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工业社会却使消费异化,背离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提倡合理消费,对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价值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消费与幸福     
消费社会的来临,一方面是人们的消费物越来越丰盛,另一方面是人们的幸福观被错误解读。把对物品的占有同幸福度挂起钩来,似乎人生的价值、意义、幸福就在于消费的多少,这自然是错误的。而提倡精神性消费、文化性消费无疑会让人们享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和引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从大学生消费的心理需求、社会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产生的影响出发,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主题,针对他们的消费特点,提倡大学生消费责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新马克思主义克服异化消费理论认为,消费的出发点已经背离了人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把消费当成了一种自我满足的手段,这使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受控于物的世界。异化消费现象已经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造成整个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出现不和谐现象。新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克服异化消费现象,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公平消费和文明消费,这对构建和谐世界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祁芸 《现代企业教育》2009,(24):178-179
可持续消费就是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模式。只有大力提倡可持续消费,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介绍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消费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舍理的地方,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和谐消费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消费领域产生了较多的离轨消费问题,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离轨消费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遗留的因素、社会转型的因素以及消费异化的原因。离轨消费问题的存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严重威胁,需要从体制转轨和观念转变的角度来探讨问题的解决,建立和谐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7.
消费对于个体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异化消费的出现又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复兴带来了负面影响。异化消费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满足自我欲求为目的的消费形式,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异化消费具体体现在侧重物质消费、颓废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符号化消费等几个方面,它给社会、国家和个体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要走出异化消费带来的阴影,必须提倡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阶段,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促使人的消费生活得到全方位的改善,消费开始在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逐渐具有消费社会的特征.在消费社会视域下,消费活动具有符号化的特征,构成人的社会交往手段.为此,培育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有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推动和谐人际交往关系建设,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加适合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包括经济和谐、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体现在经济和谐的构建、社会和谐的构建以及自然和谐的构建,而消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现状下,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特点,研究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现代中国社会物质产品大为丰富,整个社会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变价年均增长率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消费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而言,中国将要进入消费社会.本文阐明我国将要进入消费社会之时,消费社会下的文化和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和谐消费文化引领消费社会下文化的健康发展,即社会文化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带动社会文化传播的良好运行,促进社会文化消费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以及推动社会文化风气的良性运转.并且,提出在建立和谐消费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消费力以及建立健全消费价值评价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三方面构建和谐消费文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符号消费与广告伦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符号消费在现代经济与文化中的意义日益凸现,作为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符号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而广告传媒作为符号消费的重要推介力量,具有正确解读符号消费、避免消费异化的重要功能.关键在于,必须规范广告伦理,建立广告文化的伦理批评机制,倡导社会伦理、媒体伦理和广告人行为自律,培育和建构健康、适度、自主、和谐的消费伦理,使广告活动与伦理道德文化精神相吻合,实现功利性与伦理性的逻辑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以绿色限定消费的性质,使绿色消费走出人类在以往消费生活中遭遇到的节约资源与快速发展经济二者无法兼顾的“两难”困境,与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理念相一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大力提倡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绿色消费对于时代困境的超越,体现在它对传统消费模式局限性的克服上,体现在它对于消费的精神文化效应、经济效应与生态效应的综合考虑上。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不道德消费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因此,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构建可持续消费道德规范,遵循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谐消费和循环消费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良好的当代大学生消费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5.
消费环境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此主要阐述了当前消费环境中存在的几个重要弊病及其对社会的恶劣影响,并提出了对不良消费环境治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消费社会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思想家对"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称谓,它的要义就是从消费的角度来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认为这一历史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发展阶段.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就在于:社会的高度商品化,社会生活的高度娱乐化,社会思想的高度平面化.消费社会必然引起人们审美观的根本性变化,消费社会的审美观的特征主要在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审美的感性快感化,审美的大众时尚化.消费社会的审美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具有发展的局限性.在中国当代的社会之中,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已经由于全球化的趋势而日益凸显出来,不过,中国当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与发达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对于"消费社会的审美观"采取扬长避短、积极引导的态度,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过程之中,以真正的美和审美净化人们的日常生活,升华人们的感性快感,陶冶大众的审美时尚,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全面自由发展每一个人,从而使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莉莉 《考试周刊》2012,(58):152-153
消费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大学生的责任密不可分,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得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承担相应的消费责任,通过责任意识引导自身合理消费。大学生消费责任指的是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后果负责,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责任。倡导当代大学生消费责任,有利于改善大学生不良消费现象,有利于大学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及大学生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墨子所提倡的以节用为核心的节俭型消费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消费伦理的主流,对建构新时代新型消费伦理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消费伦理观的建构应立足当下并与传统的节俭思想相承接,反对浪费,提倡“俭而有度,合理消费”,是现代新型消费伦理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是社会消费群体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有着自己所特有的消费特点,分析高职学生的消费特点,研究其发展趋势,对指导高职学生理性消费,减轻家庭负担,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透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推动和促进生产,买方市场形势下消费对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忽视消费是当前的主要倾向。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是,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转型期的体制障碍,收入增长趋缓和消费者心理引起的消费倾向下降等。其主要对策建议是,把消费政策调整为鼓励消费、引导消费。一是更新消费观念,刺激消费:二是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消费容量;三是理顺消费结构,引导消费增长;四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消费群体;五是扩大消费信贷,提倡负债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