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十年代初期,茅盾同志在一次讲演中,为了说明写作技巧来自生活,举了一个“象苍蝇一样勇敢”的例子,后来不少人去信,指责茅公用苍蝇比战士是诬蔑了我们的战士,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一九五八年茅公在长春市文艺界大会上作了题为《文艺和劳动相结合》的讲话,再次举了这个例子,茅公说:“古代希腊荷马的作品中曾经用‘象苍蝇一样的勇敢’来形容士兵的勇敢。为什么形容勇敢不用老虎、狮子,而用苍蝇?因为用老虎狮子陈旧,用苍蝇是新鲜的。苍蝇见了糖或血就聚飞来,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从二十年代中期到三十年代连续撰写了《东方病夫》、《东方文明》、《新时代女性》、《丘八》、《萨天师与东方朔》、《文字国》、《上海之歌》、《市场的苍蝇》等多篇《萨天师语录》,在思想和艺术风格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萨天师”杂文系列。 所谓萨天师就是波斯教的创立者萨拉图斯脱拉。尼采在他的成名作《萨拉图斯脱拉如是说》中借萨氏之口,宣扬尼采自己的哲学观点,已经与波斯教教义无关,不过借尸还魂而  相似文献   

3.
青年作家老虎从梁山好汉的营地走来,带着乡下人的纯朴和执著,在都市和乡村之间辗转着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他已在《十月》、《人民文学》、《钟山》等刊物发表了80余万字的作品,著有小说集《潘西的把戏》、长篇小说《漂泊的脬顶》,并有多篇小说被多次转载。老虎从事过卡车司机、广告人、报刊编辑等多种职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一批作品的相继发表,作为80年代新潮作家代表的余华逐渐开始了他的转型,他的小说开始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文坛上。余华迎来了他创作上的一次飞跃。这种飞跃是他小说理论转变在创作上的  相似文献   

5.
我面前摆着三本最近几年出版的全国性杂文选集:《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杂文集》(以下简称“大系”)、《全国青年杂文选》和《人民日报》副刊编辑部选编的《不惑集》,这些文集所收作品涉及到的作者之多是空前的。他们是当代杂文创作队伍中的精英。因此从这些作品可以窥见当代杂文创作的方向,总结当代杂文创作的得失。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选编者们已有了一些评论。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一点是基本上解决了如何用“鲁迅式的杂文”来“对付人民内部的错误和缺点”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指出:“鲁  相似文献   

6.
我面前摆着三本最近几年出版的全国性杂文选集:《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杂文集》(以下简称“大系”)、《全国青年杂文选》和《人民日报》副刊编辑部选编的《不惑集》。这些文集所收作品涉及到的作者之多是空前的。他们是当代杂文创作队伍中的精英。因此从这些作品可以窥见当代杂文创作的方向,总结当代杂文创作的得失。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选编者们已有了一些评论。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一点是基本上解决了如何用“鲁迅式的杂文”来“对付人民内部的错误和缺点”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指出:“鲁  相似文献   

7.
最经典的摸法:仰视着老虎,说,您是世界上最英明、最伟大、最正确的老虎。边说边走过去,拿手在老虎屁股上轻拍两下,像是为老虎弹掉屁股上的灰尘。最阴险的摸法:在老虎的座椅上暗插一把刀子,待老虎屁股被扎得鲜血直流时第一个冲上去帮老虎抚摸几下,并高喊,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对我们的老虎下毒手?最曲折的摸法:打听到同学的妹夫的老舅是老虎的上司,提着厚礼去拜访,向那“老舅”说明自己想摸老虎屁股的愿望。“老舅”在某个场合教育老虎,不要老抱着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旧观念嘛,让人摸一摸又不会损失什么,还能交流一下感情。老虎遂对部分人开放了屁…  相似文献   

8.
张悦然,上个世纪80年代生人,14岁开始在《萌芽》《芙蓉》上发表作品,获得“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在新加坡求学,已出版《葵花走失在1890》(作家出版社)、《樱桃之远》(春风文艺出版社)等作品,与韩寒同为80后作家群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9.
《杂文四则》分别选自马南邨的《燕山夜话》第一集(《欢迎“杂家”》、《不要秘诀的秘诀》)、第二集(《不求甚解》)和第五集(《学问不可穿凿》)。马南邨(“邨”,即“村”的异体字),1912年出生于福建闽侯的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一直积极从事革命文化宣传工作。1961年,他应《北京晚报》之邀,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开设了“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他(们)的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强烈,切中时弊,敢于直言,而且短小精湛,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很博得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一时间,全国各地许  相似文献   

