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从创作、表演到欣赏都离不开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贯穿于音乐艺术的一条"主线"。文章试从音乐的表演和欣赏两方面来探讨情感体验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任晓彬  陈小红 《考试周刊》2011,(79):232-232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一、审美感知,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3.
刘静 《考试周刊》2011,(49):218-219
情感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情感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师,要本着"知识教人、情感育人"的基本原则,在不断探求教育途径、努力创新教育方式的同时,从培养音乐情感入手,善于利用教学情感和作品情感等因素,正确引导、合理施教,运用教化、启迪、感染和激励等功能,获取全面育人的教学效果,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王肖静 《考试周刊》2011,(16):221-22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这种以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在高中尚属首次。为了体现新的课程标准,落实选修内容,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几点是我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由音乐课程的自身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佳凌 《教师》2014,(13):68-68
新形势下,教师要有效地利用教学中的情感资源,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初中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音乐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思想教育的任务,应该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不应该离开音乐艺术形象进行空洞说教。"  相似文献   

6.
从审美的角度把握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拯待解决的实际。那在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最早、最具普遍的用于交流感情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学术领域中很早就注意到了音乐与情感的内在联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学习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的、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落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的表述中。课堂教学,教师应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把握好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是否实现了有效的音乐学习,这正是我们音乐教学所期望的。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最早、最具普遍的用于交流感情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学术领域中很早就注意到了音乐与情感的内在联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学习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的、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音乐学科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从情感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发挥审美教育的潜在、渐变效应,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是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音乐教师教学道路上永远的指路明灯。笔者尝试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程设计,以"祖国颂歌"为题,来体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的理解,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史线梅 《甘肃教育》2010,(11):40-40
一、音乐的道德教育功能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情感是道德行为的源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妙的音乐、奇妙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音响,是人们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可见,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一次美好道德情操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听了同校数学教师关于数学课上如何体现"精"的精彩演讲,我深有感触。他说一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引入——快;新授——放;讲评——精,无论哪个环节都体现了他的教学智慧。我觉得音乐教师更要注重通过教学语言设计体验探究性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探究音乐的同时,真正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架起彼此情感的“互动点”。反思我的音乐课,我认为要做到: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相似文献   

14.
陈曼 《儿童音乐》2010,(8):69-71
自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以来,广大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积极投身到课改的教学研讨与实践中,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新课程标准》。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于极端的现象,盲目的"追风"和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花哨,为音乐课披上了华而不实的外衣。针对这些现象,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要静下心来认真通读"新课标",领会其真正的目标和内涵,做到音乐课的本质不能丢;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丢;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不能丢。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课堂为主阵地,把音乐审美教育落到实处,真正的用音乐来影响人、塑造人。  相似文献   

15.
"表演"是音乐实践的中间环节,是在第一度创造基础上进行的第二度创造,即对音乐作品的再加工过程。而"投情"作为音乐表演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支配着表演者的内心情感,是一种将作品情感基调与作品创作分析融合表演过程,属于表演心理学范畴。本文试图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断桥遗梦》钢琴伴奏,运用音乐美学相关理论,尝试分析艺术...  相似文献   

16.
尹冬燕 《考试周刊》2010,(33):231-231
本文针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的问题,着重对其"意义与价值"进行探讨:丰富多元文化知识;营造趣味情感氛围;深化乐曲内容理解;促进想象创造表达。  相似文献   

17.
品德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旨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品德诸要素的协调发展。道德情感不仅是品德课的培养目标,也是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因此,适时地融入音乐,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音乐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情感体验,促进道德践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音乐学科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提出建立综合评价机制的观点。并且从音乐学习情感的评价、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等方面,结合中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阐述了实施综合评价机制的意义和方法,旨在体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可见,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都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注重审美体验的过程,充分发挥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钟晓萍 《考试周刊》2010,(48):220-220
马克思说:"人类在探究真理时,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有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冶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