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始时期,存在着宗经与反经两种文化思潮,与此相对应,反映在赋学批评上,便是嵇康的《琴赋序》与傅玄的《七谟序》等。而成公绥的《天地赋序》与张华《鹪鹩赋序》等,则进一步表明,由于玄学思维的渗入,赋学批评在理论上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永明时期,是赋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江淹复中有变的辞赋观与其拟古而不泥于古的创作倾向完全一致;谢月兆所谓的“欲申之赋颂,得尽体物之旨”,则体现了陆机“赋体物而浏亮”这一说法的深远影响;而沈约的声律说及其对“文体三变”的总结,则集中体现了永明时代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饶宗颐先生不仅创作多篇辞赋,而且还致力于辞赋批评,其赋学批评理论主要体现于《选堂赋话》一书中。《选堂赋话》是赋学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辞赋批评方面建树颇多。其所论述的问题主要包括赋体的起源及功用、楚辞与诗的关系、楚辞在汉代的流播、赋中语词名物的训释、赋体的演进历程、历代名家名篇、赋学文献推介、赋作题材考论等。该书视野开阔,脉络清晰,内容全面,分析深刻,考证准确,评骘精当,在赋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阐释正始玄风对论说文文意与文风的深刻影响 :此时儒家价值体系的动摇和玄学的兴盛、玄学家“校练名理”的逻辑训练以及清谈时对语言的重视 ,使论说文立论时能“师心独见”,论证过程“锋颖精密”,行文时讲究语言的优美和音调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南朝晋宋间的谢灵运重视赋的创作,我们可从一些零散的材料中窥见他的赋论:从他对赋的编纂和整理中见出他对赋的分析型思维方式的继承以及自觉对赋的总结和分类意识;强调“顺从性情,而以作赋”,并指出赋的功能主要是陶冶潜兴;赋在创作上重真实,尚“丽”“则”的倾向;认为作赋是不朽之事,提高了赋体文学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6.
由于玄学的影响,阮籍的游仙诗风格清远恬淡,与受名理学影响的曹氏父子游仙诗激昂豪逸的风格不同。阮籍游仙诗中的仙境是他追寻到的玄学的理想精神家园,而不是道教中的大虚幻境。阮籍游仙诗中的仙人并非道教中长生不死的神仙,而是玄学中理想人格——“常与俗人别”的最高级隐士。受玄学思想的影响,阮籍游仙诗有玄理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演绎玄理、引用玄学词语、引用老庄之典、对得道之高峰体验的具体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诗文创作大都与创作主体的思想境界紧密相联。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与思想特色,往往会在其诗文创作中表现出来。作为处于玄风盛行时期的文学家,嵇康的诗文创作中具有着强烈的玄学个性,在一定层面上显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8.
兴盛于魏晋的玄学,由于其重自然,尚超脱,主张顺应人性的自然,因而成为打开作家灵魂的钥匙,使六朝骈文在写景和抒情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促成了骈文在六朝的兴盛  相似文献   

9.
唐代赋学突出的特点是形成群体性批评态势。史学家们反对齐梁浮艳文风,却能推尊屈宋汉魏,评价较为客观。古文家则矫枉过正,对屈宋进行了不恰当的抨击。诗赋家之论主要是叙其作赋之缘由和大旨,是其创作中的感性体验。宋代赋论最为可观者在于骚赋研究,“祖骚宗汉”说成为后世古赋派最集中的理论层次。唐宋律赋研究涉及体制演变和创作方法,对清代律赋学派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基和王肃都是三国时期魏国人,是古文学派的经学家.在<诗经>学方面,王肃反对郑玄学说,王基是郑玄的学生,对王肃学说进行有力回击.王基对王肃<诗>学的驳难,是郑王学术论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魏正始年间玄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何晏是正始玄学的实际领导,他早年倡导绝对贵无论,晚年则转向王弼的相对贵无论,这和他与曹魏皇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正始玄学是中国化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弄清正始玄学的发展线索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意义非常之大。对正始玄学的支柱之一何晏的历史地位和思想轨迹之客观地去评价,对正始玄学的面貌就不可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始之音”一词含义甚丰、用法多样,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皆不止一端;“正始之音”可以用来表达“魏晋玄学清谈”、“雅正的诗乐传统”等含义;在文学史上,“正始之音”可以用来指“正始诗歌”,属于它的引申义之一,但是这一含义并非古已有之,而是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又需辨其源流。  相似文献   

13.
近一个时期来,唐诗学界多以杜诗为盛唐变体,故将杜甫别出于盛唐而归人中唐的见解,执此论大都提到学史的发展规律下予以说明。本以为:杜甫集大成的诗歌,在诗史上承前启后的伟大功绩,是盛唐所以为盛的最重要标志;杜甫底蕴厚重,气势磅礴的诗风,是盛唐诗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杜诗虽开启了中唐以下诗歌的新路,其诗风则与中唐,宋诗迥然有别,强将杜甫划入中唐有悖常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三大诉讼法均将证人证言与书证规定为各自独立的证据种类,二者之间也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诉讼实践中证人证言的泛书证化现象却相当严重。本文就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存在的弊端及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作者细读了丁放教授《关于"正始之音"含义等问题的辨析--兼答穆克宏先生》一文后,有些想法,写出来,供参考.作者在"正始之音"含义的理解上,坚持自己的看法;仍认为陈子昂《修竹篇序》中所说的"正始之音"是指风雅诗;仍认为曹丕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对以上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17.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赋”在上古都有特殊的涵义。前者指假物取类、长于修饰的文饰之语,后者指“不歌而诵”或“不歌而诵”的诗“。辞赋”的得名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不了解“辞”“、赋”的特殊涵义,对扬雄“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划分就不可能有一个透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玄学作为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其关于“名教”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深刻影响了魏晋士人的思想观念与人生选择。使魏晋士人的仕途隐逸观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晋袁宏《正始名士传》三卷,上卷曰《正始名士传》,中卷曰《竹林名士传》,下卷曰《中朝名士传》。盖佚于元。是书尚无辑本,今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郦道元《水经注》、《北堂书钞》、《文选》李善注、《职官分纪》诸书,采得佚文三十节,事涉十七人,分卷仍原书之旧。并考佚文史实、文字之正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