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要有可读性,就应在“深”度上下功夫。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等还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华东地区9家主要报纸还曾开展过“深度报道好新闻竞赛”,其目的是要推动、促进各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凸显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每年“两会”报道已成为新闻界特别是中央各新闻单位的“传统项目”,怎样报道,大家好像都已形成套路,就像春节联欢晚会一样,要想创新确非易事。 创新是报纸的生命,但怎样创新呢?会前,我们把各大报纸以往的“两会”报道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贾岳 《传媒》2001,(9):24-24
7月10日,石家庄两家报纸同时对前几天发生的“垃圾堵了槐北路”事件做了追踪报道,报道结果却大相径庭,令读者大惑不解。甲报的标题是《垃圾依旧横陈街头》,称:“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河北宾馆垃圾转运站,发现站外街上堆放的垃圾有增无减,已经有十几米长了。”并呼吁有关单位“能不能先将争执放一下,为老百姓的利益和这个城市的形象多想一想”。而乙  相似文献   

4.
7月10日,石家庄两家报纸同时对前几天发生的“垃圾堵了槐北路”事件做了追踪报道。某都市报的标题是《垃圾依旧横陈街头》,称:“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河北宾馆垃圾转运站,发现站外街上堆放的垃圾有增无减,已经有十几米长了。”并呼吁有关单位“能不能先将争执放一下,为老百姓的利益和这个城市的形象多想一想”。而某日报题为《槐北路垃圾已清运》的报道则称:在市政府的直接干预下,争执已经得到解决,环卫部门“深夜  相似文献   

5.
喻国明 《传媒》2002,(2):22-23
所谓“帕帕垃圾”是指那些专门追逐明星、拍摄名人私生活的记者。这一称呼来自意大利影片《滴露牡丹开》中一个专门偷拍明星照片的摄影师的名字“Paparazzo”,意大利语中其复数形式“Paparazzi”后被作为这一类人的统称。“帕帕垃圾”是其音义结合的中文译法,在港台地区也被人们俗称为“狗仔队”。 一、“帕帕垃圾”报道是明  相似文献   

6.
可读性——这是摆在报纸编采人员和通讯员面前的一个老题目,也是至今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一个老题目。 没有可读性,言之无物、言之无味、读者不爱看的报道乃至一张报纸,是一种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用高尔基的话说,是一种“语言垃圾”。 从报上完全消灭这些“语言垃圾”现在还做不到。报纸编采人员和通讯员可以做到的是:尽可能减少这种“语言垃圾”,尽可能使新闻报道变得言之有物、言之有味,以增强可读性。 增强可读性是个大题目,本文只从两个具体问题入手,试谈一谈。 在报上的各类新闻中,可读性最差的是会议新闻和经济新闻(还有与此相关的一些“硬新闻”)。作为党报,这几类新闻不可不要,而且往往还要登在重要位置。如果把这几类新闻的报道方式加以改进,增强其可读性,那么将带动整张报纸的面孔为之一变,为之一活,为之一新。 怎样改革会议新闻和经济新闻,增强其可读性呢?我以为可用两句话概括:会议新闻信息化,经济新闻生活化。 一、会议新闻信息化 长期以来,报界反复呼吁要“减少会议报道”,然而收效甚微。因为作为党报,限于种种条件,会议报道是很难“减少”的。换个思路想一想:这些年来,我们是否对“减少”会议报道空喊太多,而对改革会议报道实做太少呢?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报纸深度报道的"整合"叙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的兴盛带来报纸深度报道叙事策略的某些改变。网络作为新闻叙事的一个新的“隐喻库”,与目前报纸深度报道所呈现出的显著的“递归”结构密切相关。而这种结构是有效整合新闻信息的一种方式。网络技术还强化了新闻的“同题传播”,使得对于“故事”的发掘越来越成为由多个媒体共同完成的任务。报纸深度报道所负载的使命,已非单纯“寻找故事”,而在很大程度上转向“整舍故事”:在“核心”事件之间建立足够深广的关联、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卫星”事件,以及寻找信息延宕与压制所带来的“断点”。其在媒介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在京召开的政协全国十届一次会议和全国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举国关注,世界瞩目。因此,聚集“两会”、报道“两会”,自然成为新闻传媒3月份宣传报道的头等大事。纵观省内外十余家报纸的“两会”报道,笔者认为:《华商报》在“两会”报道中进行了许多可贵的探索,给我们研究都市类报纸如何处理政治新闻这一重大课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陈明  丁智擘 《今传媒》2005,(2):15-17
一、缘起2004年10月10日,湖北省黄石市某报以《拉网式围剿有毒特精粉》的醒目标题,刊载了“豫花”牌面粉惨遭“围剿”的报道。文中说:“10月1日,知情者向工商部门举报;4日,这名知情者干脆花110元钱,买了两袋‘豫花’牌特精粉,然后花170元检测费委托卫生部门检测。”这家报纸所说的“卫生部门”为黄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日,湖北一份很有影响的报纸在第十三版以《大批“毒面粉”流入黄石》为题,报道“豫花”牌“毒面粉”流入市场、工商部门全面清查的情况。报道称:“知情者于10月3日向黄石工商部门举报,约200吨有毒面粉流入黄石市场。黄石…  相似文献   

