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明末清初,传教士在远东的传教以澳门为中心。以耶酥士为主的传教士为中国传播天主教,历尽艰难险阻,克服交通、语言和文化习俗等许多困难,采用以儒传教的方式和利用西学、西器和西艺等各种方法终于打开了中国的礼教之门,在传教过程中,澳门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宗教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礼仪之争引起禁教之后,澳门又成了维系宗教存在的最后堡垒。  相似文献   

2.
澳门的文化呈多元化的特点,但主流是中国传统文化。澳门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体现在民族、语言、宗教、民俗、建筑和古迹等各个方面。澳门居民96%是炎黄子孙。他们使用中文,说汉语普通话,也说粤语和福建话。澳门的宗教五花八门,无论是东方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3.
“澳门土生人”是其欧洲血统以葡萄牙人为主,但亚洲血统涵盖印度人、马来人和华人等众多种族成份的混血儿及其后代。这种血统的复杂性及其语言、风俗等方面的特点,使“澳门土生人”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和人种群体。  相似文献   

4.
澳门老居民“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精神和澳门社会多种宗教并存共融、相互尊重、民族和睦互容等多元共融的文化景观,是澳门两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是澳门文化教育创出的无价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洋洋兔 《中国漫画》2022,(10):16-17
<正>400多年前,葡萄牙人初次登陆中国沿海的澳门,并在此居住。由于长时间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澳门在文化、建筑、贸易、宗教等方面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这里也是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来到澳门特别行政区,游客们的旅游清单中必定有一项“品尝葡式蛋挞”,为什么呢?1989年,英国人安德鲁·史斗在澳门开了一家安德鲁饼店,专门卖一种被他改良过的欧式小点心,备受人们的喜爱。这种小点心很快成为澳门的著名小吃,并一直流传至今,这就是葡式蛋挞。  相似文献   

6.
从16世纪中叶到鸦片战争前夕,澳门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澳门传入中国,对中国天文、地理、历法、医学、建筑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学精神的思想家、科学家。中国的儒学文化及生活时尚等也通过澳门传到欧洲,在欧洲引起中国热,产生了一大批汉学家。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作出的贡献永远值得人们纪念。  相似文献   

7.
李楠 《现代语文》2006,(2):117-118
中国是个“诗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礼记·经解》曰:“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千百年来,“诗教”对形成中华民族温柔敦厚的优良传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先生说得好:严格地说中国没有宗教,可以美学代替宗教,而诗歌便是美学的主体,可以诗歌代宗教。孔子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正是就诗歌所具有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而言的。语文教学重视对诗歌的教学,既是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也是我们迈出寻求未来发展道路的关键一步,更是我们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建设和进…  相似文献   

8.
:17~ 18世纪的欧洲正值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 ,学者们把研究中国文化同抗拒宗教愚昧、怀疑皇权神圣统一起来 ,从而形成了一股“中国文化热” ,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中国文化观 :以培尔、莱布尼茨、伏尔泰为代表的由比较而认同赞赏中国文化 ;以马勒伯朗士、维柯、休谟、孟德斯鸠为代表的由比较而批评中国文化 ;以狄德罗、魁奈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和“重农学派”则整合上述两说而对中国文化作出了理性的批判与评估。这种由赞赏到指斥最后臻于理性评估的正、反、合过程表明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应重视文化的输入 ,教师不仅要教语音、语法、词汇 ,还应该教语言的文化 ,把文化放在与语法或语音同样重要的位置 ,否则就失去了语言教学的意义。课堂教学中 ,导入文化的方式主要有 :1 加强交际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含义极广 ,可概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语言交际的角度来看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常常会涉及两种文化因素 :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所谓知识文化 ,即正式文化 ,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等 ;而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等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称为交际文化即普通文化。文化教学应包括这两种…  相似文献   

