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外婆家     
有一次片级公开课,我开课后不久,就针对课文提了几个思考题,请学生思考后回答。片刻,我请思考好的学生举手,结果无一人举手。我想:好几个问题,思考确实需要时间,加上许多老师听课,难免不敢举手。所以,我又鼓励道:想好了就可以举手,不要怕回答,说错了也没关系。可是过了一会儿,仍无同学举手,就连平时爱回答的学生也不举手。就这样,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我只好点名,而回答中也多有吞吐、错误。原本设计好的一些构思,也只好由我孤家寡人演戏,一堂公开课就这样在沉闷中结束。我不禁想问,他们为什么都不愿举手呢?  相似文献   

2.
编辑大朋友:在小学,我最爱举手发言,很勇敢,不怕错,就算说错,大家哈哈一笑也挺开心。一上中学,我胆怯了,有时没听懂也不再提问。有人还提醒我:你要是老举手,就影响全班进度…… 迈进中学,就该闷头听课少吱声才正常吗?我想听听北京老师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演讲比赛     
毛毛虫上课一直不举手回答问题,后来被老师发现了。“因为我总是说错话……”毛毛虫在老师办公室里低着头说。“说错有什么关系呢?”“大家要笑我的……”“笑你又有什么关系呢?”老师怎么都觉得没关系?可毛毛虫觉得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很大!“明天学校有个演讲比赛,每个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公开课的沉闷有一次片级公开课,我开课后不久,就针对课文提了几个思考题,请学生思考后回答。片刻,我请思考好的学生举手,结果无一人举手。我想:好几个问题,思考确实需要时间,加上许多老师听课,难免不敢举手。所以,我又鼓励道:想好了就可以举手,不要怕回答,说错了也没关系。可是过了一会儿,仍无同学举手,就连平时爱回答的学生也不举手。就这样,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我只好点名,而回答中也多有吞吐、错误。原本设计好的一些构思,也只好由我孤家寡人演戏,一堂公开课就这样在沉闷中结束。我不禁想问,他们为什么都不愿举手呢?二、问…  相似文献   

5.
在一堂数学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创设情境后,我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3-9",然后让孩子们借助小棒摆一摆,接下来就进入了汇报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回答. "因为9+4=13,所以13-9=4.""我把13看成10和3,10-9=1,1+3=4.""把9看成3和6,13-3=10,10-6=4."他们的算法可真不少,我肯定地点点头,刚想按照设计好的环节往下讲时,忽然发现一名女生想举手可又犹犹豫豫地缩了回去,她是我班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难道她还有其他方法吗?这可是鼓励她发言的好机会呀.于是,我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就要说出来,说错了也没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薇 《班主任》2009,(9):35-37
“噢……噢……说错了哟,不知道就别举手了!” “坐下吧啊!”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小D(初二)怏怏不乐地坐下了。旁边的小C还不忘再调侃几句:“就喜欢表现,现眼了吧,叫你臭美。”  相似文献   

7.
奖品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事。那时,我刚来上海读书,平时在课堂上并不怎么举手发言,即使这一道题我会做,但我仍然不敢举手。因为我不敢说,生怕说错。那一天,田老师说:"下周我们要上一节语文公开课,你们回去要好好准备啊!如果谁积极举手发言,即使说错了也有奖励!"听了这话,我想要得到奖励,可是我对自己没有信心。"不可能的,我不敢举手呀!反正我也不会……"我这样对自己说。上课前,我却情不自禁地翻书看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模仿情境 教学中通过“模仿秀”等形式创设模仿情境。比如,我常用表演法,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5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女儿放学后,兴致勃勃地对妈妈说:“老妈,我今天在课堂上举手了!”“真是个勇敢的乖孩子,问题都答对了吗?”妈妈边夸边问。“不是回答问题,是班里要用盆花美化  相似文献   

