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次论坛备受大家关心的是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到较为深入的阶段被再次提出,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对语文教学实践与改革的影响作用。对此,30多位语文特级教师和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教什么是目前  相似文献   

2.
王荣生教授说:"我国语文教学的严重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乱象。教学内容的不正确、不妥当乃至荒唐,在语文教学中大面积地存在着。"而《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语文课程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定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还要关注语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的内涵变化。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内容选定不确定性的弊病却越来越凸显,很多专家和一线老师逐渐认识到"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董少权 《现代语文》2014,(10):93-95
一、教什么和怎么教 八十年代的语文教学是这样的:按部就班上完六本书,高三下学期讲一点方法,做一些练习,学生高考。这一教学过程教师纠结的少。1998年《北京文学》第3期发文指出语文教学误尽苍生,让世人震惊。更让语文教师震惊,从此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如履薄冰,课前都要想想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很多老教师坦言自己不会教书了。或许是社会对语文教育的批判和期待催生了语文课程改革,新课改将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同时明确了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方向是明确了,但这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具体的语文教学还需要教师自己把握。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些什么?怎么教学生?都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的层面上,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探索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育,实质就是文化教育。语文教学,实质应该就是习惯教学。  相似文献   

5.
2011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于5月14-15日在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成功举办.60余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省内的高校学者、教研员及中小学教学专家齐聚芜湖,<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编辑部也派员亲临会场,共商语文教育发展大计.本次论坛以"确立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主题,围绕语文"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用“喜忧参半”一词描述我国当下语文教育的现状恐怕是最恰切不过的了。喜者,语文教育新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已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正在贯彻实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语文新教材正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育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忧者,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当今的语文教学“也普遍地存在着‘对着新标准,苦想教什么;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着新教法,自己也摘不懂在教什么’的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潘新和为主编,赖瑞云、王荣生、李海林为副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让我们减少了忧虑,增添了喜悦:它名副其实、推陈出新,在同类读物中,堪称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语文教育前沿理念的优秀著作。它的鲜明特点是:实至名归,“新”逢其时。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7.
王荣生教授指出:“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他还说:“合适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语文课“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本质,也决定着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然而,很不幸,迄今为止,出现问题最多、最严重,又最不为广大语文教师所知觉的,恰恰就是“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章士兵 《小学生》2012,(12):58-5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针对这一要求,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小语文"和"大语文"相结合教学,才能相得益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什么是"小语文"?什么是"大语文"?谁也没有具体给它下定义。笔者认为,"小语文"就是至于语文体系中最基本的东西,即音、字、  相似文献   

9.
2001年7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至今已有10年。其间,小学语文研究领域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的改革层出不穷,在中国语文教学发展历史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语文学科到底教什么、应该怎样教这个基本问题,仍  相似文献   

10.
李亮 《江苏教育》2012,(Z3):43-45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我从中读到的是中国语文教育的确定性,深以为,这种确定性对语文教育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及语文课程,弥漫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即便是诸如"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等这样一些语文教育的基本问题,都一直在争执不休、莫衷一是,理论界如此,及至实践层面,一线的语文老师当然也就无所适从、不知所往了。课程标准的出台,在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教育"理念"、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育教学显得愈发浮躁。李镇西针对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独特的民主教育教学、朴素教育教学、生活化教育教学、人本教育教学等语文教育教学思想,并将这些教育思想积极地融合在其课程观里,主要体现在其对于语文课程本质的认识、语文课程价值的判定、语文课程结构与要素的认识与践行以及语文课程观中人的地位的界定和落实。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的本体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怎样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与课程实践,如果其课程内容不清晰,那么后续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很难弥补其课程内容缺失的先天不足。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课程实施者应该花大力气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客观存在,关注语文课程和教学的人文精神,不是什么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程度高低的问题。《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文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提高人文素养的  相似文献   

14.
李星阁 《教育革新》2007,(10):39-39
一、重视诗歌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些话非常准确地表达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可见,语文教学的内核和灵魂是其内在的人文性。语文新教材增加了学生背诵的诗词和美文,减少了教师教参的分析讲解,使我们的语文课本更加富于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诗意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而每次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想要上好语文课,必须从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味,语文课程的目标以及语文课堂的具体流程和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来分析。这样才可以全面的了解语文课程,知道怎么去上好一堂语文课,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6.
王鹏伟:各位来自教学一线。目前你们各自关注或思考的语文教学问题是什么?从中筛选出一个,我们一起来探讨。 夏维波:小学到高中12年的语文教育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就是24本语文书吗?语文课程的本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曾与不少的语文教师一起闲聊,大多感叹现在的语文不好教了,教不来了,教的东西与考试不沾边,有把语文试卷骂得体无完肤的,有对语文课程提出质疑的……也曾听过不少语文教师讲课,并不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备,也不缺乏教育思想,但总觉得现在的语文教学缺少了点什么!缺点什么呢?经过一番探索,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惟独缺少有灵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雪玉 《学语文》2013,(4):11-12
语文课程内容依托教材("课程内容教材化"),再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内容。它是具体而动态的,并不是语文课程有什么内容我们就教什么内容,并不是语文教材有什么内容我们就教什么内容。如何避免这种"教内容"、"教教材"现象,我们必须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对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做出合适的选择与定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工具论"受到的冷落和批判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追本溯源,可以看到"工具论"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目的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语文课教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应该做到"文道统一"."工具论"紧紧抓住"语文课程是干什么的"这一根本问题正确地揭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理解"工具论",应着眼于其表达的课程理念而不要只在表述形式上兜圈子,应将作为"语言"的"语文"和作为一门课程的"语文"的性质区分开来,正确看待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主从关系.实践表明,"工具论"富于生命活力.语文教育应坚持"工具论".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小学语文教育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涌动着一股巨大的改革浪潮。十年来,语文教育领域各种问题的争鸣为语文课程建设提供了民主参与的平台,不断推动语文学科建设向公开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一、语文教育"百家争鸣"的背景探析当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无疑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展开讨论,免不了产生思想碰撞、观点交锋。学术争鸣成了语文课程改革中一道新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