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高校招生》2003,(5):45-45
物质、时间和空间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是除数学外最基本的一门学科。物理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因此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宇宙间各种物质的性质、存在状态、各种物理运动形式及其转化现象、物质的内部结构及这些内部结构的组成部分以及物理领域的物质问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由于一切物理现象都在时间、空间中表现出来和发生运动和转化,所以物理学也要研究时间和空间的性质、联系等。  相似文献   

2.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中没有不是物质的存在,只有物质存在的不同维层与形态。宇宙统一于阴阳物质。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万事万物都是不同维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排列组合态。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兴人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进化论”和三维物质观对宇宙物质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日益突显,对宇宙物质存在形态及其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3.
本文先从解读中说明“宇宙的起源”实指有限宇宙的起源,而这类有限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亦即有限宇宙产生于和存在于无限宇宙之中,以此作铺垫,进而主旨辨析、论证“没有物质的宇宙”观,属于有限宇宙以重子(电子、夸克等中子、质子)物质为基础的普通物质构成的狭义物质观;而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是具有先进科学和先进哲学的先进物质观,既包括普通物质构成的有限宇宙及其狭义物质观,又包括非普通物质构成的无限宇宙及其广义物质观,以组成有限无限宇宙大统一的总物质观,从而论证有限无限宇宙客观自然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纯“无”字态,而是自有永有,自动永动,循环转化,无限永恒。  相似文献   

4.
元宇宙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具有虚实融合、技术集成、去中心化等特征。元宇宙与教育的结合,促进教育场域向更广的时空开放,教育范式向更深的层次转换,教育主体向更高的标准发展。为此,要科学合理地认识元宇宙对教育变革的影响,把准元宇宙赋能教育的契合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为教育变革拓展新的思路。即重塑教育场景,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重组教育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一体耦合;重建教育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最佳契合;重构教育评价,实现数据与证据的科学整合。  相似文献   

5.
宇宙是什么?简单地说,宇宙是茫茫空间和其中存在的群星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6.
柯瓦雷始终认为科学革命的两大特征是有限宇宙解体为无限宇宙和空间的几何化,不过,《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一书强调有限宇宙解体的核心地位,这个表述并不与柯瓦雷的一般说法相冲突。两者有各自的思想源头和发展进程,两者的关系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相互伴随和隐含,而不是逻辑推导的关系,一者暗示但不必然导向另一者;两者是不可相互替代的,科学革命的完成需要两者的共同作用。柯瓦雷将宇宙论变化作为主线是因为这一点更鲜明地表现了科学革命的观念突破。  相似文献   

7.
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沉浸式网络时代可被认为是数字经济从“空间内的生产”转换为“空间的生产”的体现。元宇宙的空间性不仅仅是网络物质性的隐喻和想象,还为用户的虚拟化身提供了能动性的实践可能。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获得社会临场感,对虚拟空间的数字可供性进行主观诠释,从而完成对元宇宙从数字“空间”到数字“地域”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去身体化”的身体在元宇宙空间中获得了全新的自我诠释机会和组织方式,进行着身份认同的创造与维系的数字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前理解元宇宙的主要方式是将元宇宙视为技术意义上的虚拟空间。在这一方式中,一种虚拟世界、数字世界被技术构造出来。然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元宇宙的空间性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只有在元宇宙的空间接口、空间构造及特征、空间经验的基础以及空间边界和空间转移等问题得到更好地揭示之后,才能对这一新的与人类未来命运相关的技术现象有恰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现就是矛盾运动现。矛盾是一切运动的动力,运动是一切矛盾的源泉。宇宙就是物质连环锁链式的矛盾运动过程。根据自然科学家们对宇宙的研究成果,在矛盾运动观看来,宇宙的来源可回溯到高能量“空洞”;再而可回溯到“零”和“无”状态。它经过了母子、子孙具有各种不同质的多层次演化。人类至今对宇宙的认识很可能只是它在特大黑洞与明朗宇宙螺旋或波浪运动及其所包含的较小时空局域膨胀与收缩波浪运动中一个半波中的半波宇宙。  相似文献   

