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层次的高技能型人才仍然存在短缺现象,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向上的通道不是很顺畅,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成为当前举办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契机,同时可以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体系。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我国对本科职业教育探索的实践,提出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衔接的三种模式: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分段培养、高职优势专业转型本科、普通本科转型职业教育本科。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方面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职业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尽管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依然是摆在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上的一道横杠,职业教育质量欠佳依然是阻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鸿沟。探索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促进中高职教育良好发展的通道,是改善中职教育现状和提高高职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对中高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职的定位问题决定着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高职是指"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关系着学校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关系着高职院校教学办学层次的设立,更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将来。高职院校是办高等教育还是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向于低层次还是高层次,它们之间如何衔接?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德国和日本,其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有很多值得探讨、研究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从把握职业教育重点、开展全程化职业教育、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资源和依托学生社团活动平台等四个方面进行的实践,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高职衔接的历史逻辑、现实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高职衔接问题一直没有绕开社会政策导向、市场人才供求关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自身演变这三条历史逻辑的控制。以历史逻辑为视角,中高职衔接正处于中高职吸引力被不足、中高职高端发展受限和职业教育体系代表性不足的现实困境中。实现超越,需回归职业教育自然吸引力,拓展后中高职衔接阶段发展空间,丰富中高职关系内涵,满足终身学习社会的多种预期。  相似文献   

6.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从把握职业教育重点、开展全程化职业教育、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资源和依托学生社团活动平台等四个方面进行的实践,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作为专科教育的一类,高职学生想要进入本科层次的学习也需要挤春季高考的独木桥,而当前,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和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科学有效地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构建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论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职业教育职能是高职教育的优势与特色,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职业教育职能实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阐述了考工制度体系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考工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考工制度是高职教育逐步提高和实现职业培训技能的突破口,需要逐步完善和健全,从而深入推进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雷正光 《辽宁教育》2013,(4X):34-35
<正>对于构建相对独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到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层次即可,没有必要发展本科型高职及研究生高职;有的人认为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培养的是工程型和学术型人才,不应该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有些人认为职业教育已有中专、技校、职高、高职和成人中专的五维体系,没有必要再搞其他体系;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完全可以承担本科高职以及研究生高职的培养任务,等等。这些不同看法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些人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意义及其发展意义还不完全理解,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需要凝聚共识。  相似文献   

11.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重要方面,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诉求.它经历了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衔接体系阶段、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阶段,以及构建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阶段.我国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与家政企业打造高质量家政人才的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家政行业需要高端人才和高质素从业人员,高职院校在进行家政职业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政职业教育需要政府、高职院校、家政企业用三位一体的创新思路,探究以政府为宏观主导、高职院校具体实施、家政企业进行集团化连锁经营的家政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才会突破制约家政职业教育的种种瓶颈和行业困境,为当下家政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开拓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中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文章以河南省为例,针对我国中高职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中高职衔接不畅、中高职实践技能"倒挂"、高职以上无法实现层次上移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打通中高职衔接的"入口"和"通道",探索新型职业教育课程衔接模式,依托企业、建立政府统筹区域性公共培训中心,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等建议,希望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影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课题。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出发,通过强化教师职业素养、培养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培养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强化职业教育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升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袁曙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141-141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中高职对接,建立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主要从中高职教育对接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和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职和高职课程衔接是中职和高职衔接的基础。中职和高职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建设、课程实施衔接,是中职和高职课程衔接的主要内容,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对中职和高职课程衔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人才需求的类型趋于多样化,高职院校作为培养IT人才的重要渠道,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也必须要不断更新和发展。在分析了高职院校IT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现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IT人才需求结构的前提下,着重提出了高职院校IT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进行衔接的对策,以期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做出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宗旨之一,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以江苏商贸职教集团尝试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试点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例,就职教集团开展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我国的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社会中的高素质人才逐渐地受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重视,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的韩语教学,在当前职业教育背景下,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立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韩语人才就成为了关键所在。因此本文以高职韩语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在当前韩语教学如何融入"职业教育"特色、高职韩语"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及高职韩语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改革措施等,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中职升高职缺乏直接升学渠道,高职出现招生难现象,制约中高职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即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的通道,又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中高职衔接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中高职不衔接的主要表现,进而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