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德才 《贵州教育》2010,(14):39-40
在新华字典里,灵感的解释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在学习和工作中,谁不希望产生灵感呢?如果有了灵感,实验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就能达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产生灵感呢?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创造活动中,新形象与新思想的出现,常常带有突发性。这种心里状态称之为“灵感”。人的灵感不仅出现在创造性的想象中,且常常出现在创造的想象中。灵感并非无源之水,它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灵感不喜欢拜访懒惰的客人”(柴可夫斯基语);“灵感是对长期艰苦劳动的奖赏”(列宾语)。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应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学习,积累知识,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从而逐步启迪学生的灵感.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  相似文献   

4.
王德勋 《教育探索》2005,3(4):65-66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中学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主要方法有:让学生学会“反弹琵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学会四面辐射,培养想像力和联想力;注意长期积累,培养灵感思维能力;学会异想天开.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参与生活,感受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富有时代特色的信息,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灵感,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在尝试一种新的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方法,这就是“每日作文法”。 每日作文法的具体含义:每天写一点文字,因为要每天写一点。所以需要学生的日日观察,时时积累,日日思考,最终达到天天写作。熟能生巧,积久成章的目的。一篇文章的诞生.并非手到擒来的易事,需要积累素材,需要立意,需要思考之后的灵感,需要章法结构的选择,需要精词...  相似文献   

7.
“写作中所谓的灵感都是在人生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余秋雨 闲话读写 真没想到,此时此刻的我正坐在余秋雨教授的身边。 “您认为中学生写作时怎样才能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呢?” “中学生不要总把自己当做预备作家,搞什么灵感……”没想到由王俊康精心准备用来打头炮的问题就被余秋雨教授投了否决票。 “……最重要的是要练好基本功。中学阶段能够做到熟练运用修辞,浅显的文言文搞得懂,文章表达流畅就可以了。那些所谓的灵感都是在人生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原来如此!余教授的作品无一不给人很厚实的感觉,这一定与他扎实的语言基本…  相似文献   

8.
王春 《江苏教育》2007,(20):19-20
“推敲的故事”启示人们写诗、作文要善于斟酌字句,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文质兼美的课文内容,妙笔生花的字词句段。精妙绝伦的文本构思,细细推敲。仔细琢磨。无不引人深思,启人才智。倘若因“课”制宜,搞一些模仿性的迁移训练。读写结合.学以致用,长此以往。在阅读中品词赏句,在感悟中积累表达.我想一定会唤醒学生萌发写作热情。带来创作的灵感。  相似文献   

9.
灵感,就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的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和认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灵感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的法宝。《西游记》的故事,原是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原始认识,他们痛恨生活中像妖魔鬼怪一样的坏人,希望有那么一个能擒妖降魔的“救世主”前来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这触发了吴承恩的灵感,创作了《西游记》,  相似文献   

10.
文贵感悟     
古人早就有对感悟的精妙论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代严羽的“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这里诗道不仅指读诗的感悟,也指创作时的灵感。“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在经历漫长的积累之后,豁然开朗,灵感顿现,那即是悟,而一悟之后,便会“天机云锦用在我,~信手拈出皆成章”。  相似文献   

11.
“归纳、猜想和论证”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能使我们举一反三,能激发我们创新的灵感.圆锥曲线中的四种曲线有很多类似的性质,需要我们善于积累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袁老多次以这八字总结成功经验。而这,也是众多科学家公认的秘诀。灵感与机遇的出现,可能只是电光火石的瞬间,却必须建立在深厚知识积累和大量汗水长期付出之上。这段话出自《北京日报》2020年8月19日登载的《袁隆平“门规”的启示》,其中的“电光火石”写错了,应是“电光石火”。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是让学生准备好三个本子以备如下之需:积累字词得到知识的感知;积累语句得到美文的感化;积累灵感得到对生活的感悟,最终达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花蕾 《教师》2012,(19):110-110
陶艺创作,既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又由于陶土的柔软.可“随开”“随时”“随地”自由发挥,能丰富学生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以陶艺课教学为例.谈谈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创作灵感具有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爆发性与随机性、意外性与合目的性、经验感性的特征,它与潜意识活动脱离常规逻辑限定的特点有关,是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意义及其相互联系的一种不合逻辑规则的重新发现与组织,这种发现与组织常发生在理性神经活动的兴奋疲劳之际,对信息组合取负反馈形式,类似思维领域中的“耗散结构”,是在思维活动逻辑因果线性区外的崭新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6.
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钟爱的意象.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周敦颐爱“莲”,而李白独爱“月”。“月”激发了他的灵感,他也以各种方式亲近“月”。  相似文献   

17.
程小红 《考试周刊》2009,(12):61-62
面对学生写作无兴趣、动笔乏力、缺少原动力的情况,本文就如何积累写作素材,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写作中如何创新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帮助学生端正态度.产生兴趣,敢于创作,激发创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达到语文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邓高峰 《湖南教育》2002,(17):48-48
让学生从“要他写”变成“他要写”、从“无米可炊”变成“有米可炊”,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要达此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指导学生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是“有米可炊”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篇作文,我指导学生开展了野炊和智力竞赛等活动,并在活动结束之后及时让学生回顾活动场面和经过。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再是干巴巴的了。2.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以捕捉写作灵感。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体…  相似文献   

19.
经验是灵感之母周总理曾经讲过“长期积累,偶尔得之”。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灵感”与经验的关系。“灵感”是知识撞击发出的火花!“灵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的结果,而创造性的劳动必然与多次试图解决问题,找出答案的尝试相联系的。“灵感”的产生需要广博、精深的知识经验作基础。巴尔札克之所以能够淋漓尽致地揭露出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的种种罪恶,正因为他一生为金钱所苦,一生都在与债务、贫  相似文献   

20.
徐玲 《学语文》2011,(5):38-38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活动,它的主要功能是理解、积累和运用。阅读中的“理解”不单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还有对文章写法的领悟;阅读中的“积累”不单是对文中优美词句的存储,还有对文章写作方法的习得:阅读中的“运用”主要是对文本相关信息吸收、内化后的输出过程,多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呈现.它是检验阅读效果、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阅读理应成为学生写作方法习得的主渠道和习作训练的练兵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