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受到沙尘暴的袭击,而且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形成的强度和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本文尝试从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荒漠化的治理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宗英 《地理教育》2015,(Z1):130-13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影视图片,引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并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  相似文献   

3.
荒漠化[杀手]──沙尘暴王建列沙尘暴,是一种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天空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沙尘暴所形成的黑色云团(又称沙暴壁),高速300~500m,距其1000m外就可听到沉闷的轰鸣声,令人恐怖。沙尘暴可分为3层:高地表0.3m以下...  相似文献   

4.
数学统计中提供的准确数字,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说服力,如对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荒漠化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北方荒漠化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除传统的治理方法,讨论了一些科学的治沙方法。  相似文献   

6.
土地荒漠化主要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荒漠般的土地退化现象。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以西北地区为例,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分布、变化及整治措施。土地荒漠化的发展是我国近年来频发沙尘暴的根源,同时又影响了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来看,荒漠化仍在蔓延,每年以3436万千米2的速度扩散。  相似文献   

7.
1.数学的准确性数学统计中提供的准确数字,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说服力,如对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表:  相似文献   

8.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风沙天气现象。今年我国的沙尘暴与常年相比,具有出现早、频率高、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气候异常这一直接的自然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北方一些地区不合理的开发和破坏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扩展的人为因素。因此,今年的沙尘暴敲响了防治西部荒漠化的警钟,并提示了西部生态建设的极端迫切性。今后应该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荒漠化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北方荒漠化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除传统的治理方法,讨论了一些科学的治沙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沙尘暴是一种自古就有的自然现象,是大气不稳定的强大风力与地表沙尘相结合的产物.从自然的角度看,沙尘暴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一些地区的地表覆盖,加重了土地荒漠化,进而使沙尘肆虐.  相似文献   

11.
荒漠化问题是目前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青海省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荒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搞好防沙治沙工作,遏制土地荒漠化,是摆在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特别是防沙治沙重点地区干部群众面前的首要工作。荒漠化治理要认真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大力宣传,认真开展荒漠化普查工作,建立和完善监测报告制度,增加科技投入,稳妥地发展沙产业,合理开发生态旅游业,利用大工程带动防沙治沙工作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中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如生态系统退化、土地丧失、水资源短缺、经济贫困等问题,结合贵州省镇宁县的自然经济情况和喀斯特石漠化现状,提出了对不同强度的石漠化进行分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石漠化在我国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分布很广,在发生石漠化以前的上千年间,当地民族靠本民族文化的利用方式获得了生存与繁荣。17世纪以来,随着中央政权开发西南,汉族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和资源利用模式在该地区渗透,文化价值观的不适应导致西南山区后天干扰性的脆弱生态系统。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当地民族的固有文化在利用这一生态环境上有其独到之处和值得发掘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技能。只要我们诱导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完成文化重构,就有可能建构起有助于当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14.
从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进展、荒漠化问题的研究趋势和中国的荒漠化问题等三个方面观察了世界及我国对荒漠化这一问题的认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民国以来内蒙古荒漠化的政策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策”是内蒙古荒漠化的深层原因。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均在内蒙古执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放垦政策和移民政策,加速了内蒙古荒漠化的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鼓励人们积极治理荒溪化的同时,又有不少政策客观上促进了内蒙古的荒漠化。  相似文献   

16.
过度农垦是乌兰察布荒漠化的直接原因之一,但不是深层原因。荒漠化的深层原因是影响和制约人们活动的政策。考察乌兰察布50余年的历史,在不同时期执行了不同的开荒、禁荒政策,呈现出阶段性变化。只有弄清历史上乌兰察布关于垦殖的政策及其成因,才能从深层次上认识荒漠化的不断扩展,才能制定出对症下药的、科学合理的治沙方案,才能更好地保护祖国北疆的生态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对现阶段实施的“退耕还林(草)、退耕还牧”政策认识的深化和巩固,避免政策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17.
辽西北地区总面积为6.82万平方千米,人口1356.5万,全区生产力水平仅为辽宁平均水平的42.9%,生活水平仅相当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辽西北地区属于暖湿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干旱多风是主要气候特点。随着近些年自然因素的变化、人口的增多,辽西北地区沙漠化更加严重。对此,呼唤人们遵循生态伦理观念.从而改善辽西北地区沙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草地灾害对西部生态系统重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草地科学、生态科学、地球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社会科学和防灾科学为指导.通过总结国内外成败经验,评述了防御西部草地灾害的必要性,分析了造成草地严重退化的几种主要灾害类型.根据近几年来草地灾害给农牧业生产与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系统地剖析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探讨了草地灾害的成因.进而提出了恢复与重建的途径.用以指导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沙产业理论指导下的河西走廊沙产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河西走廊的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沙产业发展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为西部地区的荒漠化防治工作,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的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跨世纪荒漠开发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