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古代赠答诗源远流长。赠诗的产生似可上溯到西周初叶;确凿的答诗的出现是在秦、汉之际;配套齐全的赠答诗正式出现于东汉后期。而它的强势勃兴和真正成熟则是六朝以后,这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文总集——《文选》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是晚清第一代走出国门的外交家之一。在十余年出使东洋和西洋的过程中,黄遵宪已经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能站在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比较东西方文明优劣,从自强、富足、进步的角度思考国家与民族命运的知识分子。黄遵宪"吟到中华以外天"的诗,以"我手写我口","诗中有人,诗外有事"的努力,留下了诗人丰富的情感经历,也留下了晚清"游东西洋者"艰难的思想跋涉历程。  相似文献   

3.
<文选>游览诗正在该文集中虽只占取二十三篇,但意义重大.创作主体呈现给读者的是情与景的结合,记录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同时顿生或渐悟人生感悟和体验,但细探其每篇的表现方式就有不同.本文将从文本的三种抒情模式出发,探讨诗人在文本中是如何将情与景融合的,其方式又如何.  相似文献   

4.
<文选>之所以将挽歌别立一类而未归入乐府,盖因编者意识到挽歌这一诗歌题材在当时的重要性.从<文选>挽歌选篇来看,缪袭、陆机、陶渊明三家诗在挽歌诗体的发展演变中极具代表性.如果将挽歌诗归入乐府类,势必会模糊挽歌诗体的演变轨迹.这种特殊的处理可以见出编者敏锐的诗"体"意识和诗"史"意识.  相似文献   

5.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别诗创作相当兴盛的阶段。本文从创作比较的角度切入,结合何逊的生活时代背景、家世、仕途经历、性格对其别诗进行解读,指出何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别诗创作者中的代表者和佼佼者,其别诗创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西汉刘向《说苑》为历史材科的合集,其中引《诗》处甚多。刘向作为资科的收集在引用诗句时,或照而引,或就语境改之,颇能反映出刘向对所引诗句的个人见解,本从这一角度出发,力求通过分类说明,将刘向的理解做一定层次上的阐释,以作为注解《诗经》的旁证。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失序。东晋齐宋之后,中国南部始于干戈扰攘之中,复享太平。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究其原因,乃为东汉以降,儒学式微,国家意识丧失故也。儒家思想偏重于寻求长治久安之道,《文选》颇为推重儒家思想,对于一代储君且自幼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萧统而言似乎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别解送别诗     
最美丽的送别 我认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五千年来最美丽的送别。  相似文献   

10.
札记分别对《文选》诗中的两个问题作了详实的考辨:1.江淹是否随建平王刘景素入湘州;2.曹植《朔风诗》的写作背景及其解读。  相似文献   

11.
以礼说《诗》为解释《诗经》中言礼之诗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了以礼说《诗》、以诗说《诗》的道理,希望匡正数十年来治《诗》者讳言礼之弊  相似文献   

12.
在《文选诗研究》所提供的线索下,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方法,对《文选》所收哀伤类及挽歌类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形态、诗歌艺术特点等进行异同分析,以加深对所收哀伤类诗歌及挽歌类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对比分析唐代登临诗与历代登临诗的区别着手,简要概括了唐登临诗之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少小,家父教诵《易经》,如雾弥黄山,三步之外不辨蹊径,两眼唯茫茫;而立,家父教授《易经》,似临黄海天都,烟云松涛,知其峰高,可以望而莫能及;不惑,与家父共研《易经》,如晴日凌天都,唯叹蔚然独秀,忘乎来路险远;知命,独自灯下再读《易经》,遂生“一览众山小”之叹!信矣夫,巍巍乎《易经》,悠悠乎《易经》!难怪孔子有“三绝”之勤.此将读《易》心得,打油而札之,意在普及《易》学.  相似文献   

15.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第二次造访英国,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相似文献   

16.
《诗大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部专著,也是先秦时期儒家诗论的总结。儒家的“诗教”说要求诗歌密切联系现实,讽刺时政,启示后人用诗歌作为批判现实的武器。“诗歌”说指出的诗歌对政治的影响和社会教育作用,今天亦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摩罗诗力说》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就是诗力,它源于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真性实感,对民族民生的责任感,它在诗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激情、一种感人的热力,一种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追求、它能夺人魂魄、涵养人之精神,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鲁迅先生从诗的功用及怎样发挥诗之用强调了诗力,而最能显现诗力的当属摩罗诗。  相似文献   

18.
陈潇 《鸡西大学学报》2014,(3):126-127,130
离别题材的诗篇由来已久,就萧统《文选》而言,其中虽未立"离别"类目,却存在着数量颇丰的离别诗。这些离别诗历经两汉、魏晋、南朝三个时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这一发展变化表现为:离别诗内容趋于丰富,创作手法趋于多样化,反映士大夫阶层的内在精神世界更趋细腻。究其原因,则与萧统的选诗观及离别诗题材的特殊性两方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文选集注》中的"今案"标明了唐时诸家注本如《钞》、《音决》、五家及陆善经本正文与李善本的不同之处。本文通过比勘《文选集注》与监本、尤刻本、胡刻本、陈八郎本、明州本、奎章阁本及建州本等,一是有助于认识唐时诸家《文选》写本的旧貌,及考察《文选》的异文及其流传与接受情况;二是可发现《文选集注》多方面的校勘价值,对纠正诸宋明刻本的讹误及认知《文选》版本流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禅源于印度,繁盛于中国。它追求的是心灵的慧悟,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理论相融洽,使禅宗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成为古人写诗的一大法门,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个独特流派:“禅意诗”。“禅意诗”历代不乏其优秀作品,而以唐宋二代为最。本文选取部分唐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唐宋禅意诗歌的不同意蕴内涵与其丰富多采的写作技巧,论述了它们的美学价值与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