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别号,就是古人名、字以外的一种称号,与名字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但往往也有某种缘由或作某种标榜,或自嘲、或自贬、或自诩、或寄情寓志。如宋代欧阳修,家有藏书一万卷,有集录了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再加上他一人常处五物之间,于是自号“六一居士”;晚年,他写过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又以“醉翁”自称。 别号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或与所居地名有关,或者与自己的志趣有关;后半部分常采用“居士”、“道人”、“先生”、“客”、“翁”、“斋’等字眼。 一、“××居士”式。古称有才能而居不仕的人为居士,在家信佛的人也称居士。古人以此为号,以示品行高洁。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当然,也不一定全含此义,有的可能纯粹以居住地名为号。李白号“青  相似文献   

2.
名人雅称     
下面是我国古代文学名人的雅称,请在每题括号内填上文学家的姓名。穴1雪青莲居士———唐代穴雪穴2雪香山居士———唐代穴雪穴3雪六一居士———宋代穴雪穴4雪东坡居士———宋代穴雪穴5雪淮海居士———宋代穴雪穴6雪易安居士———宋代穴雪穴7雪稼轩居士———宋代穴雪穴8雪于湖居士———宋代穴雪穴9雪温陵居士———明代穴雪穴10雪柳泉居士———清代穴雪名人雅称!江苏@丁洪  相似文献   

3.
苏轼,号东坡。《宋史·苏东坡本传》记载:“(乌台诗案后)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几乎历代学者都认为这就是“东坡”名号的由来。中学语文课本、教参都持此种观点,即因地缘使然。  相似文献   

4.
旧时中国文人的写作,每喜另题别号,或所居斋轩等名,以代姓氏,藉以表达意志,如五柳先生、六一翁、东坡居士、方山子、烟波钓徒、江湖散人之类,大都含有诗情画意,以示风雅。甚至以封建帝王之尊,亦愿附庸风雅,沾染名士习气,有了年号、徽号不算,还自己另外题个别号,如明朝熹宗(天启)自号“天河钓叟”,清乾隆自号  相似文献   

5.
<正>唐代边塞诗中写及“阴山”这个地名的不少,注家们都释为“今内蒙河套地区以北的阴山山脉”。岑参在新疆写的诗里提到阴山的有五处,如用内蒙阴山释之则很难读通;有的研究者就只好说成是“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或者解释为“借用”、“夸大”、“为了使环境典型化”,甚至说成是“无妨加以忽略的‘错误’。”(见程千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其实,根据岑诗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漫话居士     
初中文言诗词中不少作者自号为“某某居士”。如:李白“青莲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苏轼“东坡居士”、袁枚“随园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等。何谓“居士”?《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家信佛的人”。其实“居士”一词在古代有多种含义:一指有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前,史坦因、伯希和在我国敦煌文库里,发现了一种特殊文体的书卷,这种特殊文体的书卷,就是唐代的“变文”。郑振铎先生认为“变文”的发现,解决了文学史上许多“成为疑难而难于有确定回答”的问题。如“平话怎么会突然在宋代产生出来?‘诸宫调’的来历是怎样的?盛行于明清二代的宝卷、弹词以及鼓词,到底是近代的产物呢?还是‘古已有之’的”?(《中国俗文学史》)并断定“‘变文’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一些文学家、书画家,往往以“居士”自称。居士在古代有多种含义,可以指有才学却隐而不仕的人,可以指不出家的信佛之人,也可以用作自命清高的人的自称。现将古代一些文人墨客的“居士”别号归纳如下:青莲居士:李白,唐代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诗人。耐辱居士:司空图,晚唐诗人。莲峰居士:李煜,南唐词人。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东坡居士:苏轼,北宋文学家。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词人。淮海居士:秦观,北宋词人。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诗人。鹿门居士:米芾,北宋书画家。茶山居士:曾几,南宋诗人。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于…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学的传统里,我们极易找见蝉的影子。唐代曾有咏蝉诗三绝,论家云:“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亦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限费声’,是牢骚人语。”不同的身世,不同的耳朵,竟使相同的蝉声成了人们迥然有别的心事。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先祖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他生于河南新郑县,出身中小官僚地主家庭,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全盛走向衰败的时代。少年时期,避乱越中(浙江),饱尝了颠沛之苦。但也因此广泛接触了下层劳动人民,对他后来创作同情群众疾苦诗歌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此为集各类事物名词而成,要求每句至少要用一个名词,而且,名词只当普通词解,有的名词可用同音字。集名体可集地名、星名、卦名、数名、鸟名、人名、曲名等。下面仅介绍集药名诗(药名诗)。人或误传药名诗始于宋代的陈亚,其实它发端于唐代,以张籍的《答鄱阳客诗》为先导。该诗云:“江  相似文献   

