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83年,这一年冯友兰先生与金岳霖先生都到了八十八岁,冯先生题联一付,贺金先生寿,这上联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下联是“论高白马道超青牛”。“米”字可分解为八十八,故八十八岁有称为“米寿”的。“茶”字可分解为廿和八十八,故一百○八岁称为“茶寿”。上联表示祝贺,并以茶寿相期;下联是指金先生的学问。公孙龙著有《白马论》,“论高白马”是说金先生逻辑分析的水平高于公孙龙。青牛指老子,金先生有《论道》一书,这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的一部著名形上学著作,“道超青牛”是推称金先生此书可与《老子》相媲美。  相似文献   

2.
柳田先生《古尊宿语录》在中国已由国家书局正式出书,这是继民国二十年圆瑛所出影印本后、六十馀年来第一次出版发行的国家级图书,是武汉大学教授萧父先生和吕有祥君点校的。六十馀年来世界多变,我们国家还经历过一场抗日战争,民国板早已不存。我曾向上海圆明讲堂询问,也在宁波阿育王寺寻觅过,均未见。《古尊宿语录》我在抗战时期就想找此书,找了半个世纪,直至此次点校本出,始得通读全书。我曾与萧父先生通信讨论这部语录的刊刻问题,有一信刊于中华书局《书品》上。后来萧先生将先生的《古尊宿语录考》日文本寄给我,拜读以后,方…  相似文献   

3.
<正>我个人认为,张正明先生在楚学研究方面所作的开拓有三个标志。第一,张先生写了第一本《楚文化史》,这部书如果仅按出版时间来说是大陆的第一部,但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国内外的第一部。说它是大陆的第一部是因为台湾的学者文崇一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写了一部《楚文化史》,但是由于那个时候海峡两岸音讯不通,文崇一的《楚文化史》并没有在大陆得到传播。198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先生的《楚文化史》,从  相似文献   

4.
《校雠广义》感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80年六、七月间,程千帆先生在山东大学讲学,除了讲授《关于治学方法》外,为中文系和研究生开了一门“校雠学”的专题讲座,讲了将近七、八天。听讲的人,挤满了一座阶梯教室。山大图书馆古籍部的同志、山东省图书馆特藏部的同志、山东省博物馆保管部的同志,全都赶来听讲。当时我在山大图书馆古籍部整理善本书和善本书目。从30年代起我对目录、版本、校勘之学,有特殊的爱好,并曾于 1979年秉承殷孟伦、殷焕先两先生的嘱托,在程千帆先生的指导下,为山大中文系研究生编印过一本《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得到程先生的…  相似文献   

5.
《坛经》中“獦獠”一词读法─—与潘重规先生商榷蒙默《中国文化》第九期载活重规先生《敦煌写本六祖坛经中的“撩”》一文,考此“撩”之“”为“猎”字之俗写,旁徵博引,洋洋洒洒,五千馀言,宜若可以论定矣,而潘先生虚怀若谷,谦光照人,谓“管窥所得,不敢自信,草...  相似文献   

6.
高培华 《寻根》2012,(5):26-29
孔子据鲁国史记编纂《春秋》,不仅是编修了中国第一部编年史,简略记述了春秋时期242年的历史,还常常以一字寓褒贬,借以表达其王道政治观点,以谨严的措词惩恶扬善,所谓“微言大义”。故《孟子·滕文公下》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有文献明确记载,“《春秋》三传”之《公羊传》《谷梁传》都传自子夏;至于《左传》,近现代学界有谓“子夏作”,有谓成书于“子夏门下一再传弟子”,可见子夏是《春秋》最主要的传人。  相似文献   

7.
毕庶金 《寻根》2012,(5):81-84
《寻根》2011年第5期,发表彭令先生的《钱梅溪手稿〈册封琉球国记略〉发现记》一文(后文简称《发现记》)。我进行认真研读,深知彭先生下了不少功夫,最后定义为“仅有此件,暂为孤本”一说,我觉得很不理解,所以提出如下质疑。  相似文献   

8.
南宋赵汝适所著《诸蕃志》,是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的一部重要古籍。近日阅读杨博文先生撰写的《诸蕃志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版)一书,获益匪浅。但对该书中的一处注释,却想提出些许商榷意见。《诸蕃志》“大秦国”条末尾引用了唐代杜环《经行记》中的一段文字。其文曰:“拂桑国在苫国西,亦名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著素衣,妇人皆服珠锦。好饮酒,尚干饼,多工巧,善织络。地方千里,胜兵万余,与大食相御。西海中有市,客主同和,我往则彼去,彼来则我归。卖者陈之于前,买者酬之于后,皆以其值置诸物旁,待领值然后收物,名曰…  相似文献   

9.
释"如"     
吉霞 《寻根》2007,(6):54-55
如,甲骨文写作 《说文》:“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认为,“如”是“女”字的后出分化字。“女”,甲骨文写作“孝”,《说文》:“女,妇人也,象形。”此说流传甚广。《甲骨文字典》对女字的解释为:“象屈膝交手之人形。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内居处之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为男性特征也。”  相似文献   