10.
四年级的孩子,不再像低年级的孩子那样爱举手抢答问题了。有时他们宁可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愿意面对全班同学解答。是不是因为他们胆小了?还是有其他原因呢?一天,我出示了几道计算题,让一个孩子板演。我提出要求后,举手者寥寥无几。于是说:“我想让最勇敢的孩子来做这道题。”话音刚落,全班顿时沸腾起来,“叫我,叫我……”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但是,我发现有三四个孩子仍旧把头埋在桌子上。我想:是他们不会吗?我点了其中一个平时成绩较好的孩子,他站起来,显出非常为难的样子。我忙走到他跟前问:“你会做吗?”他诚实地说:“我会,但我…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听课中我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学生连续两次回答(都说错了),得到的都是教师责备的眼神,至此后面的教学中这位学生没有再举手。这使我想起:课堂上,一部分些学生很少发言,是否与我们不够注意对他们出错的评价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出错时,教师怎么评价才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怎么看待孔融让梨呢?生1: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从他让梨,我们看到他身上有一种谦让的品质.生2: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学习好的品质.师:生活中你会这样做吗?会这样做的同学请举手.(教师开始拓展文本)(大多数同学举手)师:我们请没有举手的同学谈谈好吗?生1:我不会让!如果我很想吃那个大的梨,不可以吗?我最小,哥哥们不应该让着我吗?  相似文献   

13.
正如四川的钟发全老师所说,举手是个小问题,却是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为啥不举手?可以去研究预设为啥没有得到好的落实。为何勉强举手?可以去研究如何获得课堂教学机智。如何让学生积极举手?可以研究课堂调控的技艺。”然而,不妨逆向思考:课堂上一定要小手如林吗?一定要每个学生都“热爱举手”吗?安徽的周其星老师的观点是,“沉静的课堂”一样充满着流动的思想。“举”与“不举”,其实只是一个袁象。理想课堂的形态,应当是多姿多彩的——但实质是一样的,无论是热闹还是沉静,都应当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朱丽华 《广西教育》2013,(37):8-8,16
在听课或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出现这种变化,除了学生年龄增长带来的害羞心理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平时爱举手发言吗?如果不爱,原因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举手?从反馈的情况看,高年级学生把举手当成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会,而是因为害怕。  相似文献   

15.
看图写话是低中年级的常见作文形式。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一位教师这样教学看图写话--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教室里找到词语吗?比如老师找到了“门”“窗子”,你们能找到吗? 生:我能找到“窗帘”“桌子”“凳子”。生:“老师”“电脑”。生:我能找到“作业本”“文具盒”。生:我能找到“举手”“发言”师:我能找到“勇敢”“自信”。生:我能找到“专心”。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个内向胆小且学习基础薄弱的男孩。与他相处了大半学期,我从未见过他举手发言。问其缘由,他怯怯地说:“我怕说错了同学笑话我。”我问:“别的同学不也有说错的吗?有没有人笑话他们呢?”他羞涩地笑笑,沉默不语。“以后要大胆地举手发言哦!”他点点头。  相似文献   

17.
儿子的创意     
儿子的创意毕淑敏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我说:“是啊是啊,很勇敢。可世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他很郑重...  相似文献   

18.
勇气     
今天,班会课上,老师说学校要举行“朗诵比赛”,请想参加的人举手。我想参加,可又不敢,看了看别人,没一个人举手,或许他们有的不想参加,有的和我一样想参加又不敢,老师见状就说“你们先回去考虑一下,下午再说。”放学路上,我一直在想,参加吗?要是没得奖,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可是不参加,不就失去了一次机会吗?我曾经说过不能再这样了,要抓住机会。我反悔了吗?一路上,我一直都这样犹豫不决。回到家里,我随便拿了一本书看起来,里面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一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洲时,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然而招聘主管问他:“…  相似文献   

19.
武芷卉 《小学生》2006,(12):39-39
今天上午,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都不敢(gǎn)举手,只有我举手了。老师看见别人都不举手,就说:“谁能站起来大声喊一下韩老师的名字?”老师又说:“赵望淳(chún),你来喊一下,好吗?”  相似文献   

20.
一次公开课上,王老师给六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张华有12个奥特曼,李明的奥特曼个数是张华的2/3,李明有多少个奥特曼?在题目分析时,为了创设情境,王老师作了如此一段开场白:“你们都很喜欢奥特曼,对吗?”“是的”,教室里只有稀稀落落十几个声音在回答。她看到这个场面很不满意,于是又问:“请喜欢奥特曼的同学举手!”这时,仍然只有十几位学生举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