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理论为指导,对英国作家阿瑟·黑利的长篇小说《大饭店》节选片段《讹诈》中主要人物的话语权势关系变化进行了探析。通过分析该语篇的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称谓,揭示了语言模式的选择能够成功地阐释人物间关系变化的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欣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的角度出发,分别对男女主人公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的称呼的变化,不同情态副词的使用和对双方评价性的词汇的变化,分析小说《远离尘嚣》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关系的变化过程,从而为读者正确解读该小说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也说明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来解读文学作品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理论,通过对小说《呼啸山庄》片断人物对话的称呼和情态两方面进行分析,揭示语言模式的选择与人物性格的刻画及人物关系的描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蕴涵在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角度分析<儿子与情人>中主要人物的关系,证明语言学分析可以为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借助韩礼德语篇功能中对语篇发展最重要的主位系统,对美国女作家凯特&#183;肖邦的小说《觉醒》中主人公埃德娜从被动接受她的传统角色到主动与此作斗争的转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埃德娜不同觉醒阶段的主位分析,得出不同阶段的语言特征,是揭示主人公从被动麻木到积极采取行动的转变过程的有力依据。文章指出,主位系统不仅能成功地说明人物的变化过程;同时为小说的美学与文学意义提供并赋予更深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已成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角度来分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通过称呼和情态两方面的分析,揭示语言模式的选择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蕴涵在这部戏剧中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7.
功能语言学的系统功能理论认为可以通过语气系统来分析文本的"意义潜势"。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理论,通过对小说《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中人物对话进行人际功能语气分析,揭示语气功能在帮助深入分析作品人物关系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意义层次的作用,有助于深入地理解作者海明威的特色语言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8.
孔宝兰 《文教资料》2011,(25):47-48
应用韩礼德的人际功能语法理论进行语篇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语篇的层次上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本文运用该理论对《爱因斯坦的指南针》一文进行了语篇分析,从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两个方面来分析语篇的人际功能及其产生的效果,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希望通过该文章的讨论、分析,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10.
李娟 《文教资料》2012,(1):63-64
《玻璃动物园》是美国著名的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的著名剧作,故事中的人物充满了悲剧色彩。本文通过分析人物的内心困惑和遭遇打击后的觉醒,使读者认识到,在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中还充满了新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中篇小说《觉醒》的主人公埃德娜从被动接受传统女性角色到主动与社会传统作斗争的转变,可以发现及物性系统不但能够有效勾勒出人物的转变过程,还能具体说明人物的心理、行为变化。对及物性系统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解读作品的文学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现代女作家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在女性主义的语境下勾勒出一幅意义播撒的生动图示。解构主义批评先驱雅克·德里达的“异延”和“播撒”理论则为解读这部小说提供了贴切的视角。书中的女性专注于构筑一个封闭的异质性世界。性别权力话语的独奏被多声部重奏所取代,男权中心的缺失使性别话语意义在无限异延中趋于多元。  相似文献   

13.
《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同时也被学界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名篇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马兰德夫人一个小时之内的情感变化及其女权意识觉醒的过程,反映了作为一个沉默的反叛者追求自由之路的坎坷和艰辛,旨在揭露19世纪末美国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与束缚。  相似文献   

14.
美国小说家凯特·肖班的小说《觉醒》自1899年问世以来,评论家就对女主人公爱德娜的行为众说纷纭,对结尾爱德娜自杀的意义更是争论不休。尽管作者在作品中对女主人公的行为未加评判,但小说中的文本细节与作者本人生活背景和经历的比照体现出作品采用以“故事本身揭示真相”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新女性的激进对抗行为所持的虽不乏赞赏但更多是传统保守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5.
肖邦的《觉醒》是描写女性“自觉意识”的作品。该作品曾一度因无法被当时社会传统的道德所接受而被打入“冷宫”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六十年代再度兴起的“妇女运动”所带来的意识领域的变化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了肖邦和她的《觉醒》的真正价值———她对妇女道路的严肃探索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艾德娜不满足于无聊乏味的家庭生活,希望摆脱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种种枷锁,从最初的压抑和困惑走向最终的觉醒和反抗.艾德娜的觉醒过程经历了性意识觉醒、爱情观觉醒、人生观觉醒和彻底觉醒四个阶段,艾德娜痛苦的心路历程和觉醒过程,是女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和高校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活跃和备受人关注的一个领域,也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根据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的一些成果和动态,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和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形成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以来在世界文坛上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和作家,这其中十九世纪的著名作家凯特·萧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则是其优秀代表。小说从多方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通过分析文中两种修辞手法反讽和象征的运用,揭示了该小说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息。研究该小说对于研究世界女性主义运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侯银华 《海外英语》2011,(3):174-175
By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Kate Chopin and her achievemen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awakening of consciousness of the feminism of the protagonist in Kate Chopin’s The Story of an Hour. In the short story, the author uses many literary elements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s, especially the irony and imagery. This thesis uses those rhetorical devices to vividly describe the characters and to criticize the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