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热热闹闹“玩”蚯蚓教学《蚯蚓》一课,课前我布置学生每人自带2~3条蚯蚓。上课开始我便宣布:这节课自己玩蚯蚓!于是,用铅笔拨弄的有,用放大镜细照的有,用小刀将其碎尸万段的有,将蚯蚓开膛破肚的也有。有的把蚯蚓放入水杯让它游泳,有的将蚯蚓浑身沾满灰尘看其挣扎,有的看蚯蚓钻泥块,有的开展蚯蚓爬行比赛……学生的玩法五花八门,学生的兴致异常高涨。二十五分钟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举手急欲一吐为快。在学生的汇报发言中,预定的教学目标一一达成,学生不仅对蚯蚓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吃…  相似文献   

2.
一天晨间散步,孩子们发现了一条蚯蚓。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向孩予们介绍蚯蚓的再生能力,当即把一条蚯蚓切成两截说:“你们看,蚯蚓会不会死掉?”不料,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便用惊奇的眼神望着我说:“利老师,你把蚯蚓切断了,它疼不疼呀?”有的问“它会死吧?大可怜了。”还有孩子对我说:“蚯蚓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3.
据载,曾有一个中国教育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小学听课。这是一堂自然课,老师讲的是蚯蚓。上课了,老师将课前准备好的一包蚯蚓放在讲台上.要求孩子们捉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由于孩子们都很小。或从来没有捉过蚯蚓,教室里顿时乱做一团,不时有孩子们惊恐的尖叫。老师站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了15分钟。终于每一个孩子都捉了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了,这时老师才开始上课。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看桌上的蚯蚓有什么特点,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有的学生说:“蚯蚓贴地的一面是毛茸茸的。”老师都给予鼓励。一个学生说:“我做了一个实验,把蚯蚓切成两段,结果两段都还不停地动,说明蚯蚓生命力很旺盛。”老师大加赞赏。又一个学生说:“我也做了一个实验,我用一根线拴在蚯蚓身上,然后把蚯蚓吞到喉咙里,过了一会儿再拉出来看,结果蚯蚓仍是活的,这也说明蚯蚓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4.
一天晨间散步,孩子们发现了一条蚯蚓。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向孩子们介绍蚯蚓的再生能力,当即把一条蚯蚓切成两截说:“你们看,蚯蚓会不会死掉?”不料,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便用惊奇的眼神望着我说:“利老师,你把蚯蚓切断了,它疼不疼呀?”有的问“它会死吧?太可怜了。”还有孩子对我说:“蚯蚓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5.
据载,曾有一个中国教育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小学听课。这是一堂自然课,老师讲的是蚯蚓。上课了,老师将课前准备好的一包蚯蚓放在讲台上.要求孩子们捉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由于孩子们都很小。或从来没有捉过蚯蚓,教室里顿时乱做一团,不时有孩子们惊恐的尖叫。老师站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了15分钟。终于每一个孩子都捉了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了,这时老师才开始上课。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看桌上的蚯蚓有什么特点,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有的学生说:“蚯蚓贴地的一面是毛茸茸的。”老师都给予鼓励。一个学生说:“我做了一个实验,把蚯蚓切成两段,结果两段都还不停地动,说明蚯蚓生命力很旺盛。”老师大加赞赏。又一个学生说:“我也做了一个实验,我用一根线拴在蚯蚓身上,然后把蚯蚓吞到喉咙里,过了一会儿再拉出来看,结果蚯蚓仍是活的,这也说明蚯蚓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6.
我在美国听了一节小学的自然常识课,课题是“蚯蚓”。在我们国内的上法,一般不外乎,老师先板书“蚯蚓”,然后出示蚯蚓的图片或投影,再是介绍它身体的特征,最后讲讲它对人类的益处。美国的老师怎样上的呢?一上课,老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担着纸片纷纷上讲台盛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老师却一言不发,站在讲台上旁冷眼旁观。课后老师对我说,上了一节“蚯蚓”课后,假如连蚯蚓也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同学们抓住…  相似文献   

7.
“1.创设问题情境由谜语“两头尖尖相貌丑,终年爱在地里走;烈日刮风都不怕,就怕下雨没个头。”引出蚯蚓,让学生自下雨没个头。”引出蚯蚓,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问题。课堂上主要针对蚯蚓的外部形态、蚯蚓对刺激的反应等问题进行研究。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教师出示蚯蚓、蛔虫  相似文献   

8.
最近看了国外一堂题为《蚯蚓》的观察课录像,很受启发。上课伊始,教师端出一盘活蚯蚓,要求学生各备一张纸从盘里拿一条蚯蚓观察,学生纷纷走到前面,不久教室里便“乱”成一团。蚯蚓有掉到地  相似文献   

9.
今天是星期二,乌老师又给学生上常识课啦! “同学们,蚯蚓断成两截后,会长成两条独立成活的蚯蚓,还觉得奇怪吗?” “不奇怪,这是事实。” “经饲养观察,你们能将自己的观察所获及发现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顿时,课堂上一只只稚嫩的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孩子们个个迫不及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乌老师,那天回家后,我把断成两截的蚯蚓在阳台的花盆里养起来,通过观察后发现,蚯蚓的确是长成两条了。” “老师,我通过饲养观察知道,断成两截的蚯蚓,不但会长成两条独立成活的蚯蚓,我还发现它一旦有了新的生命,就开始劳动——给…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富有创意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以期与各位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1.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首先在于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既不能一问三不知 ,也不能包办代替 ,而应该“随机应变” ,不妨来个“顺水推舟” ,把学生的思维推上一个“台阶” ,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案例一 :在“观察蚯蚓”的实验课中 ,学生正在按照教师的要求 ,非常好奇、非常兴奋地观察着蚯蚓。突然 ,一位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 ,我观察的蚯蚓怎么没有环带 ?”听到后 ,我心里一震 ,备课时我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我立即到这位学生的实验桌前观看 ,果然如她所说那只蚯蚓没有环带。看来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一、“不应有”的冲击 在当今百花齐放的初中语文教学领域里,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许多语文课堂脱离了本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现象,即“教学目标虚化”、  相似文献   

