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在对廊坊市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廊坊市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环境保护、人口素质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发展公共事业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促进廊坊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状态,与人口、社会、经济、科技、资源、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十年浙江高等教育与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适当控制校均在校生规模,积极争取省外优质生源;二是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做强本科生教育,做实高等职业和专科生教育;三是学科专业建设以"应用领先,基础突破"为指向,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从总体上看,新疆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即人口增长较快,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给经济发展、社会就业和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多元经济,尤其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加大教育教学力度,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快新疆城市化 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是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快新疆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新疆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优化,从而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徽农村人口的数量变迁、结构变迁及人口流动的充分研究,把握农村人口变迁给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进而制定合理的相关政策来科学引导农村人口的变迁,并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5,(4):31-36
以就业、人口和人民生活作为人口城镇化的指标,以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外向性作为经济城镇化的指标,结合2000年至2013年安徽统计年鉴的数据,采用主成分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安徽省的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行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正在逐步上升,但是经济城镇化仍然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对安徽省城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由于安徽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性产业导致了经济城镇化的相对滞后以及这种不协调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对教育、贫穷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控制人口增长成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应该把握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基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及该系统必要性的分析,提出建立中线工程水源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北省要素投入迅速增长,但是经济增速反而延缓,说明河北省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期。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河北省经济增长主要靠物质资本投入的拉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下,经济增长模型中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62。考虑教育差异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为0.41,比单纯考虑劳动力数量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升。教育对河北省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现有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偏低,造成物质资本与劳动力资本的匹配较弱,使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有限。河北省应注重提升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并加强对现有存量劳动力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生于地方、长于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在推动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本文以泉州为例,探讨地方高校如何转型提升,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地市区域则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平台。在我国,地市区域是一个重要、特殊且在发展阶段上具有多层次性的地域经济单元,从地市区域视角理清制约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塑造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措施,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协调发展评价指标是用来评价协调发展目的的实现程度所采用的标准式尺度。应当以城乡经济协调状态、协调动力、协调保障三个层面来构建地市区域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通过对山东省15个地级市的城乡经济协调状况的评价可以看出,城市化发展程度与地市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密切相关,投资政策的地区倾斜对协调地市的城乡经济具有重大的作用,人口素质的差别也是造成地市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  相似文献   

14.
山西人口与教育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人口数量较多,其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人口素质比较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山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山西教育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低下又反作用于人口素质,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促使人口与教育协调发展,是我省人口与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高等教育均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客观上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区域。和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对应,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也呈现出按三个梯度逐步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应加强对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提高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处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等教育不仅是教书育人,而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即区域经济为地方高等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地方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以循环经济助推青海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展循环经济,青海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以循环经济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生态工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提倡绿色消费。以能源、资源投入的有效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青海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8.
以2011-2020年安徽省建筑业、经济与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中的指标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二元系统和三元系统的评价值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11-2020年,从各子系统的评价值来看,安徽省经济评价值呈平稳上升趋势,资源环境呈波动增长趋势,而建筑业在早期上升趋势较缓慢,2017年以后则呈大幅度波动上升趋势;从耦合协调度来看,三元系统经历了由勉强协调到中级协调的发展过程,协调水平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目前其协调程度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将建筑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持续推进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只有十分清楚地了解其发展条件 ,才能扬长避短 ,因地制宜 ,更有效地开发西部。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的优势 :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对外开放条件相对有利 ;而劣势突出 :生态环境脆弱 ,高素质劳动力和建设资金等经济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