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喻楠  田宇 《兰台世界》2016,(13):22-24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该理论以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它强调对受众的研究。在档案利用服务方面,引入"使用与满足"理论,有利于档案部门从档案用户的角度审视档案利用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而优化档案利用服务。通过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内涵揭示和特点分析,并结合档案用户的利用心理、利用行为,探索档案利用服务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与满足”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研究从考察受众对不同媒介的使用开始,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加以解释。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为“使用与满足”理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受众观,“使用与满足”理论依然有许多缺陷。麦考姆斯和韦弗曾提出,将议程设置和使用与满足学说协同起来,构建一种综合了受众中心和媒介中心的新取向。本文认为这才是比较全面、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媒体的使用与满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网络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全盛时期,网络的全球人口覆盖率逐渐赶超传统媒体.网络时代,网民不仅使用了网络媒体承栽的海量信息,还使用了网络媒体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平台,由传统媒体受众的"使用媒介信息"转变为"使用媒介信息"与"使用媒介本身"相结合,即"使用"范围的延伸.本文总结了网络媒体的七种满足形态,即满足获取信息的需求、满足缓解焦虑的需求、满足情感交流的需求、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主导的心理需求、满足工具的需求、满足慎议的需求.就这些满足形态来看,有些虽然是传统媒体可以提供的,但是由于网络媒体的特性,满足形态在内容上有了扩展,程度上得到提升;有些满足形态,则已经从某种意义上超越了传统媒体,发挥了传统媒体无法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敏 《东南传播》2015,(8):96-97
微博的出现对于当今时代来说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和挑战。作为新兴媒介,微博满足了大众传播讯息、获取讯息、表达自我和获取娱乐的使用需求,但微博也存在着大量虚假讯息等缺点。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从微博满足受众需求、受众需求的局限性、受众需求的策略三个方面对当前微博热现象进行了探究,指出微博科学发展的策略与健康传播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借鉴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了读者接触和使用图书馆的类型及其对图书馆印象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改进工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公益广告是为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提供报务的,除了要达到一般广告所需的传播效果之外,受众还要使用它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特别是在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刊播的公益广告能够满足受众自身的生存和安全需要,爱、归属和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程晓璇 《今传媒》2014,(12):39-40
MOOC风潮再次把开放教育资源话题提到了台前。从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资料,到红极一时的名校公开课,再到作为开放教育资源最新发展的MOOC,不同形式的实践,影响效果不尽相同。本文以果壳MOOC学院为观察对象,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对中国MOOC用户使用需求格局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中引用次数多,使用范围广的流行理论.本文就发表在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上的70篇相关论文做出分析,分别从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解读、对特定媒介使用者的动机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利用这些相关性预测各种不同因素、对影响媒介使用的社会和心理特点进行了验证、“使用与传播”理论的自身探讨等四个方面对该理论进行综述,并最终得出结论,研究者应更多关注理论自身建构,使理论本身能提供更多知识,使其成为系统的实证性理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继微博之后,微信被政府部门接受和认可成为与民众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创造了网络问政的新形式,也开启了"指尖"延伸官民关系的新时代。本文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新疆大学生政务微信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政务微信的运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娟 《新闻世界》2014,(7):140-141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据统计,截止2013年10月24日,微信用户已经超过6亿,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本文分析了微信发展的现状、微信的特点,并根据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来分析微信流行的原因:符合人们的接触动机、具有广泛的可触及性、熟友推荐、满足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11.
陈良唏 《新闻界》2008,(2):179-180
本文分析了当前报刊如何在健康教育中起到良好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2.
面对高校这座新闻富矿,校报记者要想成功地挖掘其中的新闻资源,并借助社会媒体让学校的人与事广为人知,就必须具有相应的社会视角。在媒介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在校报记者肩负学校对外宣传重任的今天,社会视角对校报记者来讲,就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融合日渐深入、用户阅读习惯急剧变化以及突发疫情带来的办刊模式挑战,都要求科技期刊必须重视传播效率和质量,力争提高用户服务水平.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从读者、作者、审稿人3类内核用户角度出发,针对其接触科技期刊的不同动机和需求,援引部分问卷调查数据,从扩大期刊在读者群体中的曝光率、拓展传播渠道,重视作者的感知体验、做好全程跟踪,建立审稿激励制度、做好初审工作等方面,探讨科技期刊提升用户服务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青 《新闻界》2008,(2):176-177
本文分析了专业报刊通联工作的意义、作用,以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报网融合的现实瓶颈与模式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报网融合多重困惑与艰难突围的解剖,探析制约报网融合的现实瓶颈,并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和建构了报网融合的三三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利济学堂报》考辨——兼论中国校报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申 《新闻界》2007,1(5):165-166
本文经考证认为,《利济学堂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校报.该报由医学堂出版,但其内容远远超出医学范畴,是一个学术与时政相结合的刊物.它传播西学新知,探讨社会改革,对维新变法起了宣传推动作用.该报的创办及功能,折射出中国校报兴起的背景与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用定标比超分析法对高校定标比超的内涵和内容、步骤与方法、使用等进行研究,列出高校实施定标比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南京大学学科领域定标比超对象分析案例,对高校定标比超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指出这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李晓燕 《新闻界》2008,(1):161-162
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报纸通联工作的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颖 《新闻界》2007,(6):11-12
本文以《四川日报》社会新闻报道为例,深入阐述了社会新闻是党报新闻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社会新闻是当前党报新闻宣传改革创新的一个落脚点,提出了党报社会新闻报道应找准的几个视点.  相似文献   

20.
手机报市场分析与发行赢利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手机报的市场前景和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重庆手机报的实例研究发现,手机报具有典型的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特点;发行量的扩大,将使得分摊到单份手机报上的编辑成本大为降低。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报还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