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孝如:历史有"文科中的数学"之称,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2001年新课程实施以来,历史课程改革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重要地位。回顾十年课改,历史课程实施有哪些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引领学生到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时间空间、过程、资源等多方面,即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不受现有教材和教法的束缚,而是通过整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情境和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其它省市实验区科学课程面对综合还是分科选择的难题之时,浙江省的科学课程改革与实施坚持着“综合”的导向,因而审视与反思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推进中的问题成为必要。本文基于科学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七个维度三个层次设计的访谈、对典型地区学校的课堂观察,提出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推进中的问题,表现为“综合科学”与“组合科学”两种科学课程形态的并存;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性质与目标认识不到位;对课程资源理解不一,科学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有效科学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使用亟待专业引领。进而立足于综合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难点,提出有效推进科学课程实施的根本在于以培养与培训相结合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以教材比较研究促进科学教材的完善;改革中考,促进科学教师对科学教学评价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郑恩林 《考试周刊》2009,(15):204-205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领学生科学思维,是科学课程教育的中心任务,也是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结合实验进行思维训练和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6.
林静 《教学月刊》2007,(11):62-64
初中科学学科综合性试题突出综合理科课程特性,考查学生从整体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对统一科学概念、原理的领会,检验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的独特作用。在一份初中科学学业评价的试卷中,综合性试题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就如何编制综合性试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为目标.科学课程从内容、大概念和课程能力三个维度联系科学知识、原理与实践,从幼儿园到12年级不断发展学生对"科学故事"的理解以及"提问与预测""计划与实施""处理与分析数据和信息""评价""应用与创新"和"交流"六个方面的探究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科学课程可...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普及教育。本课程把学生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立足于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课程将引领学生走近科学,亲近大自然,亲身参与有趣的科  相似文献   

9.
科学知识是科学课程的核心要素,传统的对科学知识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的理解决定了教师、学生的科学课程知识观的价值取向。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知识的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品格的揭示,引领了科学课程领域的一场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科学课程知识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知识观的转变,对科学课程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与技术教育"是小学科学课程不可缺少的领域。小学科学技术课是针对小学科学中"设计与技术"领域开设的。科学技术课是一个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概念引领的技术设计、技术制作,并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科学概念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普及教育。本课程把学生身边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立足于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课程将引领学生走进科学,亲近大自然,亲身参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这次改革中,农村小学亦然.从<自然>到<科学>的变化,不仅仅是教材名称的变化,而且是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的变化,是小学科学教育史上的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在新旧课程之交,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也比较多.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教师必须学会面对这次课程改革,本着务实求真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远离浮躁和肤浅,引领学生踏踏实实"做"科学,"真刀真枪"地搞研究.  相似文献   

13.
STS课程:类型、特征及改革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TS课程是当代西方科学教育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折射出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型。作为综合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STS课程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以科学概念和原理等基本知识为主导的STS课程、科学知识和社会问题交融的STS课程和以社会问题为主导的STS课程。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目标的多元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等是STS课程的基本特征,它预示了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些走向,如强化科学教育的价值维度,摒弃科学教育的精英主义传统,从注重"知识体系"到注重"探究过程"以及关注科学伦理道德,等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新型设计模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系列课程建设着手,围绕"科学素质"的培养,结合高校学生实际,分析并探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构建系列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确立"科学素质"教育在践行的理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使高等教育在课程建设领域更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也使素质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承载着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下基础的重任.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要做大量的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进行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探究活动,而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打好科学探究的基础和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我市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技能大赛中,我们发现: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动手能力、规范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在此仅用两个实验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研究》2016,(2):68-74
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是由自然科学发展至2002年正式成为国家综合科学课程,因而选择了自2002年以来的13年科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中考"),以PISA2015科学评估框架中的分类指标进行定量计分与定性分析。尽管PISA理念在各地市的试题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历年试题分析在PISA2015"科学知识、科学情境、科学能力"三个维度的表现:科学试题对科学情境关注欠缺,知识维度中"程序性知识"的重视不足,科学能力中的"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与"科学解释数据与证据"不重视。论文进而立足于教育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意见与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提出:基于科学核心素养,建立明确的学业考试评价标准;加强科学工程实践,关注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扩大国际交流与学习,以研究引领科学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学好科学知识对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操作技能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国际经合组织将科学素养列为评价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关键指标。"这就说明,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科学教学必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整合优质的生活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综合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职业院校"非线性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职业院校开设"非线性科学"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非线性科学"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科学已被引进学校课程体系之中,科学课程的内涵、目标、特点是什么,科学应该以什么形式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是科学课程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就当前我国科学课程建设的一些问题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闵辉 《科学教育》2007,13(1):14-15
《科学》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课程。初中科学课程旨在"实现科学的核心(科学探究)和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统一,即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开展基于探究的科学课程教学呢?本人将教学尝试后的心得撰写成文,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