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谢肇淛年表     
谢肇淛,字在杭,号武林,长乐人. 徐蚴《中奉大夫广西左布使谢公行状》:"君天池先生以母浙产也,命其名日‘肇淛',字在杭,别号武林云."(《小草斋文集》附录)①  相似文献   

2.
行状,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它萌芽于汉代并不断发展,至宋代开始出现了长篇的行状作品,其中以苏轼的《司马温公行状》、朱熹的《张魏公行状》和黄干的《朱子行状》为代表。该文通过对这三大长篇行状的分析,着力探讨行状写作在宋代的成就和发展原因。  相似文献   

3.
吴梅字瞿安,又作瞿庵、癯庵,号霜崖、灵(支鸟),江苏吴县人。他的生卒年月日,龙榆生在其编选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词家小传中说得很详细:“光绪十年(1884)七月二十二日庚午生。……以民国二十八年(1939)阴历正月二十七日辛未卒于云南大姚县,年五十  相似文献   

4.
《新小说》出版时间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小说》通常被认为是创刊于光绪二十八年十月,终刊于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但现行的对前后共二十四号出版时间的判定中,有十三号的出版时间与实际不符,而《新小说》终刊的时间则是光绪三十二年七月。本文根据当时报刊上的资料,对这十三号《新小说》的出版时间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5.
清末小说家《扫迷帚》,二十四回,原载于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所出之《绣像小说》第四十三号至第五十二号;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所出之集纳性刊物《广益丛报》第四年第二期至第二十七期曾予转载;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年)商务印书馆曾印成单本发行。其作者署名为“壮者”。这位“壮者”究竟是谁?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中谈及《扫迷帚》,既认为“不能说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又认为“可说是晚清的一部最优秀最有着影响的启蒙运动的书”。建国以来研究晚清小说史的论著,有不少都讲及这部小说,并给予应有的评价。然而,对于“壮者”是谁的问题,却是至今还未见到有人明确作答。那么,到底是谁?据笔者推测,当是曾经参加过晚清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丁逢甲。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梨洲集外诗》实光绪三十二年 (13期)△《黄梨洲<行朝录>自序》实《国粹学 报》第二年第七册(19期),光绪三十二 年。△黄梨洲<孟子师说>题辞》实_光绪三十 二年《国粹学报》(19期)△《黄梨洲(行朝录>后序》实《国粹学 报》第二年第七册(20期),光绪三十二 年△《明儒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从祀孔庙 论》《国粹学报》34期,光绪三十二年△《黄梨洲象(附象赞)》《国粹学报》1 卷1期, 1905年△《明末四先生学说》邓实《国粹学报》 2卷3,13期,1906年△《黄梨洲集外诗》秉衡居士《文艺杂 志(扫叶山房)》8期,1915年8月△《…  相似文献   

7.
<正>一、《袁京卿日记传抄本》小识袁昶(1846-1900),字爽秋,号重黎,又号浙西村人。浙江桐庐县人,晚清政坛、诗坛著名人物。同治六年(1867)浙江乡试举人,其乡试副主考为张之洞,与张结下师生情谊。光绪二年(1876)中进士,分发户部,任学习主事。光绪九年(1883),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旋获传补。此后兼在总理衙门与户部两处办事。因通晓洋务、办事明练,获总理衙门大臣赏识,保举记名海关道,并于光绪十八年(1892)  相似文献   

8.
冯煦(1843—1927),字梦华,号蒿菴,晚自号蒿叟、蒿史,辛亥以后称蒿隐.金坛(今属江苏省)人.清代末年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学者、诗人.光绪八年壬午(1882),以副贡举于乡,十二年丙戌(1886)成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历官凤阳知府、山西河东道、四川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光绪三十三年了未(1907)五月,授安徽巡抚;一年后罢职.宣统二年庚戌(1910)起任查赈大臣.辛亥以后寓居上海,倡立义振协会,主办江淮救灾工作.中华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卒,享年八十五岁.著有《蒿菴类稿》三十二卷、《续稿》三卷、《奏稿》四卷、《誊稿》十六卷、《杂俎》四卷、《随  相似文献   

9.
夏曾佑(1863—1924年),浙江杭州人,字穗生,号穗卿,又号碎佛,笔名别士,为晚清数学家夏鸾翔之子,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授礼部主事。他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交往密切,为“讲学最契之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时务报》,他曾为之撰稿。光绪二十三年,夏曾佑离京至天津育才馆执教,与严复、王修植等创办《国闻报》,宣扬新学,鼓吹变法,认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不除,将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夏早年治今文经学,后又系统地接受了西方进化论学说,形成了他的“民智决定论”和“教育救国论”的文化史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应商务印书馆之邀,用章节体编写《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辛亥革命后,出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后调任京师图书馆馆长。1924年在京病逝,享年61岁。 《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是夏曾佑一生中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史学著作。全书分为两篇,4章170节,为章节体中国通史,于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二年(1904—1906年),由商务印书馆分3册陆续出版。夏曾佑鉴于中国历史古老悠久,内容繁富庞杂,而历代史书所记又是前后矛盾,歧义间出,难以达到鉴往知来的要求。因此,他撰写此书的宗旨:力求“文简于古人而理富于往籍”,“以供社会之需”。全书“总  相似文献   

