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良义 《收藏》2013,(15):68
汉承秦制,所铸铜钱仍沿用秦"半两"钱文。先后铸行榆荚半两、八铢半两、五分钱、四铢半两等几种。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更铸三铢钱止,汉半两钱前后流通80余年。汉半两不同于秦半两,特点是版式多变。有几种版式为汉半两独有,如"凸块半两",就是在钱面穿孔上下铸以凸块,这种版式有的泉友称之为"邓通半两"。再如"蛇目半两",其名称首见于日本奥平昌洪《东亚泉志》,特点是钱肉外缘高出较宽的一圈,据说像蛇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7,(6)
正有颈半两钱俗称"出头两",实际上就是"两"字的异书钱。孙仲汇、胡薇著《古钱币图解》云:"一般两字的中竖与上横不连,相连的极罕见,称有颈半两。"《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中收录了3枚"吕后五分半两·出头两",释文日:"西汉半两钱。青铜质。铸于汉高后六年至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82~公元前175年)。面文‘两'字中竖划直抵上横划。……极罕见。"清王锡棨《泉货汇考》也收录1枚传形有颈半两,但是未加  相似文献   

3.
钱币两则     
一枚有径"半两"饼钱"半两"钱流通数百年,分为先秦、秦、汉三种,大小不一,轻重悬殊,珍、普品标准也往往以重量和钱径大小以及钱上文字符号为依据。一般"半两"钱的"两"字中间与上横不连,相连的极罕见,称为有径"半两"。  相似文献   

4.
董良义 《收藏》2013,(8):68-68
汉承秦制,所铸铜钱仍沿用秦"半两"钱文。先后铸行榆荚半两、八铢半两、五分钱、四铢半两等几种。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更铸三铢钱止,汉半两钱前后流通80余年。汉半两不同于秦半两,特点是版式多变。有几种版式为汉半两独有,如"凸块半两",就是在钱面穿孔上下铸以凸块,这种版式有的泉友称之为"邓通半两"。再如"蛇目半两",其名称首见于日本奥平昌洪《东亚泉志》,特点是钱肉外缘高出较宽的一圈,  相似文献   

5.
张振龙 《收藏界》2013,(4):63-63
西安高陵钱币博物馆2012年5月重装重启,面向社会开放,展品中有一枚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战国错金星秦"半两"(见图)。是泉:直径32毫米,重12克;钱文大篆拙美可人,系合范浇铸而成的饼形"半两"。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家附近农村购得一枚生坑异型大半两古钱(因上铸半两暂称其半两钱)。该钱径6厘米,重39克,字体明显有战国秦半两特征。与行用半两钱有四处不同。①钱面铸一"口"字形台;②钱的面背为同心浅弧形;③无穿孔;④体形重量较大。很奇特,各钱谱无载。  相似文献   

7.
古币二品     
贾志义 《收藏界》2010,(3):81-81
合背铁“半两” “半两”钱存世量较大,分先秦、秦、汉三种。易得,多为铜质.含铅较大。铁质较为少见。《中国古钱币》一书记载:湖南地区出土较多,仅湖南省衡阳长沙1958、1960年在20多座汉墓中就出土铁“半两”600多枚,  相似文献   

8.
苏定鸿 《收藏界》2011,(3):71-71
笔者藏有一枚秦超大"半两"铜钱,是一枚不可多得的古钱。此钱直径65.7~66.7毫米,穿7.3×8.1毫米,厚7.7毫米,其中肉厚3.1~3.7毫米,重94.6克。"半两"两字高挺,最高达4毫米,略具弧形。在"半"字右上方及右边缘有凸起流铜,钱币浇注口在上方外缘。  相似文献   

9.
李喜萍  贺翔  王焕玲 《收藏》2016,(5):114-129
正铜镜作为古人用于照颜饰容之具,器形虽小,却应用广泛,是使用时间最长的青铜器。西安古称长安,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建都之地,而中国铜镜的发展演变正是以战国、汉、唐为三大高峰,所以长安铜镜具有时代的典范意义。西安博物院于2015年夏季举办"清冶铜华光耀长安——西安博物院藏铜镜精品展",精选馆藏铜镜百余面,首次向公众展示长安铜镜的异彩华章。让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50年代初,马定祥先生在西安某泉友处收到一批秦汉半两钱,共有数十枚。其中有一枚银质大型半两,该大钱直径66毫米,重量96.15克,厚度7毫米。马先生得此大钱如获至宝,珍而重之。其间多位好友罗伯昭先生、孙鼎先生和李伟先先生都观赏过该钱,曾要求马先生承让,皆未如愿。该大钱在马家府上秘藏超过半个世纪,直至2003年该大钱才曝光。中国嘉德主编出版的《钱币学大师马定祥》一书中第33页,刊登此大钱图照及文字说明"汉半两银样钱"。承好友马传德兄惠赠此书学习,有幸观赏该大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09,(1)
重工粉彩王《复兴成就》瓷瓶全国统一收藏价:39900元/对,仅余3套,先款先得,预订电话:010-51670178。瓶口半径约为9厘米,象征中国自秦以来,出现过九大王朝: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瓶高约为49厘米,用意纪念1949年建国;瓶腰直径约为30厘米,象征改革开放30年;瓶底底款内圆周长为5000dmm(丝米),寓意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瓶腰除以瓶高数值约等于0.618"黄金分割",天造完美的器形。题材寓意:作为惟一一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政治题材珍藏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到今天的代表作,一曰"龙腾瓶",一曰"凤起瓶"。收藏价值堪比"7501"毛瓷。  相似文献   

