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文丰先生在他编著的《现代应用文书写作》一书中认为用函回复请示是错误的,笔者认为答复请示事项,既可用批复,也可用函和通知。究竟用哪个文种,要据情而定,如果请示机关和答复机关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就用批复;如果不存在隶属关系就用复函;如果请示事项意义重大,而且牵涉面很广,又不便用批复来答复的,就用通知。  相似文献   

2.
请求批准与答复审批事项,是机关工作中最常见的公务活动。在文种的适用上,也并非“请示”与“批复”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呈现出适用文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常用的可分为四类多种:一类是用“请示”请求上级批准,而答复“请示”的文种除“批复”外,还有“函”;二类是用上行“意见”请求上级“批转”,而答复“意见”的文种虽然只有“通知”一种,却又有批转“通知”和转发“通知”之分;三类是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请求批准与答复审批事项时,文种都一样,即“函”去“函”来;四类是用“议案”请求法定会议批准,答复时用“决议”。  相似文献   

3.
请示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领导机关、业务指导机关指示意见和批准事项时使用的陈述性文件.请示的目的在于要求上级领导、指导机关及时给予答复,以便处理工作问题.按照文书立卷工作的一般做法,如果上级机关没有批复的,请示文件的保管期限应为短期.但是,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4.
函在中国大陆是一个不被人重视的文种,但它在台湾、香港的政务活动中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此作一比较研究,以求推动对函的理解和使用。 一、函的概念 我国大陆地区,早在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函就是一个与命令、决定、批复等并列的正式文种。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函作了进一步的界定,即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部门表求批准等。 台湾地区的公文,按照1985 年 3 月 18日修订的《文书处理手册》分为六类…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九条十款易导致歧义。其表述为“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似乎批复既可以针对下级请示公文,又可以针对内容含有请示事项的下级机关非请示公文。这是法规条文表述中不应有的疏漏,十分不妥。 一、“事项”功用、类型辨析 在我国公文处理法规用语中,“事项”一词使用频率较高,通常对形形色色的公文内容所述的备具体工作、活动、问题等,用“事项”作中心词来抽象概括、笼统指代。同时,为限定其确切涵义以适应不同角度的表述需要,除偶作虚饰外,一般在…  相似文献   

6.
报告的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如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事宜、传递信息应该用函.不能为讨好对方而用报告。又如报告要逐级上报,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紧急情况下越级行文也要抄送所越过的上级机关。再如报告就是报告,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00年8月24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报告的适用范围界定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五次对"报告"这种公文文种适用范围所做的界定.报告的适用范围在新中国公文发展史上,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相似文献   

9.
"国函"无"函",是事实,却让人困惑.笔者原以为:与"函的形式"行文方向一致、且内容相符的文种只有一个,那就是"函".原来在国务院这儿,"函的形式"和"函"的文种并非一对一的关系,压根就是两回事."函的形式"是指公文格式中区别于"文件格式"的"信函格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函的形式"?在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即使是请求对方批准或答复审批事项,都必须坚持用"函的形式":上级领导机关在答复下级机关的请求事项时,可以用"函的形式",也可以用"文件格式".从国务院现行的公文处理惯例看,可以用"函的形式"的文种主要有三类:"批复"大多要用"函的形式":部分"命令"要用"函的形式":部分"通知"可以用"函的形式".从公文处理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角度看,"函"的文种与"函的形式"应该统一,"国函"无"函"的局面应该改变.名实应相符,"国函"应有"函";规范统一,是公文处理的灵魂:将惯例上升为制度或规范,是公文处理主管部门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王铭 《湖北档案》2003,(5):18-18
批复,是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创造性实践,于建国初设置,“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下行文种。 肯定性批复(或复函),考虑到收文下级急欲知晓结果(是否批准或解决)的心理,在答复意见中,通常将结论前置,首先表明态度,然后作适当补充说明,并提出执行要求。批准性复函的基本结构和写信要领,则与肯定性批复大致相同。 否定性批复的写作要领,则与之明显有异。 对下级的请求不予批准或解决,上级通常当面或打电话口头告知并适当解释、说明,使其另作安排,以  相似文献   

11.
对新闻机关的资料工作,有些同志存在着不正确的看法.谈建华同志来信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请人民日报的一位资料工作者作了答复.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各行政机关在日常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工作中产生了大量的文件材料,这些文件材料记载着行政机关的历史轨迹.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如何去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笔者想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归档文件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在明代官府常行文书中,帖文主要以低品级衙门为行文对象,灵活适用于具备较为直接的隶属关系或是职务往来的上下级之间;同时在地方行政中,帖文也实现了行移范围向民间社会的延伸.从文书形态来看,明代帖文承袭了"帖"类文书的基本结构,又因明代文移制度的影响,在用语、格式等方面呈现出规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上海档案工作》2011,(6):10-10
近期,本刊编辑部陆续接到许多读者的电话,询问订阅《上海档案》的有关事宜。现将读者关心的问题统一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张志抗先生的文章作了一个简要的答复,认为"情报"改为"信息"在我国是件很平常的事,而"书目情报"改为"书目信息"则被视为是"别出心裁地抛出"一种危险的倾向",这是一种极不公正的评价.逻辑原理是我们评价书目情报术语的一把尺子.认为书目情报术语在我国的最后消失,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档案与国家档案的区别最根本的是其作用范围不同.社会档案具有十分突出的区域作用性,再加上社会档案形成主体是平等的法人,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原来适用于国家档案管理的层级管理——“同层服务式”管理已经不再完全适用,应当改变.社会档案管理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  相似文献   

18.
档案行政许可监督制度,是指档案系统内部对实施档案行政许可事项的监督检查和档案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档案行政许可事项活动,履行档案行政许可权利义务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和处理的制度。档案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从事档案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媒介审判特征和影响,考察了我国传媒与司法之间的关系,认为应该慎言媒介审判,毕竟,这一舶来于西方的词汇,有着其内在的一系列生成条件和适应条件,在我国是否适用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具体以药家鑫案为切入点,研究媒介,民意·司法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考察此案中是否存在媒介审判行为,提出若要更好地处理媒介与司法之间的关系,必须提升二者自身素养,重视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北京晚报》科学卫生副刊《科学长廊》,天天都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提出各种问题,希望报纸帮助解决。我们除及时把这些信转给有关单位和专家答复以外,还在《科学长廊》上开设了一个栏目。《明信片》,把一些带有共同兴趣的问题和答复一起刊出。但是,转出去的读者来信,得到回复的并不多,尤其是一些疑难问题,往往是石沉大海。而且还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读者提出的问题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