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林书院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人教版)第二册有一幅题为“江苏无锡东林书院”的插图。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坐落在江苏无锡东门,东、南两边临河,左峙城垣,西映惠山,北近市井。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修复我省著名的历史遗迹──无锡东林书院。现在第一期修复工程,正在施工。修复后的东林书院,将向国内外参观者开放。东林书院是八百多年前宋徽宗时福建学者杨时建立的。杨时,号龟山,曾受学于理学家程颐。杨时在无锡讲学十八年(公元1111-1129年)。他当年讲学的场所,称为“东林书院”,一称“龟山书院”。杨时离开后,无锡人士在书院东面,建造了“道南祠”纪念  相似文献   

3.
品怀东林     
"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东林书院亦名龟山书院,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无锡市,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  相似文献   

4.
东林书院     
老大帝国,书院千座,谁比我东林用信仰做砖石磊落出如此的气象和魂魄;峨冠博戴,往来穿梭,谁比我东林用热血做浓墨挥洒出如许的浩然与巍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贴着这副对联的大门内走出来的只能是中国书生:“我善养我浩然之  相似文献   

5.
东林书院在无锡东门苏家弄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东林书院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由当时的理学名家杨时创建。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谥文靖,福建南剑州西镛龙团池(今福建将乐县北门)龟山下人。杨时青年时代师事程颢,...  相似文献   

6.
天启五年,诏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涉其名目者以东林为首,兼及首善、关中、江右、徽州等书院,其主持者皆入东林党籍,学术旨向略与东林同,皆“问道东林,力主正学”。以东林书院为中心,彼此交往不断,一扫王学流弊之迷雾,而使“程朱之说复揭中天”。  相似文献   

7.
东林书院在江苏无锡,又名龟山书院。宁政和间,学者杨时“从京洛南旋,侨寓于此”,并聚诸贤讲学。元至正间废为东林庵。明了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顾允成兄弟于城东旧址重建。院户有中和.丽译、依庸三堂。中和堂祀孔子。院左修道南祠,祀杨时及宋明诸贤。书院重建后,顾宪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励、于孔兼辈讲学其中”。一时学者周仁在此聚会,雍容一堂,“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居林野,闻风响附,学会呈不能容”,为”吴中自古未有之盛。”书院所订《东林会约》,首列孔子、颜渊.曾参、子思、孟子语录,明确…  相似文献   

8.
天启五年(1625),诏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涉其名目者,以东林为中心,兼及首善、关中、江右、徽州等书院。主持者均入东林党籍,学术旨向皆问道东林,力主正学。密切的盟员关系,开放的学术交流,在生存抑或毁灭的党争大背景下,一扫王学之流弊,复揭程朱之中天。  相似文献   

9.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为北宋知名学者杨时(号龟山)长期讲学之地。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被罢黜归里的顾宪成偕弟允成及高攀龙等  相似文献   

10.
每次到无锡去东林书院都要去东林小学,每次去东林小学也都要去东林书院,因为这古代的书院和现代的小学原本是一体的,尽管数年前无锡地方政府专门建了新校舍,将小学迁出,但在东林小学依然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东林之风,当年东林学子秉承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今天仍然是东林小学的主要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东林书院与明末政治的密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东林书院与明末政治的密切关系熊红书院推动了我国学术发展和乡情教化的传播。明末东林书院以其讲学活动关注政治、志在世道的特色而成为书院史上的一朵奇葩,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再现了我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传统。一、为什么东林书院和明末政治会产生密切...  相似文献   

12.
明代书院是在明中后期官学衰微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背景使明代书院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但基于惯习,明代书院还是保留着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制度特点,使书院依然是明中后期最有活力的教育形式,扮演着批判当时教育弊端,提供新的教育经验的先导。书院的官学化使书院教育能够得到官方的支持,这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更有着积极的意义,明代甘肃始有书院,在很大程度上是书院这种发展趋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东林书院本为起于民间的学术机构,它的数位发起人,以儒家正统自居,为整合明末芜杂的思想体系作出了努力。东林人自称非党,却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而引起的党争,延续至南明。书院的兴废更与东林人的命运密不可分,成为显示朝廷政治势力消长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4.
鲁晓敏 《今日教育》2009,(10):36-37
历史上有两副著名读书人的对联形成鲜明对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说的是读书人皓首穷经.一门心事以功名钻营名利和厚禄.抛开社会责任:另一副就是悬挂在东林书院党前,由顾宪成所撰名联: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古代教育史中构建了一幅光辉灿烂的画卷。石家庄区域的书院,自唐代起便开始了办学旅程,历经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具有丰富的书院教育传统。明代石家庄区域书院明显增长,其发展轨迹呈现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在书院的官学化加深,甚至逐步沦为科举教育附庸的背景下,石家庄区域内的书院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促进知识传播、学术探讨和人才培养的功能。研究明代石家庄区域内书院,不仅具有区域教育历史及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而且有助于推动当前石家庄高等教育、社会文明和旅游产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徽州书院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形成于唐、五代,盛行于宋、元、明、清,前后存在了一千多年。从宋代起,书院数量的多少就成了衡量中国区域教育发展程度和学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徽州的书院一直十分发达,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徽州学术的繁荣和徽商的兴起,徽州的书院更是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明末即有“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①之说。本文就徽州书院的若干问题进行粗略地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徽州书院数量考 从宋到清,徽州地区到底存在过多少书院?据吴景贤的《安徽书院志》所记,从未到…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代保存至今的书院之中,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是名气最大者之一。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之中,为众人所熟知,至今仍富有时代气息的,大概要数无锡东林书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特有的、主要的一种教育组织和教育场所。从南唐的庐山国学到清末的诂经精舍、学海堂,经历了近一千年的漫长的发展过程。对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学术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很大的。书院的建置,始于五代,至两宋进入全盛时期。北宋初,书院已有很多,著名的有四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及应天府书院。南宋亦有四大书院,除白鹿洞、岳麓以外,还有丽泽书院和象山书院。两宋时期的书院在教学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末东林党领袖之一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时撰写的一副楹联,至今高挂在无锡东林书院依庸堂屏门两侧。东林书院,我国著名的古代书  相似文献   

20.
<正>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唐宋至明清时期为最盛。中国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一说,但究竟哪四所书院可以称得上"四大",说法不一。在笔者看来,河南商丘南湖畔"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山"嵩阳书院",江西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在史上是有着重要地位的。还有石鼓书院、徂徕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