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照最优货币区标准对我国是否存在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基于VAR模型定量比较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面对统一货币政策冲击时的不同响应.最后,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效应是否存在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区域效应引起了理论界和决策界的关注。探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形成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提升货币政策的效力,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区域差异、经济周期、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和政府的博弈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从研究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的约束因素、适度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化央行大区分行体制改革、深化企业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货币政策效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的发展既需要有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也需要货币政策的调控,但外汇储备过多会削弱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实现预期的效应,就需要完善公开市场业务,对外汇储备进行多元化的投资,改革外汇管理制度,削弱外汇储备增长和货币发行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区际经济差距问题也日益加大,这种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平衡性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和紧缩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效应结合起来,来考察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力,有助于研究货币政策对区际经济差距造成的影响。运用面板模型这种计量工具,分别针对1984-1997年间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1998-2004年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展开的区域效应差异检验,发现紧缩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加上相应的区域效应差异,是造成我国区际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的重要原因。在缩小区际经济差异、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下,必须重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货币政策运行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近三年来首次加息。文章研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广东省区域经济的实施效应,并对实施效应进行影响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城乡人口结构差别和城市化的差别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分城乡的老龄化速度由农村较快转变为城镇较快且双双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城乡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增速双双幔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城乡的总和生育率降速双双慢于全国平均水平等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城市化的城乡人口差别效应;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充分关注城乡差别和城市化的城乡差别效应.  相似文献   

8.
外汇储备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内在的逻辑联系;外汇储备变动会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冲击,引起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进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希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出发,分析西部地区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和部门情况以及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效果,表明要提高西部地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应采取对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域化操作、建立西部金融中心,发展和完善西部金融市场、建立西部区域金融体系、加快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主要是以货币的基本职能为基础,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政府或货币当局通过运用一般性控制工具、选择性控制工具或运用行政手段与道义劝告,直接控制并通过金融途径来影响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其经济政策目标。这些控制工具、对经济的调控各有利弊,必须依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等其他宏观政策的协调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会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宏观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存在严重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并且越来越严重。文章基于我国1987-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错配减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据此提出了从减轻货币错配的角度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的内生性程度增强,从而使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效应趋于弱化,此外,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和制度弊端,金融市场不发达,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和我国居民的传统消费伦理观也是制约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货币政策效应的约束条件,不仅来源于货币领域,而且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各相关环节,通货紧缩时期,不是资本不足,而且滞留在为生产过程和银行领域的资本数量太大,货币政策是为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条件下,直接有效的投资扩张只能来自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解决经济运行所需要的流通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时期,中外贸易仍有较高速发展,洋钱在中国日益广泛流通。由于鸦片走私泛滥,致使中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逆转,白银大量外流。鉴此,林则徐提出自铸银币以抑洋钱,严禁鸦片以根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货币流通及商品经济发展的主张,为应对外来货币经济的挑战进行积极而可贵的探索,开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之先河。  相似文献   

14.
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何要逐渐淡出?“淡出”后的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与货币政策的联动方面会产生哪些“多米诺”效应?本课题着重研究并回答了与此相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谈出”对我国经济的间接与直接影响问题;二是近期乃至“十五”期间我国货币政策及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储蓄存款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国债利率以及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特点和其在现实金融环境中的形成及内涵,应将择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选择方向,从而有利于奠定货币市场的调控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危机蔓延深入,建立何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实现国民经济复苏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学家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从货币供应量逐步演变为利率,基于本国实际,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还存在一些障碍,需要一些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述我国金融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操作模式的变化沿革, 进一步分析我国加入WTO 后对货币政策操作环境的影响, 并对我国加入WTO 后的货币政策的操作模式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中央银行不断推进货币政策改革,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成就瞩目。然而,我国已加入WTO,对外对内日益开放,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发展,货币政策机制的不尽完善、缺陷日显:同时,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键的货币政策,目前市场资金充足,货币利率低廉,人民币汇率稳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这为我国进一步改革货币政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推进货币政策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论通货膨胀率不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率目标虽然有利于改变公众投资与消费预期,然而由于其处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末端,考虑到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不完善等原因,容易造成中央银行调控失当,因此通货膨胀率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