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次听课中我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学生连续两次回答(都说错了),得到的都是教师责备的眼神,至此后面的教学中这位学生没有再举手。这使我想起:课堂上,一部分些学生很少发言,是否与我们不够注意对他们出错的评价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出错时,教师怎么评价才比较恰当?调查:你很少发言是因为……如果注意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低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很踊跃,而中高年级特别是高年级课堂上发言的学生总是那几个“尖子”。这是为什么?随着年级的上升,学龄的增长,一些同学渐渐变得不爱发言,这又是为什么?这是否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评课活动中,有位专家引用了美国《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这样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中必需经过一番“折腾”,才能使学生学到某某知识。我认为,开展探究式教学用“折腾”这个词很形象、生动,它基本反映了在实行新课程标准时,教师与学生应努力达到的一种课堂局面。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言更为重要。作为老师,千万不能漠视学生的回答,应该对学生的回答作一个客观、公正、激励的评价。即使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满意的答案,那也不能置之不理或是敷衍了事。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一位老师上的是五年级的《我若是小小鸟》,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我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沈丹 《广西教育》2013,(45):69-69
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评价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及时、客观地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的定性评价。但是在当今课堂,有两种不太正常的评价现象:一种是一味地表扬鼓励,即使是非常一般性的回答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也来个“你真棒”;再一种就是忽视课堂评价,对学生好和不好的表现统统视而不见。这样的评价手段都是不可取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数学课堂评价作出一些简单的思考,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6.
善讲,是我们很多老师共有的特点。文科爱讲,理科爱讲,中学爱讲,小学爱讲,据说有的幼儿园老师都有讲瘾。有一位幼儿园阿姨向一位“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家长告状:你的孩子不认真听讲。这个孩子只有三岁。很多教师离开了讲,似乎就不是上课,就不会上课。 课堂本应是学生的学堂,为什么教师总要主讲甚至独讲?有一个人所共知的道理:学习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更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课堂教学改来改去,教师主讲课堂的局面总没有多大改变,这是为什么?在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听课,让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节初中语文听说训练课。在我听课的同时,正好学校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他们用了一种新方式: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而后看录像评课。课堂上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就开始了大量的听说活动,课的效果不错。让我疑惑不解的是,摄像机的镜头总是对着教师,而不管教师讲课还是不讲。尽管学生有那么多的学习活动,还  相似文献   

7.
在校语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促进;由课堂的管理转化为引导;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评价,都过于重视对教师的评价,把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意见。一节课只看教师“表演”是否到位,而不管学生是否真正学到知识。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价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呢?我认为应符合以下标准: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更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所以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不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现象,一堂课下来,总是“好”声一片。学生处于成长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教师多激励少指责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教师过度的激励性评价会造成学生自我感觉太好,对学习、工作的困难性产生低估,使激励性评价贬值,也会使有的学生经不起批评和挫折,稍不如意就情绪低落。所以我认为,否定性评价对于任何一堂课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有效、适度地使用否定性评价呢?一、否定性评价,要体现“尊重鼓励”的原则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操作时,要以尊…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听课中注意到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几次评价,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片断一: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习制作"我的爱好"幻灯片,当学生初步完成一个任务时,教师选取了两幅典型作品进行演示。师:这幅作品做得好不好?生异口同声:好。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语文课,一位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她),他(她)会十分高兴,但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便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从教20多年来,第一次遇见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而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踊跃极了,几乎每个人都举手发言。当我给出“精”字组词时,其中的一个女孩把手举得特别高。于是我便让她作答,她大声地组了个“精子”。这时我看到班上没有什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一次集中听课时,无意中发现上课的几位教师在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学生的“意外”问题时,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做法。回忆曾亲历的各种“突发”事件,我觉得这种方法几乎成了我们教师挡住学生突然性问题的不败盾牌,现已被许多教师效仿并熟练地运用着。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在国内教育界尽管时间不太长,却迅即成为广大教师关注和实施的课题。相对于传统的教与学方式而言,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理念当需新的认识相适应,其中,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地位的认识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在笔者组织的《古镇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课题的实施中,有学生当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清末著名思想家王韬书房取名“蘅花馆”,寓意何在?自认为对乡土历史研究较为深入的我一下子被问住了,茫然不知所云。据在太仓高级中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51.4%的教师有过回答不出学生问题的经历,许多老师在走进教室的时候脚步也不那么轻快了:“过去,我对学生提什么问题有90%的把握,可现在,连10%都没有了。”研究性学习正悄无声息地改造着传统的课堂,唯我独尊的教师优越感已遇到了危机。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疱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上,北京市的孙贵合老师执教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渴望与兴奋,至今想起来还让我激动不已。是什么让我这么激动?是什么让我如此痴迷?我想,主要是缘于教师精妙的教学设计,缘于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及时捕捉,更缘于教师"创造"了生生对话的课堂。教师让学生把一条画有长16厘米线段且带有刻度的透明胶片剪  相似文献   

17.
蓝岚 《中学文科》2005,(5):25-25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是作为知识和经验的接受者存在教师必须以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因此,相当多的教师往往把自己比作演员,而把学生比作观众。那么,改革课堂教学,是不是就是让学生当演员,教师当观众呢?那么我认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谁都可以是演员,谁都可以是观众。关键在于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山水  梁金 《中国教师》2013,(6):24-27
<正>一、在教学相长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中国教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直都是关注的焦点,过去的体育课堂常常是"放羊的课堂",您是如何看待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呢?体育课是如何体现"教学相长"的呢?孟文砚:我认为在任何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备受关注的。第一,教师的责任感是体育课  相似文献   

19.
一、我为什么用自己写的文章上课?作为教研员,这些年来,我以研究的方式来参与课堂教学。我坚持每星期至少一天深入课堂听一线教师上课,每学期至少一次执教大市层面的公开课。无论是听课还是上课,我都主张"教师带着学生从教材走向课程资源,从课堂走向日常  相似文献   

20.
一次,听完一节公开课《昼夜交替现象》之后,我问学生:这节课中,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说是模拟实验,也有学生说是自己上台展示。我追问:老师讲过什么还记得吗?好多学生居然说不记得了。这让我大吃一惊:是教师讲得不好还是学生开小差了?在一节公开课中,这两个原因都不能成立。那么是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就获得越多呢?在科学课堂上恐怕不是这样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吧。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后来我又做了多次调查,问了学生类似的问题,结果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我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