12.
日前,笔者在广州钱币市场发现了一枚秦代铅质大型厚重“半两”钱。此钱颇具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强制推行“度、量、衡”的雄风,应是不可多得的古钱。西安董大勇先生曾在《收藏界》2003年第8期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介绍了甘肃张掖一老者请求鉴定古钱“第九重四两”、秦“半两”的故事,并认为大的秦“半两”真钱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
党顺民 《收藏》2008,(8):133-133
2008年3月,笔者在西安八仙庵古玩市场上发现一批新近出土的“半两”钱,数量有20余枚,其中混杂一枚“襄阴二”钱。据了解,这批钱出土于陕西华阴地区。  相似文献   

14.
戎畋松 《收藏》2008,(6):116-117
汉半两权钱 汉初承袭秦制,仍旧行用半两钱。高祖时借故“秦钱重难用”而行荚钱,且允许民间私铸,引起货币贬值,“至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吕后二年(前186年),开始整顿币制,改铸重八铢标准的半两钱;后由于减重严重,从六年(前182年)起又行用五分钱,其重量只有2.4铢,为半两的1/5,灾际上也就是变相恢复丁荚钱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海泉 《收藏界》2012,(9):70-71
"太元货泉"属珍稀币种,在一般钱币图谱中很少见载,仅见华光普先生的《中国古钱大集》(甲)第220页刊有一拓样,注日属"后铸",即晚于王莽"货泉",标四级。另见孙仲汇先生《古钱币图解》一书第143页也刊有一枚"太元货泉"拓样,标一级珍罕。细观之,这两枚非为同一版式,尤其钱文"元"字上书写迥异,可见至少有两种"太元货泉"。如果说"太元货泉"属年号钱,历史上以"太元"为年号的已知者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张俊执政时期(公元341-375年),都城为今甘肃张掖。另一个是差不多与十六国同期的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也就是陶渊  相似文献   

16.
王蔚华 《收藏界》2013,(7):26-27
在商代晚期,秦先祖"在西戎,保西垂",西周中期孝王时,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始有"秦"之称。以后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襄公于是始国"而有秦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翦灭六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统一为期短暂,共历二世,统治15年。秦人用玉崇尚质朴、讲  相似文献   

17.
淮河在古代与黄河、长江、济水并称为"四渎"。千里淮河有"七十二河归正阳,三十六湖在颖上"之说,被誉为"华夏风水河",与黄河一样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在历史上,淮河流域一带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曾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1952年10月1日,我国发行《伟大的祖国—建设(第二组)》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一枚邮票为"淮河水闸",票面上半部为毛泽东亲笔题  相似文献   

18.
近来翻找山东平原油印附加费包、汇单和北京邮友交换,两次邮去均被退回,言称有假。 我从50多枚贴有平原油印的包、汇单中逐一对照,发现竞有12枚被称"假"的附凭。其中有1989年12月26日,山东平原坊子支局邮黑龙江铁力包单,总计栏手写资费下一斜线,又手写0.20元附加费,贴油印"附加费标志贰角整",附凭上盖财务人员"臧树军"名戳。收寄日戳为"1989.12.26"。而附加费凭证和邮票盖销则为"1989.12.27",相差  相似文献   

19.
壮族三月三     
正在我国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相传"壮族三月三"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中国邮政于2012年8月23日发行《民间传说—刘三姐》特种邮票一套4枚,邮票分别展现关于刘三姐这一民间传说人物  相似文献   

20.
农民画农民     
作为闻名遐迩的陕西民间艺术瑰宝,户县农民画一直是陕西人心中永远的骄傲。到2008年,这颗民间艺术奇葩已走过半个世纪的沧桑。素有古都西安"美丽的后花园"之誉的户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文化部最早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的京畿之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积淀丰厚,这是户县农民画萌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