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地球上生存的每一种生物 ,都以一定的方式适应着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中 ,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存在。同学们如能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 ,会对生物与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增加认识 ,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下面就几种常见的有趣现象进行简单介绍 :一、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 ,这对他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如蚱蜢 ,生活在青草中的其体色为绿色 ,生活在枯草中的其体色为褐色。又如 :生活在寒带的雷鸟 ,在白雪皑皑的冬天 ,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 ,一到夏天就换…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学生已学过自然选择学说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了解生物受阳光、温度、水、土壤等的影响及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斗争结果,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等知识。先列举阔叶树、仙人掌、猛兽、猛禽等如何适应生活环境,说明适应的普遍性。然后,着重从动物的体色和体形两方面来讲述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适应现象。在这个知识基础上,指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具有相对性。最后归纳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出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的结论。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生物的保护包、警戒色、拟态的…  相似文献   

3.
适应及适应的相对性例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每一个特定的环境,对生物都有一个特定的选择,而所谓的适应,即生物受自然选择的结果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但是,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那么,生物体旧的适应对于新的环境来说,就可能不适应了,这说明生物的适应又是相对的,是暂时的。本文就生物与环境的适应现象及生物适应环境的相对性,略举几例,供同行们参考。 一、生物适应环境是一种普遍现象 1.生物体的形态特点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的趋同适应。在自然界中,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在同一环境下生活,其形态特点有相似的现象。如,鲸本来是哺乳动物,但由于长期生活在水中,它的形态特点与鱼相似:体形象鱼;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没有明显的颈部;全身不被毛,仅在吻部有些刚毛;皮下脂肪层厚,能保持体温和减轻比重;前肢鱼鳍状,后肢退化,有水平状的尾鳍等。二是生物的趋逆适应。也就是说,亲缘关系原本较近的物种,或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以下一些类型的问题:1生活在淡水中的衣藻,有一红色眼点,它能够依靠鞭毛游到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光合作用,这在生物学上叫做(  )A适应性 B应激性 C遗传性 D反射2乌贼体内有墨囊,遇到敌害时,墨汁从漏斗管喷出,染黑海水,乌贼乘机逃遁,这一现象说明了生物的(  )A应激性 B变异性 C遗传性 D适应性3生活在青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呈灰黄色。这种现象能说明生物的(  )A应激性 B适应性 C遗传性 D趋化性有些…  相似文献   

5.
贵刊今年第三期登载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一文,文中在阐述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时,先分别列举了一些生物适应现象的实例,然后对这些实例进行归纳、比较,得出了如下结论: 结论中认为拟态现象中体色与“环境色彩同”,体形“与环境相似”,笔者认为这样说法是很不严密的。文中所举竹节虫、枯叶蝶、璧鱼这三种动物它们的体色的确与其所栖息的环境的色彩相同,体形也的确与其栖息的环境的形态相似,但由此就推断出如上结论,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自然界中的拟态现象是很普遍的,除了文中所举竹节虫、枯叶蝶、…  相似文献   

6.
1 教材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在生物圈的高度,描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这节课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辨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为下一节课“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7.
蝗虫     
你知道蝗虫是怎样吃草叶的吗? 我在玻璃瓶里养了一只蝗虫.蝗虫不停地跳来跳去,似乎对这样的环境很不满意.也许因为玻璃瓶里没吃的食物吧,我赶快找了几片草叶放进瓶里,等着观察蝗虫怎样把草叶吃下去.谁知蝗虫踩在草叶上,像没看见似的,一点儿都不吃.这是怎么一回事?是不饿吗?还是不喜欢这种草呢?  相似文献   

8.
<正> [实验目的] 了解和认识青蛙的体色具有随生活环境而变化的现象。 [实验前的思考]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青蛙具有不同的体色。就是同一只青蛙,如果环境变了,它的体色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青蛙具有与栖息环境相似的体色,不易被敌害和捕食者发现,这对它是种保护性的适应。 [材料器具] 自制养蛙池一个、活青蛙几只、绿草、黑土、褐色砖头、沙土等。 [实验步骤] 从养蛙池取出几只青蛙,放入装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的标准作过这样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或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人的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健康。人不最简单的、独立的,也不是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进行的特定代谢过程的生物有机体,而是不断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精神的和身体的复合体。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必须在其生活过程中不断地对所感到的环境刺激,有选择地相应地作出各种心理和生理的反应。人类疾病是有机体在与自然环…  相似文献   