10.
吕震南的《阶州直隶州续志》三十三卷,是光绪十一年(1885)中冬(十一月)开始纂著,到光绪十二年(1886)中秋(八月),“越十月而告竣”的。此志脱稿之后,更付雕刻,其原版当完工于光绪十三年(1887),或者是光绪十四年(1888)。他的书之所以名为《续志》,大概是由于上承葛时政的《直隶阶州志》(二卷),中继吴鹏翱的《武阶备志》(二十二卷),下增其两书所本无的近事因而标举的吧。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临洮张维撰著的《陇右方志录》,曾经著录吕志:“《阶州直隶州续志》三十三卷,存,原刻本,清光绪十二年,州人吕震南著”。后来,过了整整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1.
关于《马氏文通》的版本,何容在1937年6月24日天津《益世报》的《马氏文通的版本》中介绍了四种。但版本收集不齐,且出版日期、版面情况缺乏介绍。现根据上海市图书馆和部分高校藏书,系统补充介绍如下:(1)最早的版本是竹纸铅排线装,十卷分装十册,每卷自编页码,书面题《文通》,前六卷题“光绪二十四年孟冬”,后四卷题“光绪二十五年季冬”,即公历1898—1899年出齐,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2)绍兴府学堂教科书,光绪壬寅年(1902年)正月依马氏原书排印本锓木印刷。扉页题《文通》,封面写《马氏文通》,竹纸木印线装,十卷分装十册,每卷自编页码。(3)第三种甲辰年(1904年)十二月初版(后来再版的本子有写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秋瑾的生年问题,史学界有三种见解。其原因又大都是根据秋瑾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牺牲时的年龄,按旧历往上推算而来的。第一种见解认为秋瑾生于一八七五年。根据是秋瑾在湖州浔溪女校执教时认识的女友徐自华(即徐寄尘)在《鉴湖女侠秋瑾墓表》中纪载,秋瑾被杀时“年仅三十有三”。按虚岁往上推算,应生于一八七五年。此外,秋瑾的弟弟秋宗章在记叙秋瑾生平的《六六私乘》一书中,也说:“伯姊生于闽,时为光绪元年(即一八七五年)夏正十月十一日”。第二种见解认为秋瑾生于一八七七年。  相似文献   

13.
况周颐,咸丰九年(1859)生,初名周仪,因避宣统皇帝溥仪名讳而改为周颐,字夔笙,号蕙风,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少颖悟,矜才绝艳”(赵尊岳《蕙风词史》),“读名家词,往往倒背如流”(况周颐《蕙风词话》)。11岁中秀才;18岁中拔贡;21岁以优贡生中光绪五年(1879)乡试举人;  相似文献   

14.
一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语教学和教材的演变概况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始于清同治元年(1862)的同文馆。同文馆初设时专教外国语文,嗣后逐渐演变为综合性的高等学校,终于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合并于京师大学堂。在中、小学普遍设置英语课则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1902年有《钦定小学堂章程》《钦定中学堂章程》,1913年(民国二年)有《中、小学校课程标准》,1922年有《新学制课程纲要》,1929年有《暂行课程标准》,1932年有《课程标准》;此后再没有重大的改变,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述各个时期,在英语教学和教材方面,有的变动较大,有的变动很小,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阶段加以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15.
《观巴黎油画记》作者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又字庸庵,清江苏无锡人。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等国。本文选自《庸庵文外编》。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开篇点明年、月、日,是记叙文章常用之法。○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即公元1890年阴历闰二月二十四日。光绪——清德宗的年号。甲子——甲子日。古代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交相排列,来记年、月、日、时。这里的“甲子”是指日。余游巴黎蜡人馆。再点明人、地址、场所。一个“余”字,强调亲见、真实。  相似文献   

16.
《文史知识》1984年9月号上刊登一篇题为《从状元到资本家的张》的文章,其中谈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张迫于父命再次进京参加会试。他本来已无信心,却不料高中一甲一名,循例授翰林院修撰。”(文中重点系笔者所加)对于张在清季光绪甲午年高中状元一事,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在《青年一代》、《书林》等通俗读物上发表的一些有关张生平的文章也大都持类似观点,或者说他原来淡泊功名,或者说他那次参加会试本无信心,完全是任者个人超众的文才而春闱连捷,殿试夺魁。然而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  相似文献   

17.
提起北大,人们常常想到的就是蔡元培.在传诵蔡元培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其他一些同样为北大作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家,胡仁源就是其中之一. 胡仁源(1883~1942),字次珊,号仲毅,浙江吴兴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仙台第二高等学校.此后留学英国学习造船,从推尔蒙大学毕业后回国,历任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京师大学堂教员,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工科学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校长,教育部总长,唐山交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等职.编写了《中等应用力学》《机械工学教科书》,翻译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萧伯纳的《圣女贞德》.  相似文献   

18.
杨岘,字季仇,一字见山,号庸斋,晚号藐翁(66岁时以藐视上官被劾,归而署号曰藐翁).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卒子光绪二十二年(1896),为晚清书法名家,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金石小学皆极能事.又工古文,有《迟鸿轩诗弃、文弃》.杨岘17岁(1865)补博士弟子员,早年即治《春秋三传》,又治《三礼》,学问深湛.37岁(1855)秋,乡试中第四十名举人.38岁入京会试,此后屡困场屋,未得功名,壮年时  相似文献   

19.
因编纂《余姚市志·人物传》,查阅民国20年(1931)刊版的《民国余姚朱氏谱》,在卷17“录·家传”中发现黄宗羲写的两篇佚文:一为《明庠生惩庵朱君传》,一为《清诰授中宪大夫云南大理府知府湛公宋公传》。《民国余姚朱氏谱》编纂者朱元树(1880~1946),字致棻,号敏人,余姚城区太守房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余姚人称“末代翰林”),后留学日本法政大学,三年后回国。历住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  相似文献   

20.
《豫报》杂志是河南留日同乡会在日本东京集资创办,由《豫报》社编辑发行的。1906年12月创刊至1908年4月底停刊,共发行六号。其原定为月刊,每月三十日发行,但一直未能按时出版。其中第二号在1907年1月14日(光绪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