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程标准要求,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的目的做了如下说明: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具体实践中,音乐欣赏是贯彻这一思想的基本形式.因此,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就成了音乐教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的目的做了如下说明: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为音乐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  相似文献   

7.
一个不懂得审美的人是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一个不懂得审美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为音乐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贾荣 《考试周刊》2012,(60):178-178
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提出可以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学生音乐视野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音乐学科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音乐活动方式划分音乐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音乐课程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针对课改目标,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不懂得审美的人是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一个不懂得审美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为音乐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蓓 《教书育人》2012,(23):78-79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实践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学的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与性质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的性质。因此,要全面完成中学音乐教育的任务,音乐课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笔者认为音乐欣赏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益处。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并强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兴趣培养和学生主动参与及创造性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发展,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以音乐的美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地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音乐教学的要求,是能够学会基本的发音技巧、识谱,了解唱法,可以独立地对音乐作品进行演唱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歌舞剧知识,会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所以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渗透歌舞剧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一、歌唱中渗透体态舞姿教学,手舞足蹈歌舞剧对歌唱和舞蹈的要求都很高,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整合了信息技术的音乐课堂教学,将改变以往音乐教学目标较为单一、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教学评估不够全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等弊端,让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获得全面、丰富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素养,实现个性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育部门工作者要树立"全面为孩子终身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教育理念。国家课程的重要部分包括音乐课程,是为全面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课程。初中阶段学习音乐是对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提高的重要时期。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课程不能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张军 《家教世界》2012,(24):59-60
音乐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获取一定的音乐技能,更多是一种艺术的熏陶和快乐的人生体验。当前的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幼儿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对幼儿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有助于幼儿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的环节中,审美教育占据了一个重要板块,而这个部分又可以分为音乐、舞蹈、美术。初中教学的审美教育以音乐和美术为主,其中以声势律动为主的教学科学便可以合理地运用到初中音乐课堂中去。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使教师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各感官运作来使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