风格独特,在众多民窑中脱颖而出,成为唐宋时期南方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杨永德先生伉俪给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捐赠品中有一件南宋吉州窑绿釉八角形枕(图1),沈面划三处蕉叶纹,侧壁印牡丹纹,转角处饰竹节形柱。该枕的珍贵之处,在于钤有"严家记"印,明代《格古要论》记载:"吉州窑……宋时有五窑",这件瓷枕上的"严家记"戳印,印证了这一记载。多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永和镇窑址进行调查发掘,先后发现有舒、陈、谢、郭四姓窑户的铭记,独缺严家。另一件南宋吉州窑白地褐彩花卉诗文束腰枕(图2),黄白色胎,枕的六面绘有纹饰,两端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7,(12)
正晚唐后,中国陶瓷生产开始突破"南青北白"格局,各地窑场互相借鉴、学习,寻求突破创新。至北宋,清雅风流的宋人对陶瓷艺术审美追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除了五大名窑外,全国各地还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窑场,如生产青瓷的耀州窑、龙泉窑,生产影青瓷的景德镇窑,生产彩绘瓷的磁州窑,生产黑釉瓷的吉州窑、建窑等,形成了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北宋时的扬州,从唐代"扬一益二"的国际大都会逐  相似文献   

5.
杜文 《收藏》2018,(6):74-76
耀州窑从唐代开始就烧造色釉、器型丰富的陶瓷枕,在唐宋时期曾烧造出釉彩和造型各异的陶瓷枕。唐代该窑也被称作"黄堡窑"。本文主要结合铜川黄堡窑址考古资料,对唐代该窑各式陶瓷枕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张红星 《收藏》2011,(12):46-51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之一,始烧于唐代,五代时期初具规模,北宋中期以后达到鼎盛,形成了以黄堡镇为中心、囊括南北诸多窑场的耀州窑系。金代中期后逐渐衰落,大多数窑场终烧于元末明初,只有陈炉镇一些窑场延续下来,直至今日。耀州窑烧制白、青、黑、酱、三彩、月白、白釉黑花(褐花)等多种釉色瓷,以青釉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7.
于文荣 《收藏》2010,(2):54-55
长沙窑始烧于唐代中期,盛于晚唐,五代后逐步衰落,宋代基本停烧。从1956年发现至今,先后进行过5次正式调查与发掘。长沙窑以烧青瓷为主,也烧少量黑瓷与白瓷。瓷器装饰以青釉下褐、绿、红彩及印模贴花罩褐彩最具特色。特别是青釉下褐绿彩、褐红彩、红绿彩是中国瓷器彩釉装饰的首创,打破了中国瓷器传统上以单一的青、黑、白釉及刻、印花等装饰瓷器的做法,这是唐代长沙窑工对中国陶瓷工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三.吉州窑"碎纹素地加青花者"《景德镇陶录》(卷六)载:"碎器窑——南宋时所烧造者,本吉安之庐邑永和镇另一种窑。土粗坚,体厚质重,亦具米色,粉青样。用滑石配釉,走纹如块碎,以低墨土赭搽熏既成之器,然后揩净,遂隐含红黑纹痕,冰碎可观。亦有碎纹素地加青花者。"笔者浅见以为,这里的细碎纹地"加"青花者,很可能是指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只不过这里的"加"字,是指以如剪纸贴花等方式在碎纹素地上"加"青花,而不是绘  相似文献   

9.
正磁州窑与吉州窑作为宋元时期中国南北方两大重要民间窑场,其产品种类丰富,装饰题材及工艺技法多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突出地位。宋金元时期,釉下彩绘是磁州窑与吉州窑共同的表现手法,磁州窑更是将这一技法发扬光大,并且以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影响了包括景德镇在内的诸多窑场。本文以两窑釉下彩绘产品作为切入点,探讨二者工艺技法方面的差异对艺术风格的影响。制瓷工艺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湿法工艺"是磁州窑生产瓷器的一大特色。北方气候干燥,坯体中的水分蒸发很快,因此磁州窑"从产生青坯开始,施白化妆土,刻划、绘画等装饰到施釉的整个过程,需在坯体  相似文献   

10.
柴菲 《收藏》2007,(3):167-167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心窑场黄堡窑址临近唐代都城长安,经历五代,北宋、金、元,到明代终结,共有800多年烧制瓷器的历史。《中国陶瓷史》一书高度评价了耀州窑的艺术成就,将其列为中国六大窑系之一,并确认耀州窑为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7,(4)
正中国瓷画艺术兴起于唐代长沙窑的青瓷釉下彩绘,后经金元时期磁州窑为代表的北方白地黑花及南宋至元时期吉州窑白地褐花艺术的不断发展,至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与各式釉上彩绘层出不穷,后来居上,终将古代瓷画艺术推向巅峰时代。其中,人物故事题材尤为精彩,虽然画面简单,却颇具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智慧思想。倪亦斌在《看图说瓷》提及  相似文献   