10.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又名沈雁冰。一八九六年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巨大成就的革命作家。中学毕业后进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一九一七年开始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杂志》上发表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的文章,一九二○年参加《小说月报》的革新工作。一九二一年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负责主编《小说月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许多文学论文,并翻译了不少外国进步作品。他早期的文学主张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11.
陈墨,1990年出生,湖南师大附中初二学生。陈墨从小喜欢用画来表现他眼中的世界,4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儿童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陈墨一直坚持用“图画故事”“图画日记”和“图画作文”的方式来反映自己的生活。五年级时,他创作了108幅《水浒系列人物漫画》以及反映学校生活的大量作品。初中一年级时,他又创作了《名言童画》200幅。陈墨的作品曾经在《初中生》《同学》《少年作文辅导》《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2004年4月,他的图画日记《纸上的风景》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2.
在《官本臭腐与财本粪土》一文的开头 ,作者明白地告诉我们 :他“常读些杂七杂八的书 ,常写点杂七杂八的文章。”的确 ,杂文 ,是左郁文先生文学创作的重头节目。迄今为止 ,他出了三本书 ,《一吐集》 ,全部是杂文 ;《两半集》 ,一半杂文 ,一半散文 ;《三品集》中 ,“世相品”全是杂文 ,“生活品”为散文 ,“诗文品”为评论 ,其中也有少许可称为杂文的文章。邵阳人称他为“邵阳的鲁迅” ,可见他的杂文在他创作中的地位与在群众中的分量了。提起杂文 ,就想到鲁迅。在我国民主革命时代 ,鲁迅以其最可宝贵的硬骨头精神和特有的笔法 ,成熟了一种杂…  相似文献   

13.
庄子杂文的社会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指出,庄子并不是一个超尘脱俗的隐士,而是一个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杂家;《庄子》一书,就是他对当时社会所作的批评。他的批评主要包括对“昏上乱相”的讨伐、对“仁义圣知”的揭露、对统治摧残人才的抨击等几个方面。其思想之深刻、批判之尖锐,古今罕匹,表现出强烈的杂性。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大陆杂走了一段“之”形路线;台湾杂以四名家作抽样“样本”审视:梁实秋依然是回避政治,龙应台是淡化政治,柏杨是侧击政治,李敖是面对政治并取对立立场,他们的杂均受到海内外读的美赞,可见台湾杂多元化并存的格局,两岸杂有可比之处,也有不可比与不宜比之处。  相似文献   

15.
《包身工》是20世纪30年代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的发表,“在中国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纪元。”(引文见于发表《包身工》的《光明》杂志的《社语》)《包身工》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大陆杂走了一段“之”形路线;台湾杂以四名家作抽样“样本”审视:梁实秋依然是回避政治,龙应台是淡化政治,柏杨是侧击政治,李敖是面对政治并取对立立场,他们的杂均受到海内外读的美赞,可见台湾杂多元化并存的格局,两岸杂有可比之处,也有不可比与不宜比之处。  相似文献   

17.
张弦同志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中年作家.早在五十年代中期,他就开始了创作生涯,相继发表了《甲方代表》、《最后的杂志》等短篇小说。正当作家驰骋才华的时候,时代的暴风雨猝然降临,他因写了中篇小说《苦恼的青春》(未发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直至一九七九年,他才重新执笔创作,先后写了《记忆》、《舞台》、《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一只苍蝇》、《最后的恩赐》、《未亡人》等作品。《苦恼的青春》也得以问世。其中,《记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被分别评为七九年度和八○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一从维熙是五十年代“荷花淀派”的几个知名青年作家之一。五十年代初,他还是个青年学生,便伫立于故乡的南淮滩头,双手紧握艺术之笛,吹奏出了一支支悠扬婉转,优美悦耳的田园牧歌,相继发表了《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等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南河春晓》。他的作品以清新淡雅的抒情格调,馥郁芬芳的泥土气息,洗炼圆熟的语言技巧,为百花文坛增添了勃勃生机,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正当作家振翅欲飞的时候,骤然而至的一九五七年的政治风暴,折断了他的翅膀,把他抛到了生活的最底层,使他成为“贱民”、“囚徒”。他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开始了在坎坷泥泞道路上的跋涉。在西山脚  相似文献   

19.
羊爸爸在市场里买菜的时候,一不小心碰到了大老虎的屁股。正在买肉的大老虎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屁股被谁摸了一下,这可把他气坏了——他把手里的肉狠狠一摔,大吼一句:“是谁摸了我的屁股?”  相似文献   

20.
秦似的杂文     
秦似(1917——1986),广西博白县人,原名王缉和,他是从40年代初开始步入文坛的我国著名作家、学者、教授。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受其父亲—一我国蜚声中外的语言学巨率王力先生的影响,在诗词学、音韵学等方面很有造诣和建树雇戏曲、话剧、散文和翻译等方面作品颇丰;而在杂文方面,成就尤为突出,曾和聂组弯先生一道被称为是深得鲁迅杂文创作精髓的现代杂文家。1940年他与夏衍、宋云彬、聂给省、孟超五人几经周折合办了抗战时期最有影响又独具特色的杂文刊物——《野草》,此刊物不仅在宣传抗日救国、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等方面起到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