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读导言】1.认知和识记:嗜、砚、逾、硕、俟、衾、烨、、叱、咄、皲裂、媵人、容臭、负箧曳屣等实词的形、音、义;理解“以”字的用法;了解“弗之怠”的句式特点。2.理清思路,理解全文。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自读程序】一、参读“阅读提示”,诵读全文二、借助字典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三、弄清下列实词的形、音、义嗜(shì):喜欢,特殊的爱好。逾(yú):越过、超过。俟(sì):等待。衾(qīn):被子。烨(yè):光彩照耀。(yùn):旧絮。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皲(jūn)…  相似文献   

2.
部编高中语文第四册,选入了我国明初著各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这是对学生进行勤奋读书、刻苦学习的极好教材。在教学中,除了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之外,还可以通过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以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交代该文写作缘起,让学生了解“赠序”这类文体的特点;讲解分析时把握关键、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有个扼要明确的认识;串讲课文,采用提问释疑、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3.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宋濂写给东阳县的青年学子马君则的一篇赠序。作者通过自己在艰苦条件下嗜学苦读的经历,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专心修德进业,学有所成。这篇写给晚辈的劝勉之作,多用事实来说明道理,娓娓而谈,如叙家常,读来令人备感亲切、心悦诚服。文章先详叙作者昔日求学的种种艰辛:“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因为“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所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事物唯其难得,才显宝贵。录毕之后,还要“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正因如此,人们才“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这是幼年时的…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虽然谈的是诗,但也适用于文。宋濂自幼嗜学,推崇颜回、原宪的苦学精神,说他们是“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送天台陈庭学序》)。他不以穷困为苦,而从苦中自得其乐,认为“中有足乐者”。在本文中,他寓情于文,以情感人,着力表现其以刻苦求学为乐的精神,对读者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一、浅释: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幼时”,未成年时。“即”,就。“嗜学”,喜好学习。“无从”,没有办法;“从”,采取某种办法。“假”,即借,与“借”结合,可视为一个动词,意思就是借。“于”,介词,向。“之”,结构助词,的。“手自笔录”,用手亲自抄写。“计日”,计算着约定日期。这里的两个“以”字,均为连词,同“而”,前者表示目的,后者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这句可译为:我小时候就很喜爱学习,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后),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归还。  相似文献   

6.
教参中对《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内容条理的梳理只用了“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这样一个问题来“简析”。而且“简析”中从头至尾只是顺着内容泛泛而谈,使人感觉支离破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教参”讲解,学生也将一头雾水,无法理清头绪。其实,这篇文章不仅内容坚实,而且文理缜密——就写了两个字“:勤”和“苦”。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板书说明:第一段写求学之“勤”。由于无书而“勤”借书,借了书后“勤”抄书、“勤”看书,变“无书”胜有书;从无师到“勤”寻师、“勤”问师,使“无师”超有师。“勤”中有苦“,勤”中有“足乐者…  相似文献   

7.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的一篇劝学名篇。该文既是一篇赠序,又是一篇优美的说理散文。作为说理散文,文章具有寓理于事的说理美、处处对比的手法美和朴实生动的语言美等艺术特色,是宋濂散文中的佳作,也是学习写作的范本。  相似文献   

8.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朝文学家宋濂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为历代所传诵,尤其是对孜孜求学的莘莘学子大有裨益。作为文体,序有两种:书序和赠序。书序比较早,主要叙述  相似文献   

9.
【思路综述】本设计适用于基础较差的班级或学生。教学目标具体设计为:自主疏通词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了解文章对比说理的方法及其好处;联系自身经历,体会并思考正确的苦乐观。教学中主要运用合作策略和问题策略,教师在关键处点拨、讲述,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知识,合作解决疑难。两课时完成。【教学简说】一、导读求解教师联系书序解释赠序。学生根据题目及注释①推测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引起阅读期待。二、自读疏解1.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个别朗读,学生默读。2.初步感知文章。学生复述或概说主要内…  相似文献   

10.
宋濂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潘等人,兼通儒释道,而以儒学为宗。所以他的文章古文色彩很浓。而且充满了儒家思想。这一点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一、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中学语文课本》上解“乡”为“同乡”。解“叩”为“问”,疑非是。“乡”应是“向”的假借字,“向”是“乡”的假借义,应训为“从前”、“当时”、“当年”等等。宋濂写此文时已届晚年,回忆的是幼时的事,时间跨度很大,解“乡”为“向”是顺理成章的。——这是一。宋濂从师,倍极辛苦;而“同舍生”与他又很异趣,可谓人地生疏。因此,“乡”不宜再解为“同乡”。——这是二。  相似文献   

12.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朝文学家宋濂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为历代所传诵,尤其是对孜孜求学的莘莘学子大有裨益。作为文体,序有两种:书序和赠序。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二十三课《送东阳马生序》时,我和学生深深地被宋濂的勤学苦练精神所感动,也深感其文章用词、写法的高妙。不过,我们在赞叹之余,也发现了文章中一点小瑕疵。  相似文献   

14.
“汤”本义是热水,课本径注“沃灌”为“浇洗”(见必修教材高中语第四册1995年6月第2版第296页),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作者宋濂 ,中国散文学家 ,字景濂。幼年时聪明 ,记忆力极强 ,拜师就学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 ,有青出于蓝之势。到中子年间 ,荐授翰林编修。后因父母年老辞官 ,入龙门山 ,著书十余年。著有《宋先生全集》《浦阳人物记》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官至翰林大学士 ,又迁侍讲学士 ,知制诰。宋濂很受朱元璋的器重 ,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史书曾记载 :“太祖待之甚亲 ,每宴必招 ,每旦必令侍膳 ,他不能饮 ,帝尝强之 ,至三觞 ,不成行 ,帝大欢 ,命词臣赋‘醉学士诗’,又尝调甘露于汤 ,手酌以饮 ,曰 :‘此能愈疾延年 ,愿与卿共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4课。)【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体会以记叙为主,适当加以描  相似文献   

17.
一、自学要求:1、了解赠序与序言的不同特点.2、了解一词多义和句子成份的省略.3、借鉴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4、认识勤学苦读,自励愤发方能业精有成的道理.二、自学提示:1、从介绍作者有关身世,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此文的缘起与目的.宋濂生活在元、明交替的时代.自幼家贫,苦  相似文献   

18.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宋濂是明初三大诗文家之一 ,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虽然有名望有地位 ,但对于“善学者”的期望和勉励之情却不是用板起面孔的说教表达出来的。学习本文 ,既能被作者那质朴亲切、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所感染 ,更能被作者那用心求学的精神所感动。本文语言不甚深 ,理解文意的障碍比较小 ,有利于学生自学。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第一次阅读只解决正音、断句的问题 ,做到读音正确 ,断句准确。第二次朗读着重于整体感知 ,读后只要能说出文章大意即可。可以通过教…  相似文献   

19.
【学情预估】《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精选了原文两段,文字不多,却是一篇向学生劝学的好文章。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勤且艰”的经历现身说法,情感真挚,言辞恳切。但对八年级学生而言,学习本文还存在较大困难。第一,若干文言词语较为生僻;第二,缺少相应的文化知识;第三,对古代求学方式缺乏了解。像这样传诵数百年的美文,在理解基础上背诵,很有必要。宜以此为切入点,熟读成诵。【内容梳理】1.文本环绕“勤且艰”这一中心,从四个方面细致描写。勤抄录之辛生活之$苦艰奔走之劳叩问之$难2.把握…  相似文献   

20.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序。作者在作品中介绍了自己在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经历和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作者在作品中展示了娴熟的衬托艺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发人深思,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