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实上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到过边疆与否并不重要,而他的边疆题材的《"皮裹腿"故事集》的艺术影响力经久不衰。其中《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同名电影更使它在现代社会中扩大了影响。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理论是美国政治文化意识的必然沉淀物而并非什么新货,我们完全可以在库柏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找到其早已显露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20世纪文学中的哈克·芬传统起源于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比如,《红色英勇勋章》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本文认为此传统实际上起源于美国早期文学家库珀的〈开拓者)。尽管两篇作品出版时间相差50年,但都体现了边疆文学的特色即本文所说的皮袜子传统。本论文从两部作品内容的相似性以及两个主要人物——哈克·芬和纳蒂·班波的共同点入手,论证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实际上是马克·吐温受到其前辈库珀《开拓者》的启发而作。从而得出美国20世纪的文学特色起源于库珀的《开拓者》即美国20世纪的文学特色是皮袜子传统而不是哈克·芬传统。  相似文献   

3.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遁世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遁世是人类的一个永恒主题。美国的遁世文学异彩纷呈 ,马克·吐温笔下的哈克·费恩是遁世者形象的代表之一。哈克年龄虽小 ,却有不幸的生活 ,他孤独的心灵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作为文学形象的遁世者 ,表面看他是在逃避不能见容的社会生活环境 ,深入分析 ,他是在逃避当时的社会主流文化 ,逃避资本主义文明带来的种种弊端。现实不见容 ,理想无所在 ,只能转向孤独的内心 ,哈克身上体现了人类的遁世主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二十世纪美国南方的文学巨匠,威廉·福克纳十分关注社会动荡时期的人类发展和人类命运,并试图通过其文学作品帮助人类摆脱精神危机。本文旨在探讨他的短篇小说《熊》中两位福克纳式英雄身上所体现出的勇气精神。具体来说,勇气精神首先体现在一位史诗般的英雄身上,即一只老熊,面对人类工业文明对大自然造成的生态破坏,它勇敢地与人类进行着对抗。其次,勇气精神从艾克这位美国青少年四年的狩猎经历中得以体现,在狩猎经历中,艾克对人生有了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小说家赞恩·格雷依托真实的美国社会历史,以西部牛仔为主人公完成了30余部西部牛仔小说的文学创作。格雷的作品在美国西部牛仔小说发展史上承上启下,既继承了20世纪初"文学牛仔"英雄形象的塑造传统,以模式化的方式展示了"文学牛仔"的浪漫传奇和侠肝义胆,从而持续推动了美国西部牛仔神话的形成;也通过对牧区战争、黑人牛仔、印第安人和现代牛仔形象的写实塑造,在间接反映"牧牛王国"发展真相的同时,为20世纪后半期西部牛仔小说从通俗走向严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劳伦斯在评价库柏的系列小说<皮袜子五部曲>中的印第安猎人纳蒂·班波这一人物原型时说:"美国人骨子里最基本的特点包括:坚忍不拔的精神、特立独行的方式、高度的自制力以及暴力的倾向."而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Mark Twain曾经讽刺地把美国称为"美利坚私刑国"(The United States of Lyncherdom).  相似文献   

7.
《新娘来到黄天镇》被认为是斯蒂芬.克莱恩优秀的西部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揭示了19世纪末东部工业文明的发展对美国西部文化的影响,反映了美国东部文明向西部蔓延、渗透直至征服的历史进程。牛仔的命运为解读没落的美国西部文化提供了新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8.
1 赞恩·格雷(1872—1939)是美国通俗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在西部文学家中,没有一位象他那样拥有大量读者,但又不被人理解;第四版《牛津美国文学指南》中说他是“一角钱小说”在二十世纪的继承人;中国出版的《世界文学大辞典》中称他为“西部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有些学者认为在1890—1930年间,他对西部文学广为流行所作的贡献比其它任何作家都多,还说当很多读者被问到如何对西部文学下定义时,他们都以格雷的作品来概括公式化的西部小说的因素;而美国学者John George-cawelti(1929—)在他的“通俗文学研究中程式概念”一文中就多次以格雷的程式化小说  相似文献   

9.
贝克特二战后的作品中开始呈现政治意识,在他的二战后创作的戏剧《等待戈多》中含有丰富的伦理内涵。文章用文学伦理学的方法分析《等待戈多》荒诞背后体现的政治伦理。剧中体现的政治伦理包括了三个方面,首先是以"波卓"为代表的统治者身上的自私,无情,虚伪的非理性伦理;其次是非理性政治伦理下造成的身份迷失和精神虚无;最后是对于无私,正直,真诚的政治伦理的期待。  相似文献   