12.
引言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合编的《文言读本》的‘虚字’部分对于‘故’和‘自’的一项用法是这样讲的:“[故](五)与‘自’、‘复’、‘当’、‘应’等副词连用,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其人诚无行,其诗故自佳;卿故复忆竹马之好否?故当是妙处不传;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彼)。[自](四)附在‘故’、‘正’、‘终’、‘犹’等副词后,本身无显明意义(此儿故自可人;正自不易言;终自有尽时)。”这里,《文言读本》把‘故’、‘自’、‘复’、‘当’、‘应’、‘正’等都定为副词,并指出了它们经常连用这一事实。本文准备由讨论《世说新语》里这类副词的单用式入手,进  相似文献   

13.
<正>唐代河朔藩镇问题是一个老问题。早在宋代,对唐代藩镇的研究就已开始,并提出了多种看法,有的认为黄巢起义之前的藩镇具有双重性,肯定藩镇的积极作用;有的则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认为藩镇是国家的大害。但是这些都还不是专门的研究。宋代以后,元人朱礼《汉唐事笺前集》,明人洪垣、张溥、李贽,清人赵青黎、沈炳震、赵翼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唐代藩镇问题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讨论。而明人张大龄的《唐藩镇指掌》、清人华湛恩的《唐藩镇表》、黄大华的《唐藩镇年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自隋朝建立以后,便成为士层进身的必由之路。封建教育的核心,也围绕着科举考试,以至于学校变成了科举的附庸。到了清代,源于西汉的儒学、宋代的书院形成了封建皇朝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教材继承了开始于唐代的诗赋、明代的八股,清代又加进了小楷...  相似文献   

15.
“穿凿”     
“穿凿”,是有些读书人好犯的毛病之一。即使如宋代的大学问家王安石也难免,苏东坡为此还“调谑”了他一番,事见《调谑编》: “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曰:以‘竹’鞭‘马’为‘笃’,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公又(疑为‘反’)问曰:‘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乎?坡云:《诗》曰:‘(?)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娘,恰是九个。公欣然而听,久之,始悟其谑也。”  相似文献   

16.
教贵得法     
在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况: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教,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有的老师使学生觉得如乘轻舟,一路顺风;有的老师使学生感到如入深山,举足艰难。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善教者,得法,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不善教者,不得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有些学生往往把“染”中的“九”写成“丸”,多写一点。如何教好这个染字呢?有这样三位老师,他们的教法确实是称得上独具匠心,耐人寻味。有一位老师教“染”字时,把“染”拆成三部分:水(氵)、木、九。“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水’呢?因为染色要用水;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木’呢?因为染料是植物;为什么‘染’字里面还有一个‘九’呢?因为在古代‘九’表示数量很多,这  相似文献   

17.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云赋》“思考和练习”第二题有一处小疏忽,应更正过来,不然很令人费解。兹抄录于后,供编写教材的同志参考: “本篇运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比喻。有的地方一种事物以许多种事物做此喻;有的地方用‘如’‘象’一类的字眼,有的地方却用‘是’,有的地方两者都应用,直接写出喻体。从课文中找出这几种写法,体会各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与酒     
<正>酒与诗,有一定的"姻缘"。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诗仙"李白相似,酷爱饮酒,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名篇佳句。白居易的诗风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他的善饮,在笔记《胜饮录》中有记载:"乐天历仕,皆以醉为号,为河南尹曰‘醉尹’,谪江州司马曰‘醉司马’,及为太傅曰‘醉傅’,而总曰‘醉吟先生’,‘有我家粟里之高情,无竹林诗人之狂态’。"  相似文献   

19.
儿童游乐园     
嗨,大家一起来过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0巴17.再来穿越智慧隧道。哥短弟长,哥慢弟快;走路绕圈,为赶时间。(猜一日用品)。Y乖释下下√*警【J}净’g固面…上。兽悻蟹‘。’否X剁曩‘q j华持掣肄年喜胡r’它‘兮 。节辑w括髟哆拇翱{l}’。:黔士’qj士钰‘℃‘巾。(劫);£。∞③⑨。己。靠事如毒、x干一节‘【 粪鬣;.酉当酆黉W。。儿童游乐园@张帆 @奕琦  相似文献   

20.
不论是谁,都想成功;不论是谁,都想寻找实现成功的最佳路径。于是,有些所谓的经典故事,便粉墨登场。只是,到了后来,有的人在频频撞了南墙以后,才觉得有受骗上当之感。‘故事’变‘事故’,乃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