10.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特征,区分三者的关键是从它们各自的概念出发。 保护色是动物通过伪装使得自己身体体色和斑点与背景环境相接近进而隐蔽起来,使得不易被天敌发现的体色。特点是:体色与外界环境的优势色彩保持一致。它的潜台词:“我不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蝗虫和酷车     
说起蝗虫,人们就会想到蝗灾,遇上蝗灾,蝗群遮天蔽日,每平方千米可达8000万只。但是,它们之间不但不会相互碰撞,还能避开鸟类的追捕。蝗虫的这一特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研究人员发现,蝗虫能及时对飞来物作出反应,关键是它的复眼后方有一个相当大的神经细胞。这个细胞的大小,刚好可以让研究人员连接上电子传感器,并测量和记录电流值。结果发现,当有东西直接向蝗虫冲过来时,传感器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大脑指示蝗虫作出躲避反应。整个过程不超过45毫秒!如果行驶中的汽车能仿效飞行中的蝗虫,在发生碰撞之前作出反应,那么许多人的性命就能被…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排列出从低等生物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乃至人类这样的进化序列时 ,这已经是错误的理解达尔文主义了。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一直使用和探讨的是“物种饰变的由来” ,他坚持认为 ,物种无高级、低级之分。生物的变化只能导致提高生物更适应所生存的环境 ,而不导致结构的复杂性。自然选择只能导致物种适应当地的环境 ,适合局部的 ,这种适应不可能产生全面的进步。他的特别重要的一个观点是 ,对当地环境的适应 ,固然可能导致自身解剖上的复杂化 ,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解剖上的简单化。这是反驳“必然进化”的及其重要的观点。其中…  相似文献   

13.
生物和环境部分1、填空(1)(环境)(环境)(2)(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3)(黑暗)(潮湿)(冷凉)(4)(生产者)(消费者)(5)草~蝗虫~青蛙~蛇~人组成一个食物链。(6)(生物)(依赖)(影响)(社会)(池塘)(7)植物分类4、选择答案(l)B,(2)C、D,(3)B,(4)A,D。声和光(种子)植物植物〔无种子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位老师的真实经历。下课时,三(3)班有一个叫徐伟杰的同学告诉我,他捕捉了很多蝗虫。我说你为什么要捕捉那么多的蝗虫?他告诉我说,因为看到后面的课要上蝗虫。因为后面要上蝗虫课,所以自觉地捕捉了这么多蝗虫,这出乎我的意料。他告诉我,在他家后面的草地上有很多蝗虫。我心花怒放,也不由得感叹,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  相似文献   

15.
<正> 初中《动物学》(全一册)61页有关蝗虫的足是这样描述的:“前足和中足适于行走,后足发达适于跳跃。”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下)28页对蝗虫的后足作了如下描述;“足是分节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这两本教科书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现象,即蝗虫的后足除了适于跳跃外,还有辅助飞翔的作用。 笔者曾作过一次简单的实验,将捕捉来的数十只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位老师的真实经历。 下课时,三(3)班有一个叫徐伟杰的同学告诉我,他捕捉了很多蝗虫。我说你为什么要捕捉那么多的蝗虫?他告诉我说,因为看到后面的课要上蝗虫。因为后面要上蝗虫课,所以自觉地捕捉了这么多蝗虫,这出乎我的意料。他告诉我,在他家后面的草地上有很多蝗虫。我心花怒放,也不由得感叹,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  相似文献   

17.
死,历来被认为是机体遭受病痛折磨或偶遇意外的结果。但是,暗示力量也可置人于死地,世界上就有不少这样的事例。美国的杰姆斯·克拉特教授在《生物心理学》一书中引证了这样一个事例:几个大学生与一个年轻人开玩笑,  相似文献   

18.
情绪总是指向一定的情境,任何情绪都有其社会适应和生物适应的价值。生活于社会中的每一成员,对于特定的情境,应该能够体验到适当的情绪,也能适当地传达出来,并能适当地用行为表现出来,这便是社会要求对个体情绪的影响,也正是学校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去不复返的恐龙 创造任何生物的方法都写在了该生物的DNA里。从理论上说,只要能找回完整的基因序列,一种已灭绝动物就可能复活,但是,如果找不回基因序列就无能为力了。通常,一个生物死亡后.如果不加处理,其体内的DNA很快会被阳光和细菌破坏殆尽。只有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该生物的DNA才能得以保存。例如。如果该生物是冻死在西伯利亚那样冰冷的荒原上,或者死于漆黑的洞穴或一个完全干燥的地方,那么就非常有可能在这个生物样本中发现完整的DNA片断。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社会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但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实现,因此可以说,适应语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什么是语境?在通常的情况下,语言学者将“语言环境”和“言语环境”统称为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