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确定全程跟踪卫星或飞船的测控站数量,在不考虑地球自转影响和考虑地球自转影响的情况下,使用几何方法分别建立了对卫星或飞船进行全程测控时所需要的最少测控站数量模型,并针对"神舟七号"飞船给出了所需最少测控站数量,估算出"神舟七号"飞船所能测控的有效范围。  相似文献   

2.
利用几何与图论的知识分析卫星跟踪测控问题,对地球自转、非自转、不同轨道、不同纬度的卫星跟踪测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给出了求解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了优化改进模型;根据神舟7号卫星的运行参数和测控站点分布等数据,分析了测控站对该卫星所能测控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问题1可化为一个平面几何问题,用简单的计算即可.对于问题2我们做了如下分析:尽管按题目的假设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有固定的夹角且在球面S上运行,但由于地球有自转,从而地球上的测控站也在转动.由于运动是相对的,我们将地球看作是静止的,则球面S就是以相反的方向作转动,从而卫星或飞船的运行轨道扫过的区域就是球面S上的一个球环,而球面S上下各去掉一个球冠的剩余部分,而每一个测控站能监控到的区域是以测控站为顶点,87度为半顶角的一个圆锥体与球环相交得到球面S上的一个球冠,从而问题归结为用尽量少的球冠来覆盖球环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一个空间解析几何问题经复杂的计算得到了每个测控站监测球环的有效测控角,从而可知需要测控站的最少个数.  相似文献   

4.
对卫星或飞船的发射和运行过程进行全程探测是航天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希望用最少的测控站对卫星或飞船的进行全程跟踪。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一种利用半无限规划(SIP)模型制订卫星或飞船测控站设置的方法。并将该方法推广到m维空间,得到了利用半无限规划,在m维空间中如何用最少个数固定半径的球覆盖一个区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飞船跟踪测控中的球面区域覆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船绕地球飞行,因地球自转,其飞行轨迹呈网状分布于运行球面的某个区域,需用多个测控站的测控区域予以全域覆盖.以实现全程跟踪测控。为此建立了测控圆的立体角计算公式和测控圆的经纬度方程,设计出无空隙的多层覆盖方案及精确计算覆盖纬度的公式。以神州7号的数据为例。给出了测控站数目最少的、能达到全域覆盖的最优方案,并对最优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卫星测控站内部工作过程与核心处理环节封闭、测控专业教学缺乏实采卫星信号支持的问题,文章探索了基于实采卫星信号的教学平台的建设路径:在卫星测控站内部增设信号记录系统和信号分析设备,对卫星测控站关键节点信号进行高速采集、实时分析、事后分析,并能远程传输,实现多用户共享,将封闭的实装设备改造为开放的教学实验平台,满足测控专业学生深入学习测控工作原理、开展高水平专业实验的需求。教学实践表明,该平台的应用贯穿于测控专业教学全过程,覆盖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实践等各类教学任务,有效推动了测控专业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7.
“神舟”号:1999年11月20日发射升空,第二天成功着陆。飞船运行期间,多个地面测控站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它进行了跟踪和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发射升空,运行7天  相似文献   

