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纲监》盘古氏下注云:“天地初分之时,盘古生于其中,能各天地之高低,及造化之理.故俗曰:‘盘古分天地’,《纲》:“盘古优首出御工世.”《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这天地开辟而生盘古的传说代表着中华民族关于宇宙起源及人类生成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澳的哲学思想和道学观念.作为传说,虽至今无法知其真实与否,但我们绝不能片面地把它看为神话,看为是一种虚构的产物.它不是一种静止的存在,它带有的运动实质正体现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无限式思维与交易观念.由此,我们应把字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高度来阐述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案上放着一本喷着油墨芳香的书《楚辞与神话》,使我想起作者萧兵对我说过的他所私淑的闻一多先生的《神话与诗》。《楚辞与神话》的精神面貌颇肖《神话与诗》,但“专”则过之。面对“奇文郁起”(刘勰语)的楚辞,萧兵犹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新见迭出,论证踏实,以“理”服人,从不架空立论。从细微处见功夫。纵然是一个小问题,萧兵也绝不轻易放过,必摆出材料,加以论述。资料之宏富,论证之深入,足使浅尝辄止者膛目结舌。读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楚辞》西汉人刘向在天禄阁(汉朝国立图书馆)校书时,把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东方朔、荘忌、淮南小山、王褒的作品以及他自己写的《九叹》编辑成一部书,定名为《楚辞》。东汉人王逸为楚辞作注释,又加进他自己写的《九思》,成《楚辞章句》。宋人朱熹,作《楚辞集注》。“楚辞”这个名词,在刘向以前就有。汉武帝时人朱买臣,能“说春秋,言楚辞”。不过“楚辞”这一名称在当时并不成为这种文体的通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乃作怀沙之赋”。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二十之篇”。可见西汉早期称  相似文献   

4.
《楚辞新探》是萧兵《玄鸟之羽》——民俗神话与楚辞研究系列的奠基之作。书里的《天问新解》则是他最得意的精华部分。而《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的解读又是本书最见功力、最具创见的章节(它同样是萧兵另一本巨著《楚辞的文化破译》有关原始《九歌》性质的核心性论述)。可是,意犹未足,尚有可商,讨论如下。学者们一般以为,其中的“商”为“帝”之讹或“当作天,以篆文相似而误也”(朱熹)。“棘”字,王闿运《楚锌释》为“戟也”,而“宾”  相似文献   

5.
一《楚辞章句》十七卷,后汉王逸撰。本书对楚辞作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在诠释词义、阐说作品思想内容等诸方面,都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为后人所称道。它不仅是研究楚辞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训诂学史上一部颇具特色的训诂著作。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省江陵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据范晔《后汉书·文苑传》所载,王逸大致曾于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举上计吏”,后拜校书郎,并参与东观校书事业。《楚辞章句》一书盖即完成于任校书郎期间。《楚辞章句》而外,其他著述《王逸集》二卷、录一卷,《正部论》八卷,并“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今俱不传。西汉末年,有“刘向典校经书”,把楚辞整理为十六卷。王逸即本此十六卷《楚辞》,“逸又自为一篇,并叙而注之”,成为今本所传十七卷《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6.
《楚辞·离骚》:“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纟世木)马.”古人传说神山昆仑出五水:白、黑、赤(丹)、若、青(名称和编组都有变动).其实昆仑并没有这么多河流,阴阳五行学说兴盛以后,才硬把它编组为五水.但是,战国时代已经把黄河及其源头神话化,把它组进“昆仑:小宇宙”的神奇体系,以使它们互为辉映,相得益彰.人们纷纷传说河出昆仑.  相似文献   

7.
《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是原始创世神话的哲学表述,它与陈地流传的创世神话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陈楚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东夷和楚蛮原始崇拜和神话遗存。作为一个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是通过神话获得名号。伏羲名号源于“元气”,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伏羲即“太极”或“太一”。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与《老子》和《易传》宇宙生成模式的对照考察可以看出,《老子》“道”和《易传》“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概念及其对宇宙生成的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把神话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大海的波涛     
冤以道评苏轼的横放杰出的词作时说:“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如果将这句话用以评论萧兵的《楚辞与神话》,我想也算不上是什么谀词。过去的学者研究中国神话,多数不敢超越汉族、汉语这个“雷池”一步,结果搞来搞去仍是千古之谜。萧兵则不同,他把中国上古文化和楚文化放在“环太平洋文化”的背景上进  相似文献   

9.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沈德鸿(茅盾)先生对于楚辞研究也颇有造诣和贡献。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专门为中学生编注了楚辞选本.先后题名《楚辞》和《楚辞选读》。该书的《绪言》从楚辞与神话之关系的角度多所发明,提出了楚辞源于神话等新颖独到的见解.对楚辞的评价即高且新,皆为前人之所未及,于后世楚辞神话学的研究有深刻启迪和影响。该书正文选取《离骚》等8篇26首楚辞作品,分别加以注释,也很有特点和一些独到见解。其注释虽有失当和不足之处,但毕竟瑕不掩瑜。  相似文献   

