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刹文章长风,已喊了很多年,但目前,报、刊、台的文章冗长之势仍是愈演愈烈。读者、听众怨声载道,编辑、记者叫苦不迭,领导强调再三,都在呼吁:文章短些好! 现代信息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益。人们通过报、刊、台等新闻媒介获取信息与更新知识的时候,也都希望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饱和的信息和知识。然而现实情形却很难满足人们的这一愿望,究其主因,是受“文章不达意,言寡难通情”、“长篇大论有水平”的观念束缚,导致作者无法真正摆脱冗长文风。  相似文献   

2.
在法国里昂曾举行过一次体育报道竞赛,内容是报道当地一场足球比赛。参加报道竞赛的职业记者和业余新闻爱好者有1100余名,而头奖却被一个名叫纽隆的无名小辈夺走,获得了1.5万美元的奖金。 纽隆是一名刚满21岁的银行职员,这是他第一次写体育新闻稿。所有职业“选手”大都绞尽脑汁,花了大量篇幅报道那场比赛,而纽隆则以“嘘嘘──0比0”这仅6字的文章夺得了最佳报道奖。 竞赛评委会主任在解释评奖结果时说,纽隆的报道用最简洁明快的手法报道了比赛情况,同时又给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思考与猜想,因为那场球踢得实在太平常…  相似文献   

3.
短些,再短些     
话说得短说得简要,不是一件易事。我回想自己说过的许多话,重看写过的什么文章,先叫我难过的就是既不简又不要,想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老格言果然不错。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延安反对党八股的大会,原先就叫压缩大会。四年半了,压缩尚未成功。那次引的鲁迅的话,“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依然是我们的警钟。  相似文献   

4.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6,(10):35-35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需求量倍增,读者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丰富的信息。所以,信息越快越好,越精越好。在报业竞争进入“厚报时代”、“读图时代”、“读题时代”的今天,报纸已成为快餐式消费品。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对报纸选择的苛刻要求。短新闻无疑是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报道好形式。然而,随手翻阅时下的报纸,却会发现短新闻极少,相反,许多面目可憎的长文章占据着报纸的版面。在这些长文章中,有的是用长导语、长背景、长过程,掩盖了主要的新闻事实。造成新闻短不了的原因何在?从主观上来说,有些人认为,长的文章分量重。这是…  相似文献   

5.
每天,报社编辑部都要收到来自记者和通讯员的大量稿件,稿源充足、从中挑选较好的稿件进行加工、润色,是编辑乐此不疲的高兴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长期困扰着编辑们,这就是新闻稿件总是写得太长,明明几百字可以写得很好,却要冗长到上千字。一篇人物通讯,偏偏写成这个人物的传记;一篇工作报道,偏偏写成方方面面的工作总结:一篇会议消息,偏偏写成会议材料的全面摘抄,总觉得稿子写短就显不出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昱鑫 《新闻窗》2011,(2):84-85
长篇大论的深度报道、典型报道在当今报纸日益见多,作为重大典型,大篇幅、轰炸式地进行宣传报道,本也无可厚非,也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只是生活中的极艳的几朵“红花”,生活中更多的是“绿叶”,是平常而又让读者想知的“信息”。因此,读者在赞誉“红花”之余,同时也常常感到:长新闻太多,短新闻太少,信息量缺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都市类报纸尤其是晚报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大。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这就要求晚报要更好地发挥信息传播、社会动员、舆论引导、文化传承、娱乐供给、服务提供等几方面的功能,更深入广泛地吸引受众,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我们新闻媒体的功能之一就是发布党和政府的重要信息。但如果我们的电视新闻简单地为了宣传而宣传,内容和形式枯燥、单调,不顾及现今广大受众态度和需要,那就收不到好的传播效果。事实上,新闻节目完全可以采用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形式来适应受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信息等量的新闻,受众都喜爱精短作品,好比吃面筋比吃面好一样。 面筋比面好,是因为面筋是面的精华。受众喜欢精短新闻。也是这个道理。受众需要的是新闻最本质的东西。而不在于它的篇幅和规模。用最准确、最生动和最节俭的文字,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新闻中最本质、最有价值的东西反映出来,这就是精品。  相似文献   

