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实验,笔者以“阿基米德原理”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针对问题,提出猜想在已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有关”后,提问:“进入液体的物体的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2.
倪六红 《物理教师》2003,24(8):17-18
如果留意观察,可以发现,在一些物理教学用书、教学参考书、学生辅导用书上有一些不确切的地方,本文摘取几例加以讨论,旨在引起同行的注意。1 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的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78页,有这样一段话:“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说明它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叶同志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2册中第80页上“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这一观点是要加上条件的,因此当然是错误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正。对于这种观点,自己不敢苟同。我认为,现行的全国统编教材上的观点是正确的,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并且在任何温度下,只要这种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发生。 怎样理解“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呢? 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液体分子从液面跑出的过  相似文献   

4.
“液体的压强”是初中物理“压强”一章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下面谈谈本节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和一些做法。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明确静止液体对容器的底、侧壁、内部都有压强作用,弄清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2.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观象的观察分析及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一、从复习帕斯卡定律的适用条件引入课题  相似文献   

5.
液体的压强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初二学生从“液体的压强”演示实验中,直观的感受到液体压强的规律,又从“液体压强的计算”中学到了液体压强的定量关系.学生能运用p=ρgh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但解释有关的问题就难了.学生往往把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跟容器中液体所受的重力混为一谈,把液体的压强跟容器的底面积相联系.如图1所示:学生难以理解水对茶杯底的压力小于杯内水所受的重力.究其原因,是学生对p=ρgh的物理意义不理解,只是死背硬记套公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大纲,挖掘教材潜力,设计并制作了能演示“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系,而与液体所受的重力、容器的形状无关”的教具,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制做工艺和演示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液体压强”是初二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总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液体压强都与盛装容器的形状、底部面积以及液体所受重力有关。因此,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和正确理解是“液体压强计算”一节的难点。我是这样来安排教学的:一、做好实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研究液体的压强”是现行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该节教材是前面压力、压强知识的深化学习和理解,是学习后续知识“大气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而“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教学,无疑是搞好液体压强知识教学的重要前提。该实验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只要教师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得当,他能够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种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教学中巧妙地将一些成语引入课堂,不但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提高兴趣,易记,而且对成语本身的寓意也将会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是大家共熟的两个成语。我在学生学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后,提出了这两个成语,并让学生展开讨论,1.“扬汤”为什么会止沸?①“扬汤”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②“扬汤”相对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③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及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所以“扬汤”其实加快了液体的蒸发;④又因为液体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致使本身的温度下降,那么在沸点下沸腾的液体既然由于加快蒸发而使其温度下  相似文献   

9.
关菲  彭朝阳 《物理之友》2023,(6):26-30+34
现象教学基于真实现象确定探究主体,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跨越学科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太空授课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立足于“液体”单元教学,通过对天宫课堂现象资源的挖掘,拓宽“液体”研究视阈,丰富跨学科课程资源,深化物理跨学科现象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工作中和因特网上,经常能遇到和看到高三学生的提问:“物理的实验我都背得挺熟,可是一见到题还是不知从哪儿下手,请问这段时间该怎么复习物理实验?”许多从高考考场上走下来的学子感叹:“高考物理实验题真难!”部分物理教师也抱怨:“高考物理实验题脱离物理课本命题,指导学生复习时感到茫然”.笔者研究后认为,教法、学法要紧跟命题思路上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阶段,老师们常将大气压强与液体的压强进行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连最权威的教科书也是如此。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8页说明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空气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课本对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的分析也类似于此)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教科书第162页也说:“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人们似乎理所当然地认为:气体与液体同为流体,它们的压强产生于完全相同的机理。其实,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产生的机理并不相同,将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相类比也…  相似文献   

12.
液体的压强是流体静力学的重要概念和学习大气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是初二物理教学的重点。另外,由于液重而产生的压强,却又跟液体的总重和体积等无关,于是又成为初二物理教学的难点。教学实践中,常用实验来证明“液体的压强只跟深度和密度有关系,跟液体的总重和体积等都没有关系”(见1987年第二版初二物理教材p.114),并结合应用液体具有流动性这一特点予以讲解,才能使学生较好理解并掌握液体的压强特点和规律。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简述如下,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13.
新人教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中,多数实验是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新教材中又没增加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于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鉴于操作难度大,现象不明显,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以使学生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形成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中的“压强”这一章,既是教学的重要,又是难点,不少学生在学习时常感到困惑,尤其是关于液体的压力和压强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进行液体的压力和压强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反映:“我能听懂教师讲授的内容,就是不会解题.”物理解题是在掌握相应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给定的条件,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释和预测物理现象的有目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五章“液体压强的公式”一节课中的难点是: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总重和体积无关。这个难点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看,形成教学难点的一个关健因素是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因为,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就从第一节课的图5—2(课本92页)中知道压强公式(P=F/S)中的压力与重物(砝码)的物重有直接关系,在第五节一开头又是这样叙述的“液体因  相似文献   

17.
1比较鉴别能力的培养比较鉴别的方法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运m的思维方法。由于物理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待证,物理概念才能形成。例如,理想液体的概念是在与实际液体用比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想液体和实际液体都具有流动性,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实际液体具有粘滞性,并且是可压缩的,而理想液体则不具备这些特性,这是它们的不同点。通过让学生进行比较鉴别,以形成对理想液体概念的正确理解。另外,对于诸如振动和波动、电势和电势差、电压和电动势…  相似文献   

18.
自制液压计     
在初中物理“液体压强”的教学中,我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压强计用来演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效果很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初中物理学科的特性和初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本文结合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进一步分析解题中逆向思维的应用措施,并从“立足已知量,反向利用题干”“从问题入手,逆向计算求解”两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这个定律的内容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且条件是结论的充分必要条件,即当且仅当物体“浸”在液体里,物体受浮力的大小才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阿基米德定律,其关键是要搞清定律中“浸”的物理意义,但“浸”的物理意义并不容易讲清楚。在液体里的物体受液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是浮力产生的原因,向上的压力减去向下的压力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