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应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我们要让学生确切地理解词语的意思,熟练地掌握词语的用法,深刻地体会词语的活力,就必须讲究词语教学的艺术性。 一、引。“引”就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出发,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一个降落伞包》中有一句“飞机失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报刊文章,屡将常用词语误用,既伤害了文意,又难为了读者。兹举三例,以作窥豹之管。“置疑”质疑《语文知识》今年第2期所载谢逢江先生文章的标题为《“所”字  相似文献   

3.
祭、祭祀指的是备办供品献给神佛或祖先。表示崇敬或求取保佑。古代十分重视祭祀,五礼中以祭最为重要。最初,以人作为祭品,称为“人祭”。至周代,改为三牲。如: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②(燕后)已行,(太后)非勿思也,祭祀必祝之,日:“必勿使反。”(《触龙说赵太后》)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学生在词语误用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下面我们结合中学生的一些实例进行具体分析。一、语法方面的问题中学生在语法方面经常出现搭配不当和语义重复的毛病。(一)搭配不当  相似文献   

5.
词语检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中,我注意克服听写默写等机械单一的检测方法,探索词语检测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知识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就常用方法例举如  相似文献   

6.
一、方言标音,例用国际音标;考虑排印方便, 本文权且采用《汉语拼音方案》.  相似文献   

7.
8.
理解词语方法举隅黄焕勋词语教学,在小学语文词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应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教学中,要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词语,那就要让他们学会并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除了查字典理解这个最基本的方法外...  相似文献   

9.
准确地理解词语是理解语句和文章最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最重要的基础。对于词语理解的训练,课程标准对各年段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不足,对文章语句中某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从而阻碍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导致了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低下。  相似文献   

10.
文童精彩体现在语言,语言精彩体现在重点词句,“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工程,而辨析、体会关键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则是阅读教学的较高要求,因为这是把文本的内容与语言学习融为一体的更为综合的训练。”(孙景华语)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些文童的重点句子初步看起来好似普普通通,实际上却有丰富的内蕴,仅凭读一读、想一想是难以深入其中体味出来的。常用的比较法品词析句大体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识记古汉语文化常识是语文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这里列举现行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相关古汉语官职变用词语,供广大中学生在阅读时能更好的辨认和识记,以增加文言常识,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生在词语学习中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严重,因此,复习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规律,提高他们准确运用词汇的能力。下面,提供几种复习设计: 一、理解词语 1.根据不同语境,在对比中求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有大量的词,古今字形相同,可是含义和用法却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按今义去理解古义,就会出现误译,请看下面的例子:1.“睡到四更,同店的人都未起,··薛霸起来烧了面汤,安排打火做饭吃。”———施耐庵《水浒传》“面”在古汉语中即“脸”,这里是名词做动词“洗脸”,“汤”即“热水”,此处“面汤”则是“洗脸热水”的意思,而不可按现代汉语的意思将“面汤”译作“加佐料带汤的面条”。2.“··孙子膑脚于魏”———《韩非子·难言》“膑”,是古代剔去膝盖骨的一种刑法,“脚”在古…  相似文献   

14.
鄂州方言是反映吴都文化的窗口,吴王古都的历史文化信息需要由鄂州方言来承载。在鄂州作为国际化空港城建设的重要时期,记录并保护鄂州方言,也是呈现和保护吴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鄂州城区方言着手,从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两个方面分析鄂州方言词汇中程度义地域的表达形式。通过对方言乡音的举隅,唤起人们认识到方言独特的文化属性以及不可再生性,激起人们对方言传承紧迫性的重视,并引导当代鄂州人发现方言的美好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不是一个文学家,但他作为国家总理,在外交工作中,仍十分注意词语的运用。因为这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形象是密不可分的。一、“可能”的含义六十所代初,中印关系十分紧张。为了缓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强,在众多翻译家的努力下,一大批哈萨克文学作品被陆续介绍给广大的汉语读者。众多汉译文本的出现,对哈萨克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以现有的翻译成果而言,一些汉译文本存在不少语言瑕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优秀的哈萨克文学作品的感知与了解。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示哈萨克文学的独特魅力,应该进一步提高哈萨克文学作品的汉译水平。  相似文献   

17.
曹茜 《现代语文》2006,(11):83-85
语境一般分为两类: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相似文献   

18.
梳、盖巢县方言,木长截短,说"锯断它"/"锯成三截"。若待破析成板(从端部开锯),则说"梳成板"/"梳成三块(板)"。《诗.墓门》:"斧以斯之"。陆德明《经典释文》:"斯,所宜切,又如字,又音梳。"清.徐鼒《读书杂释》卷三"斧以斯之"条:"今南方以锯开木谓之梳,即‘斯’字之古音也。"案:依巢县方言,似当见"成板"字样谓"南方以锯开木成板谓之梳"较胜。木长且粗,开之成板(或成段)则必用无梁大锯——一人坐地一人上立,上下拉动,巢县说"盖"。《尔雅.释言》:"盖,割裂也。"清.邵晋涵《尔雅正义》:"郑注《缁衣》云:‘割之言盖也。’盖、割双声,义存乎声。"是盖之为言"割",盖、割一声之转。巢县说:"拿大锯盖"/"盖成板"。破木为板,木小谓梳,木大谓盖:巢县方言如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考基础知识运用部分和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几乎都有词语填空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究竟如何借助上下文、具体借助上下文的哪些东西呢?本文试谈几点,聊供参考。 一、看上下文有无可能与应选答案相同的词语。 我们知道,说话作文,总是要求前有呼后有应,前后文使用相同的词语就是照应之一法。另外,科技性、议论性文章,为了保持前后概念的同一,也往往使用相同的词语。显然,这是些极为重要的带有外部语言标志性的线索,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比如1989年全国卷中的一道题:  相似文献   

20.
蔡强 《学语文》2005,(1):0-31
近十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均为人物传记类史料。其中不免涉及人物官职的变动情况。而考生却对有些有关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的含义不了解(比如“除”、“知”的含义)或是一知半解(比如“拔”和“擢”的区别),以致影响阅读的速度和答题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有关官职变动的词语进行了分类总结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虽不免挂一漏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