10.
毕摩文化与彝族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原始宗教即毕摩教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为一体的传统信仰,属于本土民族信仰的宗教。毕摩教对彝族人民的生活、风俗礼仪、精神气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结构,被称之为“毕摩文化”。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有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摧枯拉朽之势。“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毅然与传统文化决裂。历来追求“文化载道”的中国文学恍然间成为“意义的真空”。现代中国文学向现代宗教寻求思想的资源,染上了浓浓的宗教情怀。忏悔意识、悲剧意识逐渐在中国文学中生成。  相似文献   

12.
名称最多 澳门盛产蚝,所以许多地名都称“蚝”。澳门有南北两个海湾,“规圆如镜”,故明代时称澳门为“蚝镜”,又称“濠镜”。澳门古来还有许多名称,如:香山澳、濠镜澳、濠江、镜海、濠海、莲岛、妈阁、梳打埠等等。名称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节日最多 澳门节日众多,其中有中国民间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有葡国的节日,如:自由日、葡国日、贾梅士日、葡桥日、葡萄牙共和国成立日等;有宗教节日,如:复活节、圣诞节、追思节等;有澳门自己的节日城市日;有世界性节日,如: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前三百年间,澳门是中国领土上唯一没有对外关闭且特许外国人居住的地方.它不但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最初入口,而且是中西文化共生共存的奇异之区.本文从宗教、风俗习惯、建筑音乐绘画、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方面描述了澳门多元文化的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澳门从16世纪中期开埠以后实现了东西方的直接交往,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时代。澳门葡人所经营的海上贸易对中国社会的“原始工业化”或曰“传统内变迁”的促进作用,以及中西文化交流通过澳门这个孔道对欧洲社会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催生了近代西欧的“启蒙运动”和引发了欧洲的“中国热”。  相似文献   

15.
“莱青”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类似于巫师的宗教中介人称谓。其主要职能为驱魔医病,基本活动方式与蒙古博相仿。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科尔沁及周边地区。“莱青”有蒙古博、“喇嘛博”、衰退的“古尔塔木”等不同解释。笔者释其为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在与原有蒙古博教作斗争过程中,为取代其功能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喇嘛”,是藏传佛教与蒙古博教整合形成的复合文化体。其乐舞也就具备了两种文化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印度教在印度是占有统治地位的宗教。印度文化在宗教方面能派别丛生而千姿百态,又在“轮回”、“梵”的一贯主题的统一下,汇集在一起而组成了现代的印度教和印度文化。这种一贯性特点使印度教成为印度文化的集中表现和核心部分,要抓住印度文化的根本,就不能不研究印度教。  相似文献   

17.
1553年葡萄牙人始定居于香山澳(澳门),欧式的司法制度引入澳门,因其历史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侦查体制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此一时期澳门侦查体制的特点是:除因“移民”所带来的欧洲法律移植以外,还保留了传统中国的刑事政策,尤其是明清两朝“华夷分治”——化外人归罪原则的适用,形成了“澳门特色”的二元制侦查体制.纵观澳门侦查发展的几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以守澳官——香山知县为代表的中华刑事侦查体制以及夷目(议事会检察官)——兵头(葡萄牙航海队长)为代表的葡萄牙(海外附属地)刑事侦查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西亚和欧洲长期陷入宗教冲突与战争。然而,在东亚的闽南泉州,多种宗教却长期和平相处。究其原因,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宽容、兼容与并蓄。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特别是宗教与民间信仰借“佛”立足和发展,又通过“佛生日”的民俗祭祀仪式,使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至今。如何合理保护民间信仰原生态的土壤,是当今保护闽南文化生态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承载并反映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语言,因而语言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文化负载词;每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都或多或少地相似,为了方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交流,从宗教、历史、地域及思维方式等多方面探讨文化差异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宗教观有着较丰富的近代政治、文化蕴涵。它批判了传统的宗教鬼神观念;指出政治重于宗教,而“宗教富于道德”,故又主张“以教补政”。它还拿宗教和科学对比,认定“科学自然较优”。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较多地吸收了基督教义中济世救众等积极内容,并从基督教重视主义宣传得到革命信仰为何普及的启示。而作为基督徒的孙中山,又给世俗革命点染了一些神秘的思想色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