10.
王乾荣 《传媒》2001,(10):10-10
有人预测,在无线和有线电视以及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不久的将来,传统媒体--报纸的角色将越来越不重要.尤其是一些垃圾报纸,载满了诸如某女自高楼坠下身亡等不必要的信息,必将遭到受众唾弃.相对于有声有色有形的电视,报纸又是那么呆板乏味.据说对一些无聊的平面信息,读者的注意力一次只能集中12秒钟,一篇文章顶多看5段便要跳到下一篇去.所以,报纸将越来越失去魅力.  相似文献   

11.
唐天虎 《新闻实践》2009,(11):31-32
名为“晚报”不一定“晚出”常常有论者以数量来证明我国晚报阵容强大,如“截至2002年,全国晚报共有147家”等这样的论证,这是把所有名为“晚报”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晚报都包括进去了。业界对晚报这样概括:傍晚前出版的综合性城市报纸;每天下午或傍晚发行,供人们晚饭前后阅读的报纸,是一日间发行最迟的报纸,常报道午前的消息。按照这个标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各大报刊和世界华文报纸登载“神州五号”成功发射新闻的号外 ,1 2月 1日开始集中展示于北京国家图书馆中文报纸第二阅览室 ,展示了报道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报纸号外共计 5 0多种 70余份 ,分别由 46家报刊社出版 ,数量之多为馆藏号外之最。———摘自 2 0 0 3年 12月 13  相似文献   

13.
郭瑞璜 《今传媒》2003,(1):21-22
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报纸上,消息头使用“×报综合消息”(或“本报综合报道”等类似形式)的情况逐渐多了起来。有的报纸的某些版面所发的消息,大多数都使用“×报综合消息”的消息头,个别版面甚至每条消息都是“×报综合消息”,给人以使用过滥之感,亦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4.
五六月份,先后看到几篇典型报道,不由对刊登这些报道的几家报纸拍手叫好。这些典型,尽管都是些很普通很平常的人和事,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同样收到了“用高尚精神塑造人”的效果,使人受到感染,得到教益。这些典型报道是:  相似文献   

15.
从今年4月份开始,平顶山日报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贴近读者为切入点,采取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前呼后应的形式,运用报纸与读者互动、报纸与网络互动、报道与报道互动等多种手段,成功地组织策划了报纸创刊以来规模空前、反响空前、高潮迭起、亮点频现的“好人系列报道”。截至9月19日,“好人系列报道”已大体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报道一个老典型,在“规定”中搞好“自选”3月29日下午,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与平煤集团党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一次宣传报道平煤一矿采煤一队副队长吴如事迹的座谈会,平顶山各媒体以及部分省会媒体、首都媒…  相似文献   

16.
田丰 《青年记者》2005,(8):73-74
NIE,是英Newspaper InEdu-cation的简称,中可译作“报纸参与教育”。报纸参与教育是美国的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为适应目前激烈的竞争所采取的一种媒介经营策略,以培育潜在读。这些报社在办报过程中“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举办讲座,创办刊物,专门报道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供图并茂的知识,并鼓励教师们在课堂上引入报纸教学,以培养学生们的读报兴趣,培育未来的读群,扩大报纸的发行量”。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晚报(Evening Newspapers)?有人通俗地称之为“晚上看的报纸”,《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下午出版的报纸”,《中国大百科全书》概括为“傍晚前出版的综合性城市报纸”,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词典》则更为全面:“每天下午或傍晚发行,供人们晚饭前后阅读的报纸,是一日间发行最迟的报纸,常报道午前的消息。”[1]现在看来,“晚上看的报  相似文献   

18.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19.
卢铮  胡同珍 《新闻知识》2006,(1):77-78,71
本文选择上海三家主要报纸媒体:《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对其从2005年10月9日到10月21日“神六”报道的主题内容和版面编排等方面进行比较,解析三家报纸专题报道的差异,探讨报纸媒体对重大系列专题的策划、组织和报道。  相似文献   

20.
近来,报纸上溢美之词渐渐多起来了。一位知识青年,不恋安闲舒适的生活,宁愿报名当清洁工,竟被称为“垃圾千金”。这四个大字赫然出现在大报的头版。请问,这能引起读者什么反响呢?“垃圾”二字总不会唤起人们的美感吧!而“千金”二字,是褒是贬? 一位农村技术人员,脚踏实地地在生产队里钻研技术,见了成效,在报上表扬一下是完全应该的。但报道人员却封他一个“博士”,登在大报头版。读者哑然!博士是要经过有关部门考试,发给证书才算数的。这里却是一篇报道就可以封一个。谁曾见过天使?报纸告诉我们,确有天使在人间。不信,请看人民日报某日八版的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