10.
空间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宇宙之中,那么何为宇宙呢?在《淮南子·齐俗训》中是这样定义的:“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可见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称。既然宇宙即时空,那么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就是人类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关于时间的认识,我们在上期《时间是什么》一文中已经做了初步的讨论,这里我们将试图回答第二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任何理论都有其独立的命题网络。但教育学并不拥有自己的命题网络,倒是充满了各种争论性的话题。这些话题中,有些是其他学科"观照"教育的结果,本不属于教育学,也不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关切,包括教育的起源、发展史、教育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所谓的教育规律和教育原理、各种教育的影响因素等等;有些话题无所谓结论,话题的争论本身似乎比结论更有吸引力,包括教育教学的本质、各种对象的构成要素和功能、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等等;有些话题只具有抽象的形而上学意义,比如教育的终极目的、各种教育主张以及相应的批判;有些话题只是职业行动规范及其解释,却被描述成了理论的样子。教育学拥有如此庞大的话题体系却让人体验到一种理论上的虚弱感。从性质上看,这些话题无法衍生出理论命题,这使得这个话题体系已经由曾经的学术成就转变为教育学难以摆脱的学术包袱。  相似文献   

12.
在英美法上,近因原则渊源于英国的《1906海上保险法》。随着保险业的发达,近因的判断标准由"时空标准规则"转向"效力标准规则"。在近因原则的判断上,英美法系的"现代批评者"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也发展起了他们因果关系的二元论。在大陆法系,相当因果关系是由"条件关系"及"相当性"构成的。尽管近因原则与相当因果关系理论源于不同法系,但是,两者在功能、目的、适用范围、判断标准乃至思维方式上存在诸多相似性。正是这种相似性导致两大法系在因果关系的判断上殊途同归。因此,实践中,无论在侵权法领域还是在保险法领域,因果关系的判断不会也不应当因采用近因原则抑或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不同而导致结论上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The spatial dimension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reproduction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sociologists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se issues remain largely implicit in most studies of classrooms, schools and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the study of social space should be integral to analys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differentiation and social reproduction. After examining the position of space in Giddens's theory of structuration, I focus on how space is used in schools as a resource in the production of unequal gender relations. Space is viewed not simply as a context in which interaction occurs, but as a phenomenon which both produces, and is produced by, gendered power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4.
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语法意义"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形成的一些主要类型就叫做"语法范畴"或"语义范畴"。汉语中的"空间(处所)范畴"也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从主要类别上说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即一是跟名词(作为处所本身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一是跟动词(跟动作行为相关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叶燮《原诗》之理论体系,绝非仅体现于其创作论一端,而是以“胸襟”为桉心,统摄了创作论与诗歌发展观两个主要部分。大致为:以盛衰正变、“变能启盛”明“胸襟”之用,以“才、胆、识、力”充之,继而以此“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理、事、情”。使之“发宣昭著”,最后存之于“自然之法”。“胸襟”既是扫除“古今盛衰正变之肤说”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创作中表现“不可明言之理、事、情”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6.
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语法意义”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形成的一些主要类型就叫做“语法范畴”或“语义范畴”。汉语中的“空间(处所)范畴”也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从主要类别上说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即一是跟名词(作为处所本身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一是跟动词(跟动作行为相关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凸棱柱和凸棱锥分割空间的数量性质.基于“空间限界”等方法,研究并确立了三维环绕空间中任意凸棱柱和凸棱锥的空间块个数计算公式,进而简单探讨了依据LudwigSchlafli理论将公式拓展到多维空间中的思路,提及了三棱锥空间限界改进图形在结构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叙事学研究的焦点是叙事作品的时间维度,而忽略了空间维度,其实在叙事研究中对空间维度的研究同样重要。空间在叙事作品中可以参与叙事和影响叙事。川端康成正是在《雪国》中通过书写第一空间——“实境”、第二空间——“虚境”以及第三空间——“空境”来传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憧憬的。  相似文献   

19.
《新夏娃的激情》是一部具有反乌托邦情节的女性主义文本,该文本具有强烈的空间意象感。空间不仅仅是一种静态默然的表征,而是被赋予了性别权力关系。当空间的权力与女性的权力发生联系时,女性借助空间权力关系,从而出现性别空间的政治。卡特在文本中精心构筑了三维的立体空间,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权力之网,彰显了对两性和谐共处通往融合的遥望,体现了她对人类性别平等的关怀。  相似文献   

20.
生物大分子DNA、RNA和氨基酸、蛋白质中普遍存在的由共价键主要是π键构成的苯环状构象,有效地将宇宙背景中低能正、反中微子汇聚,运用上述双光子引力波产生机制,将中微子能转化为光和热,揭示了正物质世界生物大分子左旋结构与反物质世界生物大分子右旋结构稳定性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