13.
李立军 《湖南教育》2000,(17):42-42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个语文教师要在一堂公开课中恰如其分地处理好“热闹”与“门道”的关系,就得力避以下几点。一无“的”放“矢”“矢”不中“的”,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要上好一堂语文公开课,施教者首先要“目”中有“的”。这里所说的“的”,不是那种抽象的、不便操作且难以测量的、侧重于内隐的心理体验的“教学目的”,而是指具体的、便于操作巨容易测量的、着力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它是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传授知识、技能等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此处“质量要求”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  相似文献   

14.
一、情况分析我园地处城乡交界处,班上既有农村的孩子,又有城市的孩子。平时,幼儿很喜欢小动物,但对蚯蚓却不尽相同。农村孩子接触蚯蚓的机会较多,能用土语说出蚯蚓的名称,但观察不细致,不能准确地用口语表达其外形特征,更不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常有用脚踏踩蚯蚓的行为表现。城市孩子大部分对蚯蚓缺少感性认识,偶尔见到,有的害怕,有的误认为是怪物、大坏蛋,但也有个别幼儿能说出其名  相似文献   

15.
“……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把一条蚯蚓切为两段,放回土中,没几天会变成两条完整的蚯蚓……”我讲着,小朋友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流露出惊奇的目光。此时,“小问号”王潇枫举起了手:“老师,如果把蚯蚓切成三段,能不能变成三条蚯蚓?如果切成四段、五段呢?”“哗”,活动室里像水开了的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刚刚听到王潇枫小朋友的提问,我也是一愣,尽管我课前做了准备,了解了蚯蚓的一些习性,如再生能力强等情况,但是从未想过,把蚯蚓切成三段或更多段,它是否能成为三条或更多条蚯蚓。我觉得王潇枫小朋友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成果,于是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好,老师一时也回答不出,要靠大家一起动脑筋解答。”这一下又热闹起来了,殷丽雯小朋友说:“去翻《十万  相似文献   

16.
一、实物演示通过感性、直观手段尽可能多地运用实物演示,把学生引入作文情境,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人”的身份,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写《蚯蚓》,学生见过蚯蚓,但对其特点不太熟悉,要把蚯蚓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写具体、写准确很难达到目的。我让每一位学生在家中饲养几条蚯蚓,并认真观察一个星期后再作文。这样,学生写出的蚯蚓就“活”了,从外形到生活习性,写得细致入微,有的甚至写出了自己对蚯蚓的“感情”。二、“多媒体”演示学生非常喜爱…  相似文献   

17.
一、由一节《蚯蚓》课引发的思考当你看了下面美国某中学的一堂关于《蚯蚓》的生物课后 ,会有什么感想呢 ?一开始上课 ,老师就说 ,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 ,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捏着纸片纷纷上台取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 ,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 ,弯腰拾蚯蚓。于是 ,整个课堂乱成一团 ,但老师却视而不见。当同学们抓住蚯蚓回到座位后 ,老师开始第二个教学环节 :请大家仔细观察 ,蚯蚓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经过观察 ,同学们踊跃举手。学生A :虽然看不见蚯蚓有足 ,但它会爬行。学生B :蚯蚓不是爬行而是蠕动。老师 :对。学生C :蚯蚓是环节动…  相似文献   

18.
一师:课下杨赛军同学问我,蚯蚓截成两段能活吗?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生:我认为能活,因为蚯蚓有两个脑袋。(观点1)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大家想,蚯蚓要是有两个脑袋,如果一个脑袋想向前走,一个脑袋想往后退,会怎样呢?再说,蚯蚓若长两个脑袋,它在哪儿排泄呢?师:那你  相似文献   

19.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对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自学——观察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传授给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对“蚯蚓”这节课,我尽量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自学。 我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编写了自学提纲及思考题,并抄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以此为重点进行自学。思考题如:①蚯蚓的习性如何?②蚯蚓的外部形态有什么特点?③蚯蚓的循环系统有什么特点?④蚯蚓的身体分哪几个胶?⑤蚯蚓的身体为何总是保持湿润?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教师在指导的基础上并进行检查,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回答问题,对回答得不够全面的,我也给予肯定及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学悟出了读书方法,找出了课文中的重点及难点,能力也随之提高。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经过自学阶段后,我按照大纲的基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提倡学导式、启发式,使学生能主动活泼发展,积极探索。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应以“导”和“引”为原则,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主动地“学”,活泼地“练”。  一、“讲”应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使学生“练”得主动。  教师的“讲”,无论是讲解、评定或提示,都应对教材的目标、具体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透彻。教学中做到“讲如有神”,把准教学的脉点,让学生一听就明白,知道教师讲了什么、要练什么和怎样去练。针对学生练时出现的问题,需评定、提示时,也应针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