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的赋学理论,继承的是元祝尧的古体赋观,表现为复古派与反复古派的交相论争。明代后期,出于对中期赋学倾向的反拨,推尊汉魏六朝赋的赋选和赋论家开始出现,表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的寓言杂文,假托动物、植物虚构故事,表达对世事人生的讽刺和批评,鲜明地表现了对六朝咏物赋的学习和借鉴.中唐文风通俗化趋向与魏晋赋风相似相通,使柳宗元在前代文学俗化成果中吸取营养和借鉴成为可能和必然.柳宗元寓言杂文和六朝咏物寓言赋,都摆脱了先秦寓言说理工具的辅助角色,而成为独立、完整、成熟的寓言文学形式;柳宗元的寓言杂文距先秦寓言远,却与六朝寓言咏物赋相当接近,其间的借鉴承传关系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著作,它的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之文学,从骚体到汉代骚体赋再到六朝赋一路走来,继承与创新并存,到了王粲的《登楼赋》,无论从内容还是体式它都表现除了一种楚辞精神的回归,是楚辞精神在发展继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复兴,也因此成为了六朝赋之典范。  相似文献   

4.
才学化是六朝赋创作中的一种普遍追求,南朝赋有着较为典型的才学化倾向。"人的觉醒"与"赋兼才学"是南朝赋形成才学化倾向的根本原因。六朝时期新兴的社会思潮"人的觉醒"与传统的赋学观念"赋兼才学"叠加在一起,使六朝赋的才学化特征比汉赋突出;"人的觉醒"促使六朝士人努力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才情,促使赋家在赋的创作中运用种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出超人(包括前人)一等的才学,故南朝赋的才学化倾向比魏晋赋典型。  相似文献   

5.
魏晋是送别诗趋向成熟的时期,是六朝送别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对六朝乃至唐宋送别诗有很强的示范意义。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构示范性,表现为形式上采用多章结构与组诗结构;题材示范性,表现为内容上大量以公宴、赠答、玄言等题材抒别;动机典型性,从应制与集体赋作导致大量的同题赋别现象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六朝时期诗与赋的发展状况处于"一种过渡折中状态"。为了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六朝赋家不断地改进作赋的方法,使得赋作逐渐具有了诗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赋作之抒情化,赋作形式之诗化以及赋作修辞格选用之诗化。这使得赋体克服了自身的结构性危机,恢复了生命力,使得其在新的文化环境下得以复兴。  相似文献   

7.
从辞赋主题学角度来说,隐逸赋就是描写有关隐逸文化内容的赋作。本文以隐逸文化原型为理论依据,将汉魏六朝隐逸赋分为五种类型,即儒家隐逸赋、道家隐逸赋、佛家隐逸赋、墨家隐逸赋和法家隐逸赋。汉魏六朝隐逸赋绝大多数是抒情小赋,不仅题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在表现手法、艺术形象以及结构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虚妄与辉煌——论六朝散文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观照六朝散文,可以看到其中寄寓着纷繁涌动的生命意识。其生命哲学大体表现为:物质主义生命观、儒家伦理价值生命观、道家自然哲学生命观。六朝士人体味了生命的极度卑微与极度尊贵,在生命的自戕与自赎中,使生命或走向虚妄或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9.
五七言诗体赋是六朝初唐文坛常见的文学现象,以诗体赋为代表的骈赋与其他骈文、辞赋相比呈现出新的文律特征。以六朝初唐五七言诗体赋为研究对象,分析诗体赋的基本特征,对其中五七言诗的句式和声律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并与近体诗律要求相对照,对比诗句和骈文对句的句法差异,考察文人从诗赋两种文体对近体诗声律的探索,从中寻绎出六朝初唐诗赋、骈文融合的文体意义。安史之乱前后及中唐时期随着儒学变迁与古文运动的兴起,明道文章观成为主流,诗体赋呈现律赋与古赋的分化与转型,诗体赋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汉魏六朝动物赋为素材,从体物、写志、说理、言情四个方面着手,探讨动物在赋中的内涵与要义,以求达到对赋作和赋家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1.
"四杰"骈赋不独在思想境界与哲理内涵与六朝骈赋相异,而且其骈赋自六朝齐梁之律化风尚开启以来,并受本朝律赋文风影响,较六朝骈赋律化更为明显,在用韵、格律和抒情化方面都较六朝骈赋又有不同.实为异于魏晋而独标的赋风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六朝赋在汉赋成熟的体式的基础上,追求“体物”之妙,即要求赋美丽、写实、巧似。六朝诗歌在这种强势体的影响下,表现出赋的许多特征,铺陈手法的运用、对偶等形式技法的借鉴正是这种倾向的外部体现,究其实质则是诗歌审美趣味向赋的靠近。  相似文献   