12.
王文径 《收藏》2011,(1):48-51
漳浦是福建东南沿海古县,县境内已知的宋、元窑址主要有赤土窑、竹树山窑、南山窑、罗宛井窑、美林窑、石步溪窑、南门坑(英山)窑、仙洞窑、祖妈林窑等9座。其中主烧青白瓷的窑场为罗宛井窑,主烧青瓷和珠光青瓷的为南山窑、南门坑窑、仙洞窑、祖妈林窑、竹树山窑等5座,而赤土窑产品比较特殊,同时烧造珠光青瓷与黑瓷。  相似文献   

13.
定窑是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窑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曲阳县宋代隶属定州,故得名定窑。定窑始烧于唐代,以烧造光素白瓷为主,分精粗两种,精者与邢窑难分伯仲。到宋代定窑工匠改革烧造工艺,始创覆烧法,产量剧增,并以刻花和印花装饰瓷器,遂使定窑名扬天下,北宋早期曾经一度为宫廷进贡,主要品种是盘、碗等日用瓷器。定窑盘、碗多采用覆烧法,口沿露胎没有釉,俗称"芒口",使用时不尽如人意,需要另镶金、银、铜口。故  相似文献   

14.
黄阳兴 《收藏》2012,(15):60-67
古州窑是南宋时期最富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民间窑场,在中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圳博物馆郭学雷先生通过两年多的潜心研究和梳理,正本清源,详细考辩了吉州窑与南宋禅宗、儒学特别是茶道艺术之间的深层关系,解决了诸多学术难题。笔者受陶瓷研究前辈刘新园先生和郭学雷先生的启发,拟从永和镇禅宗发展历史出发,探析吉州窑与当地佛教寺院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实证材料,阐释南宋吉州窑几种装饰与禅宗思想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赵亚利 《收藏界》2013,(8):46-53
耀州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在古代曾经水源丰富,原料和燃料充足,又位于京畿之地,具备了建窑烧瓷的有利条件,耀州窑因此而创烧和发展。该窑创烧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宋代,金代续烧,金末元初迁至距铜川东南约15公里的陈炉镇开始烧造。明清时期陈炉镇不仅成为铜川地区的瓷业中心,而且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陶瓷窑场,其中白地黑花瓷在陈炉窑众多瓷器  相似文献   

16.
三、四川白瓷窑系四川白瓷窑址发现较少,目前已知的烧造白瓷的窑址,主要有邛崃窑、彭县磁峰窑、思文窑、都江堰玉堂窑、瓦岗坝窑、金凤窑、成都琉璃厂窑、青神县坛罐窑、川北广元窑,以及巴县清溪窑等。在这些窑址中,彭县磁峰窑和思文窑专烧白瓷,其他瓷窑则以烧造青瓷或黑瓷为主,同时兼烧部分白瓷。  相似文献   

17.
西安  晓明  天竹 《收藏》2014,(21):158-159
初秋时节,陶瓷收藏家们十分关注的以耀州窑为主题的首届古陶瓷艺术沙龙,在西安柴扉阁举办。虽然与会者不多,却聚集了耀州窑最著名的考古学家、陕西省收藏家协会负责人、收藏家、企业家,以及陕西两家最重要的文化与收藏媒体。柴扉阁博物馆馆长黄晓明简略介绍了耀州窑的历史成就。耀州窑创烧于唐代,终烧于明代,历时800余年,影响到河南临汝窑、宝丰窑,南方广州西村窑及广西的永福窑等诸多窑口,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因而《中国陶瓷史》一书将耀州窑定为六大窑系之一。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乔连学  相似文献   

18.
王军 《收藏界》2013,(9):65-66
邢窑是唐代北方最著名的白瓷窑场,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在我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窑址位于今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我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此地唐代属邢州,故名。唐人李肇《国补史》中载:  相似文献   

19.
陈晓军 《收藏》2006,(2):57-58
唐代历时289年,在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艺制造、东西方文化交流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发展,创造了辉煌的唐文化。长沙窑釉下彩瓷创烧于唐代“安史之乱”后,中晚唐发展到鼎盛时期。它的创烧是我国古陶瓷史上的一大创举,是百花齐放的古陶瓷园地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11)
正定窑,古属定州,因而得名。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包括涧磁村、北镇村和东、西燕川村、野北村两个区域。创烧于唐代中期,勃兴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北宋,历经金代的繁荣,衰落于元代。以精美白瓷著称于世,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2012年9月21日至12月2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与河北省文物局主办,北京艺术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河北省曲阳县文物保管所、河北省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北京市海淀区博物馆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和之美——定窑陶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