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元化先生驾鹤西归,离我们远去了.在怀念先生的日子里,以往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也从记忆深处渐渐浮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李晨 《声屏世界》2022,(4):39-41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以改革开放大时代之下的一个小家庭为缩影,折射中国从计划经济到逐步开放的时代变迁;以"家国同构"的春秋笔法,呈现"70后"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和集体记忆.文章通过梳理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中集体记忆的建构与呈现,分析以该剧为代表的年代叙事类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记忆传承与中国故事书写,探讨影视作品如何通过建构集体...  相似文献   

3.
黄颖妍 《东南传播》2021,(7):128-130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中国人民携手抗疫.抗疫主题也成为了影视创作的焦点.电视剧《在一起》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完成了对抗疫集体记忆的建构,并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本文将从集体记忆建构的视角,以抗疫剧《在一起》为例探究其建构集体记忆的方式.未来抗疫剧的创作应在真实的基础上,注意对观众集体记忆的构建,可充分运用象征性场景、事件、人物等符号唤醒记忆,适当复现仪式强化集体记忆,以增强观众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4.
从"广义本体论"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关于图书馆"是何独特存在"、"为何独特存在"和"如何独特存在"的整体性解释框架,论证了为何"社会知识记忆"是解释图书馆存在及运动的统一视角,认为图书馆的独特本质是"人类永久记忆客观知识精华的社会机制".该社会机制有着由特定的主体、中介、客体和背景构成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5.
世界记忆遗产凝结人类集体记忆之精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建立世界记忆项目,以传承人类记忆、保护记忆遗产.然而在遗产保护与项目推进进程中,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均衡、资金与人员匮乏、社会影响力不足及争议遗产入选引发国际纷争等困境.尤其是在记忆遗产面临历史正义与国际政治之矛盾、世界记忆项目被迫走向变革之路的当下,中国应发挥大国担...  相似文献   

6.
《档案与史学》2011,(3):F0003-F0004
这组图片大多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黑白色以及简单的场景,如同我们对那个年代朴素生活的印象,但照片上的女性,却无一例外地有着充满幸福感的微笑,洋溢着那个年代独有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7.
1月17日,己亥年小年,省档案馆迎来了"档案中的新年记忆"活动首批参与者——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雅居园校区五年级的同学代表. "什么是档案?档案工作有哪些环节?""省档案馆的档案摞起来会比世界最高峰还高吗?"在宽敞明亮的档案利用大厅里,一个又一个问题激发着同学们的求知欲,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在档案馆中流连忘返,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9.
10.
全球化浪潮对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要素作出了调整与重组,传统文化因此受到解构与冲击,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符号、价值认同趋于弱化.民族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传播类型,在保护族群记忆、传统文化认同上起到重要作用.探求价值嬗变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路径,以及叙事困境,是"非遗"微电影生产、传播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1.
高原 《东南传播》2021,(11):43-45
主流媒体做好建党百年"红色记忆"的宣传报道,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主流媒体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红色记忆"的主题宣传,关键在于主流媒体如何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建构好"红色记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提早策划、谋篇布局,精心制作一系列分量足、品质精、形式新的优秀新闻作品,对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宣传好建党百年"红色记忆"进行多元化尝试和积极探索,通过宣传报道激发八闽儿女汲取百年党史精神伟力,为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孙莹 《传媒》2021,(8):87-89
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媒介与记忆的关系日益丰富和复杂的背景下,新闻媒体报道中的"日记"化表达,不仅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甚至成为一种建构社会记忆的叙事范式.本文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疫情期间发布的16篇"抗疫日记"(每篇阅读量均为10万+)为分析样本,在厘清"文化记忆"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叙事情感物、历史建构物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揭示新闻媒体报道从交流记忆到文化记忆转化的叙事路径.  相似文献   

13.
郭亚南 《视听》2022,(2):51-53
互联网时代,现代媒介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电视剧的传播方式,尤其是作为"热媒介"的短视频以符合当下信息消费习惯的方式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短视频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方式,还是大众可参与媒介生产的工具,甚至还因其"短"和"直观"的特性成为情绪集中的"发酵桶",让大众从"参与"中寻求情感的"共振".同属于影像媒介的短视频不仅在渠道上...  相似文献   

14.
记忆并非是无数僵化的、无生机的、散碎的痕迹的再次兴奋,而是一个富于想象的重构或建构的过程.[1]在大众传媒时代,媒介在建构社会记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记忆并不抽象,它往往通过具体的媒介生产和传播得以表达、维持和重构.抗疫记忆同样不是一个抽象存在,事实上,经由各类媒体报道、记录和传播,人们关于新冠肺炎疫情记忆...  相似文献   

15.
记忆的需要催生了记录行为,记录的控制选择了档案方式,档案方式保存了历史标本,文化的历史时空系于档案传承.如果从文化论,记忆是—种文化心理,记录是—种"写文化",档案则是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建构的"管理文化".鉴于档案记忆功能上的完善和文化使命上的自觉,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堪称一项改善社会记忆功能的"社会健恼工程".  相似文献   

16.
何艳娟 《东南传播》2021,(11):49-50
本文以《新闻启示录》"寻找'地下航线'"为例,从真实性原则、多元化叙事角度、虚拟叙事策略等三个维度,深入阐述新媒体语境下"红色记忆"的叙事策略,为讲好"红色故事",拓展新闻纪实创作思路,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0月28日,《演员的诞生》在浙江卫视首播,短短一季的节目中就获得了超高的收视率,并在演艺圈引起了一阵关于演员演技的大探讨.所谓"剧作法",即剧本创作的法则,本文将在对《演员的诞生》进行拉片式的分析基础上,跨编剧和电视节目制作两个方面,来探求电视综艺中与"剧作法"的相通之处,针对其节目制作中的"剧作法"特点进行解读,包括节目的冲突,戏剧表演段落中的前提、场景和原型角色、原型主题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求综艺节目制作与故事"剧作法"间的联系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不仅能凝聚民族精神,还能规范大众的行为。爱国记忆的形成,离不开电视媒体对爱国故事的重复加工、建构和有效传播。本文以文天祥的忠君爱国故事为例,从影像化表达、陌生化生产、意象化连接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央视电视专题节目中文天祥故事的建构规律,揭示爱国记忆是如何被生产和传播,从而让人们清晰地理解爱国记忆建构对国家、民族和公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立新 《视听》2024,(3):101-104
在全球化不断加深,外来文化不断侵袭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断层渐显,我国急需创作出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来改善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重塑文化记忆。《典籍里的中国》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优秀代表,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构建出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典籍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广泛的情动场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忆有着重要作用。《典籍里的中国》中个体记忆的呈现、仪式化表达以及场景内涵,为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东 《青年记者》2016,(11):48-49
美联社亚特兰大分社实习记者切尔西·卡特刚上班就接到一个任务——去佐治亚州南部的小镇采访一个营救落水儿童事件.总编辑的要求是做一个“有故事“细节丰富”的特写.事情发生在寒冷的2月,小镇购物中心停车场.一辆汽车因车主忘记拉手刹,溜进了停车场旁边的池塘里,而车里还坐着一个4岁的孩子.危急中,先后有七人跳入水中参与营救,其中两人差点被淹死.当地报社记者当天就给美联社发了稿,但热衷于“讲故事”的总编辑并不满意.于是,第二天早上实习记者卡特和摄影记者一起上路了.赶到小镇后,他们开始逐个采访车主、孩子和参与营救的市民.一切还算顺利,但结果不尽如人意.①此时,卡特走完了一般记者都会走的常规采访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