13.
作为汉魏六朝赋的一个重要门类,音乐赋承载并阐释了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从共时性的视角来看,音乐赋体现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宇宙品格和伦理内蕴;从历时性的视角来看,音乐赋又阐释了音乐文化从教化到娱乐、从道德美到艺术美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4.
六朝是咏物抒情小赋繁荣的年代,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描写异域动植物、器物的异域名物赋。受社会环境、文学思想及作家的性格命运等的影响,六朝异域名物赋体现出托物言志、搜奇猎异和展示文采三种文化心态。六朝异域名物赋具有极重要的文学价值、地理方志价值及史书的价值,探究六朝异域名物赋的文化心态,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影响文学创作的因素,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及它所体现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汉魏六朝赋的一个重要门类,音乐赋承载并阐释了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从共时性的视角来看,音乐赋体现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宇宙品格和伦理内蕴;从历时性的视角来看,音乐赋又阐释了音乐文化从教化到娱乐、从道德美到艺术美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6.
宫体赋是指梁朝宫体诗人创制的赋作,它代表着六朝骈体赋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从宫体赋的界定、宫体赋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宫体赋的内容以表现爱情题材为主,与宫体诗重“艳情”内容相比,多咏物寄情,具有清新自然的特点。它的艺术形式虽然具有“骈体”的基本特征,但在音韵对仗、隶事用典诸方面自具特色。宫体赋对唐代律赋发展、唐代诗歌的形式技巧以及唐诗文审美意象创造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在汉魏六朝诗歌中得到了相对集中的表现。人生如寄的悲哀、季节流易的敏感、历史变迁的观照,化作诗人们对提高生命浓度的渴望、对延长生命跨度的追求以及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参悟。这一切使得汉魏六朝诗歌具有了永恒的魅力并在诗歌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汉魏六朝音乐赋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汉魏六朝赋的一个重要门类,音乐赋承载并阐释了古代音乐化的丰富内涵。从共时性的视角来看,音乐赋体现了传统音乐化的宇宙品格和伦理内蕴;从历时性的视角来看,音乐赋又阐释了音乐化从教化到娱乐、从道德美到艺术美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的辞赋,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情感上,既深于亲情、笃于友谊,又明于哲理、富有机趣。风格上。则怨而不怒、婉而多讽,境界高而趣旨远,文辞美而格调雅。他以高古之文,改变了六朝赋体的艳丽之格,成为宋代文赋典雅派的代表人物。其在赋史上的地住,并不逊色于欧阳修和苏轼。  相似文献   

20.
庾信抒情赋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杰出的赋家。他的赋作,在六朝的文坛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举足轻重的,正如清人评云:“其骈偶之文,则集六朝之大成”。尤其是他的抒情赋,在表现境界的拓展、意境的创造、形式的开创等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首先,庾信抒情赋的贡献在于开拓了赋的表现境界。 抒情写志的赋作在东汉中后叶以张衡的《归田》正式拉开了帷幕,此后涌现出了一批作家,形成了赋的创作的新潮流。这些赋在内容上主要是针范朝政、抨击时弊,抒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建安时期,抒情赋日渐盛行,不仅数量上日益增多,在题材上也大大扩展。综合起来看,这时的抒情赋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其一是景物抒情赋,例如王粲的《登楼赋》;其二是关于爱情婚姻的赋作,如曹植的《神女赋》;其三是抒写征行之感的赋作,如曹丕的《述征赋》;其四是咏物抒情赋,如称衡的《鹦鹉赋》等。这时期的赋家亲身经历了社会动乱、颠沛流离,亲眼目睹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因此,建安时期的各种题材的抒情赋和此时的诗歌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时代矛盾,抒发真情实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