10.
报纸的“卖点”就是读者的需要。人们看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当今社会中各个方面的最新信息,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广播、电视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因特网又接踵而至,人们可以从多媒体上获取新闻信息,报纸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势逐渐减弱。在  相似文献   

11.
田小华 《军事记者》2010,(10):71-71
唐代诗人贾岛有句流传千古的名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我经常用这首诗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社会中,电视是一种较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而电视新闻的出现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电视传播的传统格局。既方便了受众获得信息,又提高了受众获得信息的速度。如何使电视新闻具有吸引力,使受众对电视新闻产生浓厚兴趣,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其关键。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要点的分析,以期能对广大从业人员更好地编辑制作电视新闻有所帮助,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信息需要量加大了,他们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丰富的信息。所以,信息越快越好,越精练越好。彭真同志曾说过:新闻要写实的,文字要精练,要学会写铁块式的新闻。在国外,媒介能否向社会提供短小精悍的文章,已成为关乎他们生存的问题。近几年,美  相似文献   

15.
最贴近城市市民生活的晚报能否吸引受众的眼球,除整体风格和“好看”的内容外,很大程度取决于读者拿到报纸的“第一印象”和“第一眼”感受,也就是晚报的版面视觉效果,而这个视觉效果的关键就是新闻图片的运用。读者透过版面上有视觉惊喜和视觉冲击的“新闻图片”,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以及这张报纸的特色与个性。  相似文献   

16.
晚报和日报除了出报时间不同这一区别外,差异主要有三点。其一,整体版面风格不同。日报一般是对开大报,文章篇幅较长,版面编排齐整有序,给人感觉端庄严肃;而晚报大多是四开小报,文章短小精悍,版面活泼富有节奏感。其二,内容结构不同。日报以硬新闻为主,娱乐消遣的软新闻为辅;晚报则相反,以娱乐消遣类的副刊为其龙头产品,补日报之不足。其三,新闻写作方式不同。日报以其大文章和深度报道见长,整个版面往往只围绕一件事情进行报道,风格硬朗;而晚报则将新闻“软化”、“短化”,版面就像一个大拼盘,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读者信息需求差异的不断扩大,受众市场呈现出逐步分化离散的"碎片化"状态,拥有相似生活形态的受众逐渐重新聚集,最终形成分众群体。在这一形势下,分众化传播成为优化信息、规避信息同质化、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于是各类媒体纷纷实行分众化,特别是晚报、都市报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开设白领专刊、女  相似文献   

18.
汝平 《新闻世界》2014,(7):21-22
本文通过分析《新安晚报》《亳州晚报》2014年高考报道呈现出形式的戏剧化、内容的时尚化风格,阐释说明"信息重组的都市化风格"的意义。都市的瞬息万变需要媒体随时嗅到受众信息需求的心理变化,其中观念的创新为首要环节,信息重组为必要手段,而信息传播的最优化是都市新闻始终不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受众对财经类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不仅全国性的专业财经类媒体迅速成为传媒发展的新亮点,各省市的综合类日报、晚报、都市报的财经力度也空前加大,成为报业竞争的又一重头戏.在这一竞争格局下,如何巧妙而准确地定位、寻求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空间是财经报道绕不过去的话题,我作为<燕赵晚报>财经部记者,就自己的感受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陈旭钦 《新闻记者》2001,(10):37-39
我 国的晚报目前仍保持着发展势头。但由于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和多元化的休闲方式 ,已经使受众进入“分众化”传播时代 ,传媒的“窄播”趋势日益明显 ,不少人远离了晚报。如何营造“媒体社区” ?这不仅关系到晚报的特色定位 ,同时关系到晚报的可持续发展 ,更是传媒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晚报营造“媒体社区”就是倡导这么一种理念 ,“社区”的建设者———报人 ,与“居住者”———受众一起互动 ,报社真正敞开“社区”大门 ,使“居住者”对他们所居住的“社区”有认同感 ,呈现一种开放式办报的新气象。一、“媒体社区”概念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