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执政规律,是一个政党不断增强执政能力的基本体现,也是一个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只有不断探索执政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目标,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应该说,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迈出了探索执政规律的第一步。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首先,“两个务必”开拓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的新境界。第二,“两个务必”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怪圈的新途径。第三,“两个务必”体现了党对把握执政规律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解决执政中遇到的各种新课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新的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明确为对全党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在新形势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将对把我党建设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而迫切的课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用“矛盾规律”、“群众观”、“实践观”的哲学方法来思考这一时代课题,有利于我们总结历史,指导现实,启迪未来,是使党从理论的先进性向现实先进性转化的重要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那贵玲  王岩 《成人教育》2006,(12):78-80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在全党全面展开。这是进入21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推进自身建设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举措。党员的先进性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紧密联系起来,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根本,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而迫切的课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用“矛盾规律”、“群众观”、“实践观”的哲学方法来思考这一时代课题,有利于我们总结历史,指导现实,启迪未来,是使党从理论的先进性向现实先进性转化的重要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党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把发展当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掌握执政兴国规律,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加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在于使我们党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表明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状况,是党的先进性程度的突出标志和关键;在当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其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先进性建设既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先进性,体现了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性,体现了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先进性,体现了坚持崇高价值取向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理解“三个代表”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地要求,不断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体现党的先进性;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创造文化精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体现党的先进性;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党的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必须使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正确对待和运用手中权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1.
各地方言的大量例证,足以雄辩地证明,读音为huo或he的“和”、“活”、“火”、“豁”、“霍”、“合”等语素的词汇义在部分词语里已经完全虚化;在A+huo(he)和V+huo(he)式言语结构中,huo或he只有语法意义,具有明显的后缀性质。  相似文献   

12.
诗的神奇魅力在于“场”效应和“混化”效应,这里所说的“场”,就是对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互动的整体把握。这种“整体把握”,又叫“混化”。三者的相互渗透,能使诗句产生“易染性”,哪怕是熟语套话.甚至枯燥的数字,在整体中,也会受感染而有了诗意,产生魅力。这种“场效应”和“混化效应”,在古文论中谓之“气”,有了“气”,诗就会被激“活”。  相似文献   

13.
“bolmaq”与“qilmaq”是维语中使用频率多 ,内容丰富的两个基本动词。它们的基本含义丰富 ,引申及使用频率很高 ,应在使用中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a behaviour change intervention, which encourages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into the teaching of academic less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of students. The main outcome is mean minutes of 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 daily generated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lessons.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students' enjoyment of the programme were also evaluated. Students accumulated a mean of 8 min MVPA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lessons daily.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were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programme. Therefore, changing teacher behaviour towards using physically active teaching methods is a promising way of increasing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相似文献   

15.
"形"与"神"是中国人物画历来所探讨的话题,"形神具备"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审美标准,"以形写神"则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和绘画思维的基础。后人又把"形"与"神"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来理解"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紧跟发达国家的脚步,我国实施梯度发展战略,让一部分质量好、效率高的学校获得较多的经费,优先发展起来,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紧缺人才.随之而来的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和不断完善,使得一些院校得到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从而迅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那些有发展潜力的院校却因为某些方面仅次于那些名牌院校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本文从"马太效应"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校财政投入"马太效应"产生的原因、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共基础实验室的计算机维护方式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公共基础实验室即机房,都配置了大量的计算机,要取得实验课良好的教学效果,机房必须提供一个运行完好的计算机平台,这样计算机的维护工作也就成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章从机房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切入,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阐述了行之有效的维护方式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英汉语言中都存在很多话语标记,它们发挥着不同的语用功能.本文比较了位于句首的英汉话语标记"so"与"那",功能的异同:它们都可以作为推导标记、提示标记、延缓标记,话题标记;不同的是"so"可以单独使用,用作态度标示语.  相似文献   

19.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0.
"what"和"什么"在语篇中常常表现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手段等各种衔接手段。英语使用"what"作为下指指称的频率明显高于汉语中"什么",而汉语通过零形式指称或干脆用重复等词汇衔接手段的现象却远远高于英语;"what"和"什么"也可以替代下文的某一个成分作为话语标记语;汉语倾向于运用省略手段,而英语倾向于运用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