10.
《三五历纪》与《五运历年记》里的盘古神话原本不是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而是一则关于天、地、人三皇起源的神话。后来将其视为盘古开辟天地的神话,是因为人们对这则神话的误读。这则三皇起源神话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老子》。因为盘古神话并非盘古开天辟地神话,那么将其他的人为或神为开辟天地的神话与之比较来寻找其源头自然是没有意义的。盘古神话被误读之后,朝着三个方向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1.
垂死化身与人祭巫术──盘古神话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古神话的由来,是人们最感兴趣也是最有争议的中国古代文化之谜。本文根据神话的创作与流传特点,在借鉴国外民间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母题分析法”,对盘古神话进行了研究。文章将盘古神话分割为“宇宙之卵”和“垂死化身”两个母题,集中研究“垂死化身”母题的来历。作者提出:“垂死化身”母题的心理基础是原始思维;它的社会生活经验基础,则是原始宗教中的人祭巫术。文章特别对后一个论点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同每一个读者一样,我是怀着十分急切的心情读完萧兵的《楚辞与神话》的。随着作者的笔锋所指,我们在神幻世界里周游了一遭:上天入地,“探禹穴”、“叩帝”,寻绎出楚文化与华夏文化与太平洋文化的亲缘关系,推导出楚国诸神的家谱和报抵;好像目睹洪荒时代神人杂出的瑰丽景象。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睿智的辨析,初步解决了楚辞里的许多疑难问题,为楚辞研究开辟新的领域,给楚辞学园地带来一般春天的气息。总之,在这部书  相似文献   

13.
很多民族都有创世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是我国古代的创世传说。《三字经》讲“三才者,天地人。”,“天、地、人”三才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盘古传说对于理解“三才”及其关系很有意义。本期我们选登了美国学生洛克梦的作品《盘古开天辟地》。  相似文献   

14.
一、磨“创造” 《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神就神在盘古创造了天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创造”是这个神话的神奇之处,课应该从创造出发再回归创造并升华创造,这样才能突出盘古的神力和神话的魅力。于是乎找中心句、中心词,理解“创造”的意思;围绕“创造”质疑,解疑;挖掘“创造”品读,想象。于是乎“创造”的设计之路就这样诞生了。  相似文献   

15.
朱熹《楚辞集注》增贾谊《吊屈原》《服鸟》二赋与删《七谏》《九怀》《九叹》《九思》四篇汉人之作,大乱了《楚辞》之体,这是十分不当的。王夫之《楚辞通释》增江淹《爱远山》《山中楚辞》及删《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五篇汉人之作的做法及其断《招隐士》为“为淮南召致山谷潜伏之士”说,亦然。考朱、王两大学者之所以有是失,盖因其为“文”所蔽而忽于究刘向编撰《楚辞》一书之体例所致。  相似文献   

16.
孙奇逢科学地将《易》区分为天地之《易》(“本来之《易》”,“《造化之《易》”),圣人之《易》(“圣心之《易》”,“《易》书之《易》”)和“在我”之《易》,主观模写客观。天地之《易》则化而为圣人之《易》。“我”学《易》求端天地,正为打开《易》书《易》的大门。从而,不仅是化《易》书之《易》而为“在我”之《易》,亦势必化天地之《易》而为“在我”之《易》。“我”则以之为指导,具体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探寻事物之纷繁,求索事物之几微;钩取深奥,推致远大。借为治身治家而治国平天下也!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明代嘉、隆年间的汪瑗,著有《楚辞集解》一书,是现存明代《楚辞》研究较早较完备的著作。其中提出的不少新见解,反映了明代中叶以来市民文化精神和市民文化思潮的特点,展示了与汉、宋人不同的风貌。归有光称誉其书“连城之璧,见重当时”(《楚辞集解序》),焦(立龙)肯定其见解“即出自大儒,不难为之是正”。(《楚辞集解序》)本文仅从汪瑗对屈原的历史改塑,探讨其时代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8.
刘勰论楚辞     
自汉代而始的楚辞研究,至齐梁时代,树起了一座里程碑——这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该书不仅专章论评楚辞,且全书不少处涉及了屈原、宋玉及其作品,从而机地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论述楚辞的构架,为楚辞研究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纵观《文心雕龙》全书,我们发现,刘勰研究楚辞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定楚辞的价值与历史地位《文心雕龙》全书共五十篇,大致可分为总论(“文之枢纽”)、文体论(“论文序笔”)、创作论(“剖隋析采”)、批评论(或谓文学评论)、总序(《序志》)五部分,其中总论,即刘勰所谓“文之枢纽”部分,是全书的核心与总纲,如《序志》云:“盖《文  相似文献   

19.
关于《楚辞》十六卷的结集,当代楚辞学者在旧有的“刘向结集《楚辞》说”之外提出了“王逸结集《楚辞》说”。在此之前,清季民初的楚辞学者郭焯莹提出了“班固结集《楚辞》”的全新看法,鲜为人知。郭氏认为:以刘向对东方朔人品与作品的了解,他不会将《七谏》编入《楚辞》;王逸《九怀序》所说的“史官录第”是指班固(而非刘向)编录了楚辞作品,但因为王逸不满于班固对屈原的指责,不想彰扬班固,所以将班固的名字隐匿;班固所结集的《楚辞》篇第是《楚辞释文》的篇第。郭氏提出的“班固结集《楚辞》说”可以补证,但也有可议之处。《九思序》所说的“谱录”指的是《楚辞目录》,是班固参与撰写的《书部》中的一种,这就是“史官录第”的含义;王逸对班固结集《楚辞》一事并非刻意隐匿;班固结集的《楚辞》篇第应是今本篇第而非《楚辞释文》篇第。郭氏提出的“班固结集《楚辞》说”虽有疑点,但仍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和《楚辞》的神话同出于南方神话系统,《淮南子》的神话继承了《楚辞》的神话,然而《淮南子》和《楚辞》的指导思想不同,所以有区别。从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其一,《淮南子》和《楚辞》所记录的神话地理可以互为印证;其二,在神灵定位上有体道与抒情的差异——《淮南子》记述神灵在于体现道家之精神,而《楚辞》援引神灵则是作为抒情载体;其三,在神话传说的传承方面,表现出道之探究和人之神化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