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最主要的两种教育,如何使这两种教育达到1+1〉2的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好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工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向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教育效果就越显著。班主任如何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工作统一战线合力呢?这就要求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  相似文献   

2.
家长忽视对进入高校学习子女的教育,高校淡化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学生希望摆脱家长约束的主观意愿导致高校家庭教育缺失;加强高校家庭教育工作,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各方互动,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3.
王熬 《甘肃教育》2014,(21):69-69
正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在校表现,还要做好同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不但是必要的,同时它还是一门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家长联系卡是班主任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情况、为学生家长提供家教知识和方法、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意见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沟通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运用好家长联系卡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如何才能运用好家长联系卡呢?一、突出...  相似文献   

5.
如果学校教育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可,一个学校不可能有良好的声誉;学生的教育,如果缺失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自然要大打折扣。可见在学生的教育中,老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多么重要。作为班主任,理应主动架设沟通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与家长交流沟通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和家庭联系密切,二者达成共识,在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将有效的发挥教育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家访则是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的有效途径。  一、家访能够增进联系,实现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没有家庭的协助教育,学校教育是办不下去的。”可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支持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阐明学校的办学宗旨及发展前景,可拓宽办学路子。使家长对学校充满信心与信赖。前段时间,因从体…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浙江杭州市紫荆花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家长的培训,学校成立了家庭教育站,积极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家校教育合力。开学伊始,该校举行了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家庭教育站站长介绍了学校发展规划、教师素质、学校培养目标,讲解了孩子入学后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鼓励新生家长注重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保持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培训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肯定.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这是对学校在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方面提出的较高的要求.如何落实中共中央的要求?如何主动地把家长吸收进来参加学校的德育过程?我校的教育实践证明,举办家长学校是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现今小学生德育过程中,有许多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沟通缺乏而出现德育缺失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家长和学校德育工作者认识到相互沟通的必要性,而家访是家庭、学校沟通的主要方式。要做好家访工作,存在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以发挥家访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0.
沙市中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起步早、组织全,特别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成绩突出,为提高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思考:改变孩子,家长必须先改变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但家庭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家长学校在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作并形成合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如何搞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这是社会和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崭新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教育过程。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使学校教育向校外延伸。要依靠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社区委员会,校外德育辅导员等各种社会性的青少年教育组织和其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构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对教育合力的理解存在误区。学校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充分和主动发挥学校教育在"三结合"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主动联系每位家长共同教育,尽量消除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教育合力理解存在的误区,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机制,充分发挥教育合力,努力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全方位的教育环境。明确这三者的作用和关系,学校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前言伴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家校沟通越来越成为教育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架设更有效的家校多元化沟通桥梁、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和谐德育环境的建设,对于满足家长对学校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和提高教学工作透明度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的  相似文献   

15.
召开学生家长会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达到在教育方向上保持一致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切磋对子女教育方法的难得机会。所以,学生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开好学生家长会,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议班主任在召开学生家长会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克服会议的盲目性,注重会前准备班主任在开会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不能盲目被动地与其他班级凑热闹,走形式,将家长会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应付地完成。班主任在召开学生家长会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家长思想素质、文化程度、教…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众多农村学生家长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时.常常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相互配合,只有我们学校老师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指导家长、教育家长和帮助家长提高素质的重任,才能形成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才能使学生家长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并更好地发挥其教育能量,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7.
随着"90后"大学生日益成为高校的主要群体,他们在心理上、生活上的独立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表现出对家庭父母更为强烈的依赖思想,而目前学校传统的过于单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已经无法适应"90后"大学生群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学生家长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让被弱化的家庭教育发挥出其积极的教育作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现状:喜忧参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都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优势,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于2002年1月,对新乡市二中、河师大实验中学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09份,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家庭教育可谓喜忧参半,并不能很好地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其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一、家庭教育的现状1.令人欣喜的两个方面:①绝大部分学生家长能够重视家…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要建立统一战线,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一般都远离学校,而现代通讯又比较发达,所以,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形式一般是电话家访、书面联系和召开家长会等.……  相似文献   

20.
潘俊平 《文教资料》2009,(35):134-135
家庭教育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积极联系.让家庭教育有助于学校教育:坚持与家长加强信息交流,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建立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在联系中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促使家长分担教育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