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今年《新闻战线》第二期阎玉才《岂能靠“磨”上稿》,使人产生两点感想:如果就事论事,阎文说的不无道理;如果面对现实,阎文未免有失偏颇。依愚观之,某些通讯员之所以靠“磨”上稿,多半是逼出来的。或问:谁逼的?则曰:上面逼的,编辑逼的。此话怎讲? 所谓上面逼,盖指有关领导而言。据我所知,近年来有些部门乃至乡镇街道、中小学校也订有“通讯报道指标”,规定通讯员(包括专业的和业余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出门晨练,眼眶里突然"溢满泪水",必须停下来擦擦眼泪;阅读或交谈时,无缘无故"热泪盈眶",慌忙起身去找纸巾;骑车时,突然"泪眼朦胧",差点撞上路边的电线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人被"流泪"困扰着,他们常抱怨眼泪像"鬼影"一样,不期而遇,挥之不去。年纪大了,为什么会流泪不止?这种现象是衰老的表现还是疾病的征兆?请听听专家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中共九大以后.国内形势趋于和缓,有些工作开始恢复正常。这一年的工农业生产取得较快的恢复性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6.9%。毛泽东曾表示.“文化大革命”该准备收尾了,并确定九大以后取消中央文革小组。但是,完全出乎他的预料.林彪集团正在急于攫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  相似文献   

4.
老报人林放一次同青年记者谈新闻写作时,说:许多人都问我写文章究竟有什么诀窍?看来这是一个带着普遍性的问题。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什么诀窍也没有。凡事都是逼出来的,熟能生巧。我  相似文献   

5.
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来势迅猛。上海是我国最大又是工商业者最集中的城市,国内外读者迫切要求了解高潮中的上海。分社全面动员,几乎所有记者都投入了报道高潮之中。社会主义改造形势,瞬息万变。要求记者手快脚快,  相似文献   

6.
文章是逼出来的袁鹰“文章是逼出来的。”夏衍同志生前经常如是说。夏公与世纪同龄,笔耕七八十年。这句看似大实话,实在是他经验之谈,饱含甘辛百味之言。他还曾补充过几句:“有人以为逼出来都是粗制滥造的急就章,其实不然。许多好文章都是逼出来的。”在夏公一生等身...  相似文献   

7.
原以为出了题目以后,自己可以一身轻松了。但有人不依不饶,看来不说两句难以蒙混过关了。就说说我所经历的一次被逼出来的策划吧。2002年、《杭钢报》开展了一次“点评不文明现象,塑造新杭钢形象”的专题讨论,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收到来稿39篇,见报12篇。难能可贵的是,所有来稿是清一色的批评稿。报纸连续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发表批评报道,在职工中引起了较大反响,有职工说,这样的报道有分量,这样的报  相似文献   

8.
逄先知 《出版参考》2006,(23):21-22
中共九大以后,国内形势趋于和缓,有些工作开始恢复正常.这一年的工农业生产取得较快的恢复性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6,9%.毛泽东曾表示,"文化大革命"该准备收尾了,并确定九大以后取消中央文革小组.但是,完全出乎他的预料,林彪集团正在急于攫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说“磨”     
一篇文章寄到报社去,编辑打来电话,告之“稿件观点不错,但还要磨一磨”;一篇讲话稿送到领导案头,领导阅后也说“再磨一磨”。好一个“磨”字,颇值得琢磨一番。磨,其实不外乎琢磨、推敲、修改之意,但似乎又不能同日而语,可以说是三者的兼而有之。磨,不是另起锅灶,而是精雕细刻;磨,又不是表面抛光,而是内在升华。好有一比,就是对一件可塑的艺术品再进行一次从里到外的深加工,使其升值,日臻完美,在市场上卖一个好价钱。对于“磨”的艰辛,古人有深切的体味。一次,唐朝末年诗人杜荀鹤为了写出一首好诗,从东方欲晓的凌晨,直…  相似文献   