8.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于志坚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在“神舟”五号飞船任务中,由酒泉控制中心、北京指挥控制中心和西安测控中心对分布在国内外的13个测控站包括分布在三大洋上的4艘“远望”号远洋测量船、国内陆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针对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而建立的数学模型。在问题1中,建立了地心张角与监控器张角及飞船高度关系模型、估算法模型、对椭圆实际监控的迭代算法模型,并以神舟六号飞船为例算出建站个数。在问题2中,建立了监控器斜穿飞船轨道下方时,地心张角与监控器在地球自转情况下的实际监测张角关系及建站模型,并以神舟六号飞船为例算出建站个数。在问题3中,分析了各监控站在飞船升空监控的阶段及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一、正常轨道的运转问题卫星在圆轨道或椭圆轨道上运行,应用开普勒三个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来解答问题,涉及到速度、周期、角速度的计算等问题.事例2"嫦娥一号"进入绕地椭圆轨道后,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1所示.在无动力的飘移阶段可以认为卫星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在飞船从轨道的A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A.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B.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作为航天器的重要分系统之一,在航天器三轴稳定控制、姿态敏捷机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航天专业实践教学中,由于无法模拟真实的空间环境,学生无法直观地了解航天器的姿态控制过程,给相关课程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微型三轴气浮台控制系统是航天器地面半物理仿真设备的核心,能够验证全新的航天器智能控制算法,与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对于航天类专业实践课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庄同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社会政治观差异甚大。老子以积极的态度,对治国安邦提出了自己一整套主张,并希望在社会政治领域中得到实施。庄子因愤世而走向消极,对治世之道完全持否定态度。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是二人所处的社会政治地位不同,二是生活的时代环境有别。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载体位置不受控制的带滑移铰两杆空间机械臂本体与末端抓手协调运动的控制问题。结合系统动量守恒系统我们导出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以及机械臂末端抓手的线速度与关节铰速度间的动力学Jacobi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领域是一个处于私人领域和国家之间的社会交往及理性批判空间,其核心是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网络的发展无疑给公共领域的构建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助长了消费主义的泛滥,带来了严格的信息过滤以及社会群体极端化、分裂化的倾向,使公共领域的构建面临新的困境。而这一困境的解决有赖于自由表达体制的建立和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进行的广播的第三轮改革与国家政策的调整、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息息相关。广播在新媒体等外界力量的作用下走向平台化,成为政治权力、商业集团、市民公众和广播自身主体等各方利益集团争夺的平台。然而不等同于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广播平台还具有信息发布功能、交往功能、表演功能和经济功能。因此,平台化既能使广播发挥公共领域的作用,又成为广播产业经济异军突起的发生地。同时,新媒体导致的媒介融合将为广播谋求一个更大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已建成和改造完成的无人值班泵站经验,以无锡某泵站为例,针对原自动化系统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系统拓扑结构改造,机组LCU和闸门LCU软硬件功能整合。实现触摸屏软件、PLC软件以及站控级软件的升级优化。结合机组开停机时闸门联动的触发条件,详细讲解软件滤波去除真空断路器抖动的方法。在PLC和上位机流程中实现双向X型流道机组的双向引排功能。改造后的自动化系统最终实现泵站主机组、公用及辅助设备、变配电设备、节制闸设备的运行监视、事件报警、数据统计和记录、控制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热线谈话节目在广播电台的所有节目中是很有分量的,她往往会成为一个台的品牌,标志着一个台的整体节目质量的高低。由于这类节目的灵活性和不易控制性,致使节目质量很难把握。所以,热线谈话节目的准备必须充分,并要求主持人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天球坐标系的两个难点“认识天球坐标系”和“掌握天球坐标系间的联系”的分析,阐述降解难度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把抽象的、虚幻的天球坐标系变得具体、真实、便于接受和领会,以求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空间飞行器大角度机动控制实验平台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硬件结构原理和软件的设计流程。采用轨迹跟踪PD控制算法,设计了基于喷气系统的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器,并进行了不同角度下的闭环姿态机动控制实验。  相似文献   

20.
This essay considers the challenges that neoliberalism raises for conceptual models and practices of a multiple public sphere. Engaging difference and attending to inequality, a multiple public sphere facilitates the circulation of a dynamic public good that may articulate mutual standing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people to enabl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llective “we” for coordinated action. Weakening relationships among people and devaluing coordinated action, neoliberalism envisions a public of atomistic individuals who compete with one another for comparative advantage. Flattening difference and obscuring inequality, a neoliberal public presumes a universal subject that obscures its own particularity and discounts the uneven burdens faced by those who cannot seamlessly identify with its mode of subjectivity. Further, for a neoliberal public, inequality serves as the condition and end of competition. Resistance to neoliberalism may arise in the networked locals of a multiple public sphere, as advocates reclaim connections that neoliberalism seeks to de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