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吴嘉纪为代表的清初泰州东淘遗民诗群是这一时期泰州遗民诗群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团体,在清初诗坛和泰州地域文化史上地位突出,影响深远。然自严迪昌先生《清诗史》对该诗群正式命名后,学术界尚未对该遗民诗群作进一步考论。根据地方文献和相关史料,可以从地域与时代因素、王学左派思想影响、家族文化传统及徽籍遗民的参与等方面,详细考证出该文学群体形成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
清初遗民诗,在清代诗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由于地理区域以及文化背景的原因,清初泰州遗民诗群是一个既具独特文化个性,又与维扬遗民诗群有着隶属关系的创作群体。泰州遗民诗群的构成比较复杂,这个诗群主要由泰州本籍遗民与流寓泰州的外籍遗民两部分构成,代表人物是吴嘉纪和冒襄。尽管是一个隐逸型的诗人群体,却呈现出极具个性的群体心态。由于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生存环境,以及相似的人生境遇,使泰州遗民诗群在创作上体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吴嘉纪在明清鼎革之际选择了归隐山林,吟诗终身。他隐居的东淘(今江苏省东台市)又是当时遗民聚居的地方,在那里,那些性情相投、经历相似的遗民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结社于淘上,诗酒唱和,相互安慰,踟躇于乱世中。东淘遗民诗群的存在是他们的幸运,也是清初文坛上的一道风景,在清初结社运动风行的大环境下,他们也唱出了自己的遗民心声。吴嘉纪无疑是这一群体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才和成就奠定了他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兵 《西北师大学报》2005,42(5):103-109
清初泰州遗民诗群是一个既具独特文化个性,又与扬州遗民诗群乃至淮海遗民诗群有着隶属关系的创作群体。这个诗群由泰州本籍遗民与流寓泰州的外籍遗民两部分构成,代表人物是吴嘉纪和冒襄。就社会活动的范围与生活方式而言,又可分为隐居家园和游食他乡两类。尽管是一个隐逸型的诗人群体,却呈现出极具个性的群体心态:高度关注现实,深切眷怀故国。由于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生存环境,以及相似的人生境遇,使泰州遗民诗群在创作上体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关注现实人生,嗟贫、叹苦,抒写人生苦况;家国兴亡之感,故国旧君之思;凄苦、严冷的诗风;诗学取向上以杜甫为宗。  相似文献   

5.
遗民与遗民诗之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古代,每逢朝代更替,便有了遗民。鉴于以往遗民概念具有不确定性,有必要对其做出如下界说:首先,必须是生活于新旧王朝交替之际,身历两朝乃至两朝以上的士人,且在新朝不应科举,不出仕;其次,内心深处必须怀有较强烈的遗民意识。最早的遗民当为商周之际的伯夷、叔齐,但作为一个完整的、较大规模的社会阶层和文人群体而出现,则是在宋金元之际和明清之际。遗民尽管明显地体现出隐士的人格特征,但又绝不游离于社会政治之外,以致于越到后来政治倾向越鲜明。遗民不仅以其高尚的志节彪炳史册,更以拯救民族文化为己任,积极从事文化创造。其创作中最具特色亦最有成就者当推诗歌,尤其是清初遗民诗,不仅是清诗的创作高峰,而且在中国古代诗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清初遗民诗群的形成,完全以明清易代的沧桑巨变为契机。以此为界,清初明遗民诗的创作也明显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致。晚明社会的政治危机、世风堕落,以及文化领域中哲学的突破与异端思潮的崛起;清代初年的民族高压政策,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以及经世致用学风的高扬,对于生存在这一时空背景中的遗民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乃至诗歌创作均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以群体网络形式出现的清初造民诗群,主要分布在北方、淮海、江南、岭南、西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而每个区域中都包含若干个遗民群落。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频繁的诗人社事和深厚的诗化氛围,促成了山左遗民诗群创作的盛况;而清初的政治和军事局势,对于这个诗群成员处世心态的选择与人格类型的形成有过不可低估的影响。由于相同或相近的处世态度和人格特点所决定,山左遗民诗群也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岭南书家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明末清初岭南书家为对象,借助其传世书迹及相关文献,考察这一时期岭南地区忠烈书家群、遗民书家群、释氏书家群等不同书家群体及其书风,揭示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遗民作为特殊时世的特殊士群,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本文从历史上遗民最多的时间段明末清初入手,分析了这一时期遗民的外在特征,他们表现为:嗜酒如命,长歌当哭;技高艺绝、遁翳市井;武艺高超、亦侠亦隐。然而,他们并不是象看上去那样洒脱,怪诞的行为掩盖不住国破家亡的内心痛苦,笔者从史学、文学的角度揭开了表层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清初遗民诗群创作的主题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遗民诗群是清代诗歌流变史程上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诗学背景 ,与相似的人生处境和处世态度 ,使这个诗人群体的创作在主题取向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感念乱离 ,系心民瘼 ;眷怀故国 ,志在恢复 ;流连山水 ,寄情怡性 ;友亲与亲情。所有这些 ,都是清初遗民诗创作中最可珍视的方面 ,在中国古代诗歌主题的流衍嬗变中显然有继承和拓展之功。  相似文献   

11.
时事剧是明末清初特殊时代下的特殊产物。时事剧秉着"实录"的精神,再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它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通过对时事剧作者创作心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找出时事剧在那个"天崩地解"的大动荡时期大量涌现的主观因素,更好地探究时事剧的内在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2.
围绕佛法传承这个中心,以明末清初广东梅州大埔籍出家高僧、临济宗禅师木陈道忞为个案进行研究,集中讨论以下三个方面:入道因缘与住山时地,师派传承,禅法特点。本文认为,木陈道忞是大埔人而非潮阳人,其入道得益于大经以及大慧宗杲在梅州所传遗籍的熏修;从师承来说,他主要得法于天童圆悟之临济法门;由此继承并发扬了临济禅法向来的宗风。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交涉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既是在对外交往的新的环境和列强压力下出现的,也是对原有的朝贡体制下形成的地方交涉制度加以变通的产物。正是这种新旧制度的结合诞生了总理衙门-南北洋通商大臣-各省督抚的对外交涉体制。它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制度变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地域性特征作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在清代的秦州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在这一地域性文化现象中,家族化的女性诗人群体更成为其重要特征之一。全面分析泰州女性诗人群体的家族化特征,有助于对这一文化现象在清代地方文化史和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地域性特征作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在清代的泰州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在这一地域性文化现象中,家族化的女性诗人群体更为其重要特征之一。全面分析泰州女性诗人群体的家族化特征,有助于对这一文化现象在清代地方文化史和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维护儒家价值体系的权威,宋明理学以不同的方式为儒家思想提供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所以,宋明理学没有超出儒家的基本价值。从晚明开始,许多思想家开始批判宋明理学。清朝初年,许多思想家鉴于明亡这一历史事实,反思宋明理学。他们要么揭露宋明理学空谈误国,要么理学和心学之间相互攻击,总之其反思并未攻击到理学的核心内容。因此,他们不但没有超出儒家的价值体系,甚至没有脱离宋明理学的窠臼。因而,清初的理学反思在不触及儒家基本价值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为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