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略论高等工程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左健民穆锡一重视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这是当前世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趋势。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其基本着眼点都在于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  相似文献   

2.
略论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上世纪 80年代初以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先后经历了教育体制、专业设置、教育制度、培养模式、教育评估、教育管理、教育观念、教育规模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现在这些改革还在继续和深入发展中。不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发展 ,也不论大学的理念怎样更新、大学的职能怎样扩展 ,“育人”始终是高等工程教育最重要的职能 ,“教学”永远是培养人才最主要的渠道 ,“教学改革”必然是各种教育改革都要落到实处的基石。这是因为任何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社会——学校教育——教师学生——社会”这一需求链的关系 ,而这些…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南京理工大学赵敏张明燕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我国政府在制定跨世纪经济和社会长远规划中,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正确抉择。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4.
美国工程研究中心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工程研究中心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丁志勇,曾晓萱,侯世昌一、ERC应运而生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典型课程除科学、数学和与特殊工程学科有关的内容之外,还包括制图、制造实践和设计、工程伦理学等。教师则通常是那些已获众多工业经验、转而从事教学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化是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系统分析了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化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化不足的表现和原因,并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与实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受到我国教育界和工程界的广泛认可,其中的专业认证标准是整个认证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与我国目前整体的专业认证环境进行了对比,找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合理、科学、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和标准,提出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经验,制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原理,在指导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在不同时期对“教劳结合”这一原理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曾导致50年代末用过量的简单体力劳动冲击系统的理论教学;70年代用“学工”、“学农”取代学校教育;80年代学校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重新抬头。为了坚持“教劳结合”的正确方向,避免重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教劳结合”的原理,探索适合国情的“教劳结合”的内容、形式和途径。为此,本文就目前如何深化对“教劳结合”的认识,以及高等工程教育怎样贯彻“教劳结合”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CDIO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以培养下一代国际化工程师为目标。本文介绍了CDIO的内涵和特点,结合汕头大学工学院实施EIP—CDIO改革的实践,提出了CDIO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人才观的发展与演变,总结了科学人才观的形成过程,根据科学人才观的内涵和理念,阐述了树立科学人才观对教育的指导作用。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引、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简述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内涵及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体系结构、内容要求,为高等工程教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高等工程教育的大工程观,是以责任意识为导向的操作综合、价值综合和审美综合的统一;思维整体性和实践可行性的统一;工程与科学、艺术、管理、经济、环境、文化的统一。21世纪的工程人才必须具备工程知识、设计、判断、协调、知识更新等六大能力,要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生管理、教师队伍、文化建设、对外合作六个方面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进行适应性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以技术主导的21世纪,工程教育前移、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工程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介绍了美国K-12工程教育的现状,从工程课程、课外活动、工程学校三方面分析了K-12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途径与方式,并针对我国工程教育现状,提出了大力推进中小学工程课程、改革中小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积极开展中小学课外活动、中小...  相似文献   

12.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迎接新工业革命的挑战,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并以此引导和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成果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已有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至今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模式,而且已证明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本文介绍了成果导向教育的基本思想及特点、实施原则及要点,并对成果导向教育和传统教育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应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  相似文献   

13.
美欧日高等工程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代社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评估开始跨出国界,趋于建立国际互认机制。本文以美国的ABET、欧洲的FEANI以及日本的JABEE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其评估的特点与内容,探讨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度重视工程教育,是各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随着教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从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出发,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工程教育国际化,加强教育创新,加强产学研教育等方面作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范围知识经济的逐渐兴起 ,科技进步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不断加速 ,以及交通运输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我国铁路运输业正面临着一次产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经营方式转变的历史性挑战与机遇。铁路运输业要想在 2 1世纪创造新的辉煌 ,必须把开发人力资源放在战略地位 ,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而人力结构的优化调整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在办学规模、教育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战略性的调整。本文以人力结构为中介 ,从知识经济和铁路运输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对人力结构的影响入手 ,探讨人力结构优化调整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一、…  相似文献   

16.
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改革目标之一、本文从工程人才的历史发展谈起,对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职责和特征做了比较分析,并对如何培养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各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与日树日比,在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发展规模、认证标准、认证程序与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着若干异同点。日本作为第一个加入《华盛顿协议》的非英语国家,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分析这些异同点,对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论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岩 《江苏高教》1997,(5):44-46
论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卓岩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与科技竞争的日益加剧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必将发生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面对曙光初露的21世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应采取何种模式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教育界正在...  相似文献   

20.
一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理论观点可概括为: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针、发展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它不是把发展归结为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它把具有能动性的行为者或活动者作为建构发展理论的出发点.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要求,强调生态文明.它把人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社会发展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位的根本原则,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