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礼 《东南传播》2014,(6):146-149
1949年以后中国文学英语对外译作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在世界文学空间中,处在边缘区域的中国文学很容易被中心区域的读者忽略;其次,中国文学空间的自治程度影响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空间的地位;最后,中国文学作品在外译时没有处理好"本土性"和"普适性"的关系。因此,中国文学要"走出去",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同其它民族文化的交流,让更多的译入国读者了解并逐渐熟悉中国文学;另一方面要吸引国外优秀的翻译人才加入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行列。惟其如此,中国文学才能在世界文学空间赢得更多的文学资本。  相似文献   

2.
马会峰 《出版广角》2019,(15):33-35
中国文学"走出去"实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国家主管部门、出版企业和知名作家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阿瑟·韦利是20世纪著名英国东方学家、文学翻译家,被西方世界称为未到过中国的中国通。有关阿瑟·韦利的中国文学英译,《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 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殿堂,是由历代作家和文人的笔墨构建而成的。后人要了解和研究浩瀚的中国文学史,就必定离不开对文学史料的熟悉和掌握。如今,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的《中国文学史料学》和《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两个项目,同时由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的中青年学者完成,并公开出版,标志着中国文学史料学学科的日趋成熟,它们将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积极有益的推动作用。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60余万字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通过探讨各类有关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的特点和价值,研究其史  相似文献   

5.
《中图法》“中国文学研究”的类目设置不符合学科内容的内在体系,也不利于文献检索。《中图法》应该从文学研究的本质属性和文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设置“中国文学研究”的类目。  相似文献   

6.
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文学》杂志是新中国第一份外译官方刊物,承担着向西方译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塑造正面中国形象的任务。50年间,《中国文学》在帮助西方了解中国、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先驱与向导。文章以《中国文学》杂志的出版与传播为例,阐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办刊经验,剖析其停刊原因,以期为当下出版社“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众多中国的文学者之中,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着诸多的因素,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莫言作品中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文中主要以莫言的作品为例,对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如何来看“现代”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共通性?80年代学人打通“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努力,为何虽卓有成效地通向了“晚清”,却不容易通向迄今已经双倍于“现代”文学时长的“当代”?“当下”“当代”与“现代”文学构成怎样的历史连续线条?能否用比较贯通的专业话语来描述和整合自近代中国以来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部署的推进,作为文化走出去重头戏的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展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载体。为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更加有效而有序地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中文学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 作者从“抒情”与现代中国话语的主题,如启蒙、革命、国族、时间/历史以及创作主体,观察中国文学,他以为,对“抒情传统”的重新叩问,正是对中国文学的反省。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助推器。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然而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效却并不显著,优秀作品缺乏优秀译者,对外传播形式过于单一,缺少营销推广,版权代理制度不成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文章结合中国文学传播的历史和现状,从传播模式的五个环节去探析中国文学传播的困境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中国文学文化传播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出版数量以及图书馆馆藏数量逐年增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传播力不强仍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最大痛点.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再度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文学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与价值观,是国家历史传统与当代形象的重要载体;文学走出去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中国文学走出去,步伐更加坚定,视野更加开阔,态度更加积极,渠道更加多元,努力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本文从译林出版社的走出去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实,并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13,(4):1-1
“文学必须根植于火热的社会现实.紧扣时代的脉搏,”近日,由文艺报举办的“中国梦与文学理想”座谈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报告文学家何建明如是说。他认为,一些作家未对现实着手.是因其对现实的感悟和认知能力有所局限,不能把握住现实生活的本质。中国当代作家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文学理想?数十位作家、评论家共同探讨了“当代作家的文学理想与中国梦”。他们认为.作家的文学理想其实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文学的繁荣。作为个体,作家应该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把握个人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时讯中国文学文化经济类图书受欢迎10月19日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栏目连线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李朋义: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图书格外地受欢迎,最受欢迎的是反映当代中国的文学、文化、语言  相似文献   

16.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5):7
文学"走出去":翻译和版权代理人要改观《新京报》报道: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是一个必须克服的问题。据北师大文学教授张柠介绍,《今日中国文学》的编辑部在北师大,俄克拉何马大学还有一个在中  相似文献   

17.
吉川幸次郎通过他对中国文化漫长的研究发现,在中国.文学不仅处于各种艺术的首位.在大多数时代文学还被认为是人类生活所必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阳玉平 《中国出版》2016,(10):70-70
中国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既是对文学演变的纵向归纳和文学形态的深入把握,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认知过程。由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大杰所著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文学发展史(全二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12月出版),突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漫长历史及每种文学样态的特点,凸显了文学作为社会思想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19.
从议程设置——即出版组织的角度总结中国文学60年间外译与传播作用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探索如何建设一个文化大国的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当代文学的外译与传播,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了,时至21世纪,前后约有60多年的历程。从1951年外文版《中国文学》创刊到2001年《中国文学》杂志社关闭,50年间有过曲折,有过教训,但因为专业机构——《中国文学》杂志(英文版、  相似文献   

20.
杨玉蓉 《中国索引》2007,5(2):24-26
中国文学乃全球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学遗产和财富之一,近百年来,西方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兴趣经久不衰。学无边界,学无止境,“中国文学界也应当在纵向挖掘的同时,关注不同文化区域尤其是西方学界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成果,加强对异域资源的借鉴意识并开展具体的对话,由此可以探讨新的研究范式并提供新的建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