10.
中华自古称为“礼义之邦”。人民群众特别重视精神力量和道德评判。《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永远活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甚至被推崇为偶像,主要是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内容上的一些特征,尤其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阿库乌雾是著名的彝族诗人以及文学人类学学者,他"用母语与世界对话"的观点在当代世界少数族裔文学界有一定反响。《西部美利坚》是阿库乌雾发表在2013年第一期《西部》新文学上的旅美人类学诗歌,这组诗很好地体现了诗歌的人类学性和诗意表述的汇通。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文学理论家德里克.阿特里奇在其《文学的独特性》中为讨论文学和文学性提供了一个新框架。他认为,文学的"独特性"体现为文学创造中作为创新因素的他者的介入以及文学阅读过程中对文学独特性的"表演",伦理是文学独特性得以发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拓荒者》是美国早期小说家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皮裹腿故事集》中的第一部。从结构、情节和语言等诸多因素来看,它称不上是一部优秀小说。但小说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使作者一举成名。究其原因,主要是库柏在小说中探讨了较为深刻的社会问题,环境保护就是其中之一。库柏在小说中表达了其强烈的环保意识。他不但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拓荒者在开发边疆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而且还通过自然主义者那提.班波和环境保护者腾普尔法官这两位人物,就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美国边疆开发时代,库柏的所为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  相似文献   

14.
乌托邦文学是体现乌托邦思想的作品,一般而言主要是指乌托邦小说。反乌托邦文学以独特的虚构笔法描绘一个理想社会,通过放大、夸张现代社会中的制度、文明弊病,达到讽刺、批判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分析《美丽新世界》中所采取的文化管控手段对于书中描绘的"新世界"所造成的文化断层方面的影响,并在现实生活中引以为鉴,避免"恶托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被誉为是"垮掉的一代"的宣言书和《圣经》,它是美国文学中诠释西行主题的经典之作。小说以主人公萨尔对东部厌倦———对西部的幻想———西部梦想的幻灭为线索,体现了"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下所贯穿于作品当中的西部情结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凸显过程也暗含了美国文学中对东部和中西部所持的对立的传统看法,即东部是欧洲堕落的化身,而中西部是原始道德的发源地,这种西部情结背后深藏的是"垮掉的一代"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的抗议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人本主义"价值观贯穿于阿瑟·韦利的中国经典翻译,尤其体现于他的中国诗歌翻译。这种价值观"向外"体现在尊重与平等看待"他者"文化,具体反映在他的翻译诗学和翻译方法上:发明"跳跃韵律"以凸显中国诗形貌,采用直译方法以彰显中国诗意象;"向内"体现在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品性,具体反映在他的中国诗歌翻译取向上:钟情于陶渊明、白居易及袁枚这类追求人格独立与心灵自由的隐逸诗人,其"人本主义"价值观在他们身上得到呼应。  相似文献   

17.
司徒·曲吉迥乃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人,他生活在十八世纪。司徒·曲吉迥乃重建了八邦寺,主持德格印经院的早期工作。司徒·曲吉迥乃作为大学者在佛学、文学、医学、美术等多方面有极大贡献,得到世人的敬仰。  相似文献   

18.
马克·吐温(1835年~1910年),原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最早创造性地发现了"异托邦"空间,并创立了"异质空间"理论,将其不断深化,他认为,与"乌托邦"一样,"异托邦"的异质文化空间可能是想象的真实场所亦或是非场所,可能是真实的亦或是是被想象和体验到的,因为空间本身就是"被观看的,被想象的和被直接体验的"①。王德威教授在《乌托邦,恶托邦,异托邦—从鲁迅到刘慈欣》一稿中认为:科幻文学属于"异托邦",对刘慈欣的《三体》赞赏有加,他把这个1900万年之后宇宙毁灭的故事总结为"是用一个未来完成式的说法来投射已经发生的事情。"②《三体》这部科幻小说在异托邦的叙事空间中,还加入了乌托邦、恶托邦的质素,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作者刘慈欣对传统幻想小说的一种超越,即用异托邦的空间叙事手法处理人和宇宙的关系,使其超越了简单的善恶、进化等传统想象,不仅提供了多种可能存在的空间,而且在探讨人类与宇宙的关系,研究现实等方面提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20.
作为福克纳笔下著名生意人形象之一,弗莱姆·斯诺普斯对于物质财富的追逐隐喻了物质主义盛行的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梦和文化精神,他的发迹与衰败是美国文学传统中美国梦破灭主题的又一重要范本。在后期作品斯诺普斯三部曲中,与弗莱姆相关的各种物件书写不但体现了商品具有"生命"的控制力量,也通过主客体的"内在互动"构塑了弗莱姆在商品化社会中包括主体意识和无生命客体的"复合自我"的身份特征。福克纳将弗莱姆嵌入以消费变革为主导、物质产品日渐丰裕为表征的南方社会转型期变革语境中,展示了一个在追逐物质利益过程中被商品占据灵魂而沦为"赚钱机器"的物化形象,诠释了南方社会转型期工商业文明主导的现代变革与个体命运的复杂交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