10.
李莉 《华夏文化》2012,(2):34-36
“对待”一词,常见于易家书籍。“阴阳对待”的概念,是指阴阳相反而并立,相比较而并存。朱熹对此有过解释,他说:“是两物相对待在这里,故有文;若相离去不相干,便不成文矣。卦中有阴爻,又有阳爻相间错,则为文。若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如何得有文?”(《语类》卷七十六《易》十二《系辞》下,林学履问周易时所记)此处的“两物”是指阴阳两物。朱熹认为阴阳相对,又同时并立,  相似文献   

11.
蓬生 《世界文化》2011,(2):27-28
哑行者,中国上个世纪曾旅居英美42年的文化名人蒋彝之谓也。20世纪30年代,他首先去英国,在那里生活达22年。这期间,他开始以哑行者为笔名,用英文创作系列游记,而其中的《伦敦画记》《牛津画记》《爱丁堡画记》《湖区画记》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12.
1678年3月,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一书由巴黎的巴鲁班希书店发行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关于此书的创作时间众说纷纭,但只有一种说法较为可靠,即稿本于1677年底完成并在作者的友人中间传阅,因为斯丘德里(作者的女友之一)在同年12月8日的信中写道:“拉罗什富科先生与拉法耶特夫人写了亨利二世宫廷里的恋爱故事。”与创作前两部作品《孟邦西埃公主》和《柴伊德》的情形相同,拉法耶特夫人再度隐瞒了自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一回在一位乡先生的座上,谈起清代的著作,他说:“有一个经学家说清代有两部决不朽的著作,你试猜猜是什么?”我说:“经学家所说的不朽的著作,自然是《段注说文》、《周礼正义》一类极浩博的书了。”他说:“不对!”我说:“那么,一定是《尚书古文疏证》、《考信録》,一类极精  相似文献   

14.
金庸先生自己在1977年修订好的《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香港,明河社本)里说,这部书是他继续《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完成的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话不错,在《倚天屠龙记》开始的第一章里,他不但照顾到前面两部书里郭靖、黄蓉的次女郭襄,也提到了杨过、小龙女夫妇,  相似文献   

15.
林芙美子是日本现代著名女作家,她在成名作《放浪记》的开头写道:“我是命运决定的流浪者。我没有故乡。”《放浪记》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其中有虚构的情节,也有很多闪烁其辞之处,但是,读者大都认为书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因为林芙美子的前半生,就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流浪故事。林芙美子的母亲菊是鹿儿岛一个中药商的女儿,在芙美子出生之前,已生下一个私生子,后来在樱岛又认识了比她小十四岁的行商宫四麻太郎,  相似文献   

16.
邱志红 《寻根》2008,(5):35-40
黄兴涛先生曾以“晚清英文语法概念和知识的最早传播”为题,对英语在华传播史上最早出现的几本鲜为人知但却极具重要意义的英语文法书进行了系统考订(详见《文史知识》2006年第3、第4、第5期),指出《英国文语凡例传》是我国“第一部中英文对照的英语文法书”,《文学书官话》是“以中文‘讲明’英语文法学的最早著作”,而《文法初阶》则是“中国人独立汉译的首部完整的英语文法书”,  相似文献   

17.
志贺直哉先生与“摘花花神”刘艳萍编译志贺直哉先生晚年一直深爱一幅《摘花花神》的名画。在他的客厅里挂着梅原龙三郎、安井曾太郎、板本繁二郎等画家的画,而在先生座椅对面醒目的位置上却挂的是这幅《摘花花神》,而且先生后期住院时还把它带到了病房。这幅复制完美的...  相似文献   

18.
田青 《中国文化》2004,(21):168-170
近读国学大师陈寅恪的《金明馆丛稿初编》,在《书魏书萧衍传后》一开始,先生引了《魏书&#183;萧衍传》中的一段话,在这段话里,“侯景之乱”的主角侯景“戏侮”被围困台城的萧衍说:“城中非无菜,但无酱(将)耳。”  相似文献   

19.
胡茜 《华夏文化》2006,(4):23-24
“監”(“监”的繁体字)的甲骨文形为,金文形体为。唐兰《殷墟文字记》:“余谓监字本象一人位于盆侧,有自监其容之意。”“監”的甲骨文、金文形体均像一个人俯首从盛水的盆中审视自己的面容。故其本义应当是“照视”。“说文·卧部”:“监,临下也。”《尔雅·释诂下》:“监,视  相似文献   

20.
王世襄自选集《锦灰堆》即将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元代画家钱选有锦灰堆小横卷,所绘乃螯钤、虾尾、鸡翎、蚌壳、笋箨、莲房等物,皆食余剥剩,无用当弃者。作者以为历年所作,琐屑芜杂,与之差似,因以锦灰堆名其集。 甲戌五月逢王世襄先生八十岁诞,夫人袁荃猷手制刻纸大树图为寿,并撰写说明阐述刻纸创作意图。王先生亦作五言长诗《大树图歌》136韵。图及诗与《锦灰堆》自选集内容多相契合,故将置之卷首。今先发表於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