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南黄海定生绿藻为材料,在室内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通过对叶绿素荧光等参数进行测定,研究了温度对其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定生绿藻形态特征与肠浒苔相似,该绿藻在低温条件下(5℃)藻体最大量子效率(Fv/Fm)、实际量子效率(ΔF/Fm')以及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等参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样品,而20℃下样品的上述叶绿素荧光参数均高于其他处理组.诱导曲线表明,在给定光照条件下,20℃下样品光化学猝灭(qP)最高,而5℃处理组最低,非光化学猝灭(NPQ)结果则相反,5℃处理组样品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本研究结果说明,温度对定生绿藻的光合生理活性有较大影响,20℃下该绿藻光合生理活性活跃,而低温条件会明显抑制其光能的吸收利用,温度的进一步上升也会降低其光合活性.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炭对铝胁迫下常绿杨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用量生物质炭的处理下,测定铝胁迫状态下的常绿杨的二氧化碳(CO2)响应曲线、光响应曲线、荧光参数和碳酸酐酶活性,研究生物质炭的输入对铝毒害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输入使得常绿杨的净光合速率(Pn)对CO2浓度和光强的响应均有明显的提高;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也明显改善;最大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变化不大;碳酸酐酶活性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本实验条件下,生物质炭的用量为3%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中乐油2号和蓉油11号油菜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渍害胁迫及恢复进程中油菜幼苗叶片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渍害胁迫的加剧,两品种油菜叶片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不断上升,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不断下降,说明随着渍害胁迫的加剧,PSⅡ部分反应中心受到破坏,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光能转换效率下降,发生明显光抑制;从第13d起进行恢复处理,所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对照水平.可见,当渍害胁迫超出了油菜机体自我调节的阈值时,油菜叶片的部分光合机构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最终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用0.3mmol.L-1NO供体硝普钠(Sod ium n itroprusside,SNP)预先处理梨叶片,3d后接种纶纹病菌(Physalospora P iricola Nose),8d后开始测定各种指标.结果表明,浓度为0.3mmo1.L-1的SNP处理,能提高梨病叶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值.能抑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的值.可初步确定,较低浓度的SNP可缓解轮纹病菌对梨叶片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CdTe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Ag(Ⅰ)和Ca(Ⅱ)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液的浓度、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浓度为10~20 mmol/L、pH值为7~8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Ag+与量子点反应时间为20 min时,量子点荧光衰减程度(ΔF)与Ag+浓度呈...  相似文献   

6.
以移栽的天全岩白菜(Bergenia tianquanensis J.T.Pan)和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 Engl.)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两种岩白菜属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天全岩白菜与岩白菜的PSⅡ潜在活性分别为0.815和0.806,差异极显著(P<0.01),均没有发生光抑制现象;(2)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及PSⅡ的潜在活性大于岩白菜,且差异极显著(P<0.01);而天全岩白菜的光化学淬灭显著小于岩白菜,非光化学淬灭系数也小于岩白菜,且差异显著(P<0.05);(3)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与光存在时PSⅡ实际的光化学量子效率在天全岩白菜和岩白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天全岩白菜的叶绿素a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的值均大于岩白菜,而叶绿素b含量显著低于岩白菜(P<0.01).结论:天全岩白菜的捕光能力和在较强光照下的热耗散能力较岩白菜高,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天全岩白菜的光合能力较岩白菜高.  相似文献   

7.
扦插繁殖是植物重要的营养繁殖方式之一,但很难快速确定其最佳的扦插条件.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检测不同IAA浓度处理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日本荚蒾扦插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荚蒾的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最终保持稳定;光化学焠灭系数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最终趋于稳定;不同温度和IAA浓度处理,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存在差异.结论:日本荚蒾最佳扦插条件为20℃、IAA激素浓度为0.1%;叶绿素荧光技术可作为快速确定植物最佳扦插条件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荧光猝灭法研究嘧啶酮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酸度(pH=7.4)的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再根据数据计算了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反应速率常数、结合位点数与热力学常数.研究结果表明:嘧啶酮衍生物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即两者之间结合形成了复合物,结合位点数大致为1.通过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出△G<0,进一步说明化合物与BSA结合是自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酞菁铁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测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酞菁铁Ⅱ浓度的增加,后者在345 nm处荧光有规律的发生猝灭现象.根据Stern-Vo Lmer方程可以计算得到两者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为1.25×104,结合位点数为1.由紫外可见光谱可知,随着酞菁铁Ⅱ浓度的增加,牛血清白蛋白在210 nm处吸光度有所上升,峰位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6,(8):65-7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枇杷、番石榴和漆树三种树木的幼树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枇杷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他两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2)相关分析表明,三种植物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Ci)显著负相关.(3)三种树木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均较低,有较强的耐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