10.
说“磨”     
日前,省广播电视新闻界的专家韩泽先生来徐对去年的获奖作品评析后概括了这样一条经验:好作品是“磨”出来的。此话颇值得玩味。一、“磨”首先在于长期积累知识。谁也没有天生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地方画报是反映这个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及风土人情的“窗口”,这话是不无道理的。现在全国除少数省(区)以外,大部分省(区)都有了自己的画报,或月刊,或双月刊,发行份数大多在1万至4万之间,在报道本地区的四化建设成就,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一段历史经常被记者、编辑搞错,其实这段历史是不应出错的.比如2月8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雨果故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当雨果因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火烧圆明园而奋笔疾书”,这里的“八国联军”应是“英法联军”.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发生在1900年,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发生在1860年9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请见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62年9月版),相隔有40年光景,不应搞错的.  相似文献   

13.
南方某晚报2006年12月20日A2叠《25年后再相见,几分惊喜几分唏嘘//新老“霍元甲”北京聚首》一文,把“醒木”误为“惊堂木”。原文是这样的:“昨天‘聚会’由评书大师刘兰芳的精彩评书进行整个串场。只见她站在舞台一边的一张桌子旁,一块惊堂木‘啪’一声……”查《辞海》得知,“惊堂木”是旧时官员审判案件时拍打桌案以示威的小木块;“醒木”又称“醒目”,曲艺、评书用的道具,艺人为了引起听众注意而用来拍打桌子的小硬木块。可见“醒木”、“惊堂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是“醒木”,不是“惊堂木”@岳万梁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技术在新闻业中扮演的角色正在日益突出,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等新媒体平台上,作为传统新闻业核心的“内容把关”工作已经全部或者大部分交给了机器和算法,“新闻价值”也越来越被“算法推送”所代替.此情此景之下,如何定义“新闻价值”已经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们新闻教科书里所说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样的定义在“算法新闻”面前还具有解释力吗?  相似文献   

16.
要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选好角度至关重要。1994年6月,我采访了以推行“目标成本管理”而闻名国内企业界的如东县黄油枪厂。他们之所以能在几角钱一只的螺母、十来元一支的打气筒上做出提高效益的好文章,并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关键在于设置产品成本“红线”,层层签订承包协议。当时,我也没有多斟酌,就以此为角度撰写了一篇题为《苦练内功、强筋壮骨》的消息。稿件发出后,先后被《新华日报》等10多家新闻单位采用。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笔者买到一本《高考范文100篇》,(刘德华著,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没想到此书挂着“范文”的招牌,实际上却是“昏话”连篇,堪称出版界粗制滥造的“代表作”。此书一页之中竟错误百出,如229页第3行的“确定文混的整个程序”,第6行的“如果是给材料作文,还处以材料为引线”。第7行的“一般命题作文如能找准分条线索将所选材料予以巧妙串连”,第8行的“那么不仅条理清晰应明,”第24行的“根据件件大大小小,不妨予以整理,”等等,真可谓近似疯子说疯话。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女报》2008年1月16日,在题为《善意有时也会伤着孩子》一文中写道:"在学习上下工夫请家教,孰不知,这很可能是情绪反应的结果。"《检查日报》2008年1月10日,在《气定则心定》的文章中说:"孰不知,搞建筑工程,是要有资格证,许可证及相关手续的。"  相似文献   

19.
细想起来,我当业余通讯员已足足有25个年头了。25年来,我写的稿子由短到长,由浅入深,从县城走向全国,每年发表稿件达到250篇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写稿专业户”。我深深体会到:这是沾了滚动发展的光了。 一是舍得花钱订阅相关的报刊杂志。我每年都坚持订阅《中国化工报》、《中国机电日报》、《新闻爱好者》、《新闻知识》等十几份报纸杂志。 二是购买相关工具书,充实家庭小书橱。俺只读过小学六年级,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每年至少要拿出500元左右的钱来购买书,眼下,俺的小书橱中不但拥有了《辞海》、《中国百科大辞典…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以前的村民代表大会,还是现在的议事会,其面临的主要问题,都是如何解决决策权的虚设问题高仁天被逼着做了一次"官"。这个已经做了14年司机的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农民,去年3月底被同组村民推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