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生活中感触到诗的意趣、和谐和美的存在。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崇高境界,学习诗词,畅游诗海.引导孩子在诗教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在精彩纷呈的诗意的活动中呈现,吟诵、品位、鉴赏、习作……促使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在动态过程中生成.  相似文献   

2.
从教几年以来,越往语文教学的纵深处走入,越是诚惶诚恐,越是有颇多困惑,我们应该把什么样的语文课呈现给学生,若干年后让学生回味起中学的语文课,留在他们记忆里的到底应该是什么印象?  相似文献   

3.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母语,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母语——语文。其诗意原本就无处不在,理应成为学生的精神栖居地。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随着社会的嬗变与课程的“改革”,渐渐地在背离学生的精神家园,这不能不让国人痛心!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课堂的广阔天地里。以一册薄薄的课本为导向,让学生去领略丰厚醇美的语文,唤醒精神的一次次品美。  相似文献   

4.
诗人荷尔德林认为: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确,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在梦的留白处轻轻点上一枚朱砂,让生有所息。又如那在濮水边垂钓的庄周,置楚王的使者于不顾,只让那句吾将曳尾于涂中不停地敲击着历史的回音壁,留下千年的震颤。而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不停忙碌的我们呢?是不是也应放慢脚步,去看看那朝阳夕月,落日惊风?放慢脚步,学会欣赏自然的韵之美。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可有多少人能抚平自己躁动  相似文献   

5.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的这句诗,道出了生命的一种本真的、自在的状态。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所看到的人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具体的,是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而如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中职”)的语文教育现状却是令人担忧的,面对一系列语文教育活动中的尴尬,我们不禁要扪心叩问: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怎样定位?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己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充满诗意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感悟这些文章的魅力,获得最大的阅读审美享受?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巧妙运用诗歌这一元素,不仅能营造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加深其对文本的体验.课堂,因为诗歌的润泽显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抓住中学语文教材的诗意内涵,精心展开语文教学环节和测评的诗意设计,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到诗意的滋润,提升美的情怀。本文从7个方面阐述了让语文教学过程浸润诗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新教材 ,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好新教材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最近笔者仔细研读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有关学习资料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作了以下思考 ,就教于语文界同行。一、充分利用教材特点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新教材选取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内容丰富 ,文质兼美。其中涉及著名历史人物数十个之多 ,他们的思想境界和光辉业绩 ,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如洁身明志、含恨投江…  相似文献   

9.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独特,各擅其妙。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还要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文字向心灵拓展,让生命与诗意结伴同行。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这种充满诗意的生命化教育,让生命在语文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0.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那句有名的诗“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给人们美好的憧憬,教师也在谈论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但是,俯仰之中,这教学的“诗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12.
杜鹏 《当代教育论坛》2007,(10):133-134
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刘建琼老师撰写的《语文的境界与追求》,2007年8月已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手捧这本抒写精细、编辑精致的语文著作,在抢先拜读的喜悦中,课余细研,灯下漫思,已经感受到一个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诗意     
对于我个人来说,“教育的诗意”这一念头,源于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和梁晓声的《论教育的诗性》的启示。对于诗意的理解,却也不能不提到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句诗经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诗阐释》中加以解释,几乎成为当代人文主义者默念的教条。  相似文献   

14.
周文栋 《学周刊C版》2014,(5):126-126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与其在虽不能之.心向往之的徘徊中不知所措.不如让自己的心灵放歌。挑着孩子的梦想.在春天播撒希望.教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作为语文教师应怀揣梦想.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天地中.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人类的历史是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那么这幅画卷的底色一定是劳动。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劳作中诗意栖居,是人类追求的生活境界,也应是劳动教育的最终归属。然而,现实生活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片面认识使得劳动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诗意的陶冶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人格养成的过程中,艺术教育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独特生命内涵。于德育中添加诗意,让学生的心灵在其中得以自洁、自省、自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诗歌教学是一个实施语文美育的过程.它包括: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中学语文新课标对中学诗词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19.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离不开“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诗意是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的新鲜血液,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才能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乔春梅 《教育艺术》2006,(10):42-43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培育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为此,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诗意因素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限制,诗意的语文教学往往很难把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被舍弃。而事实上,只要掌握方法、善于探索,诗意就会如汩汩清泉,滋润枯燥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