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密州遗迹考宋惠国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和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苏轼曾先后两莅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的密州。第一次是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州治在今诸城市)达二年有余;第二次则夏朝奉郎起知登州(州治在今蓬莱市)途经密州作短暂逗留。宋代之密州,...  相似文献   

2.
苏轼乐山遗迹有11处之多,分布在今乐山市市中区凌云山、龙泓山、白岩山、苏稽镇和五通区金粟镇等5个地点,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文献可稽的苏轼当年足迹到过而以后人的纪念形式留传至今的遗迹,形成时间较早,一般在南宋以前;第二类主要是因为苏轼有关乐山活动及民间传说形成的遗迹,时间较晚,一般在明代以后。经笔者实地调查,知其保存状况或好或坏。笔者认为,苏轼乐山遗迹均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是乐山乃至四川继承和宏扬东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应吸取以往开发保护保护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坚持《文物法》"整旧如旧"的原则,做好现存东坡遗迹的开发保护留传工作,以提高乐山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乐山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1074年(宋神宗熙宁7年)到1076年,苏拭曾在密州(今诸城一带)任过两年知州.这两年,在苏轼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苏轼的创作尤其是词的创作,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时期.首先,苏轼密州时期的词作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怀古,有惜别,有说理,有记事,有言志,有写景,等等.冲破了过去专写男女恋情的樊篱,扩大了词的题材,打破了诗词的内容界限,使历来被称为“小道”、“艳科”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缎宛转之度”,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永遇乐》(长忆别时),写了朋友问的真挚情谊;《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生动地  相似文献   

4.
苏轼诗歌是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本文通过对苏轨杭、密时期诗歌的比较分析,着重论述苏轼和密州时期所作诗歌特点,认为他在密州时期的诗作,其思想深度超过了杭时期,风格也更加沉著厚重,具有更强的艺术震撼力。  相似文献   

5.
主政密州时期是苏轼体悟人生的重要时期。在对人生的理解方面,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困顿,对生老病死等常见问题做出了一些理性通达的解释;在为人处世方面,遁世自乐的想法更强烈,报国济民的价值观念也在强化,两者显示出融通的迹象,还提出了一些处困、解困的见解。这些情况,对其在密州时期的生活安顿、创作及后人生思想均有影响,也成为其在密州身心屡屡受累、精神状态屡有起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苏轼知密州时词作已进入成熟期,其豪放雄壮风格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苏轼密州词作思想及艺术性进行探讨论述:一是表达用能致君尧舜,舍可超然物外的旷达;二是有意于词坛别立一家的创作激情;三是奇逸高旷风格的浪漫主义杰作;四是革新婉约词,谱写出冠绝千古的悼亡词。  相似文献   

7.
苏轼知密州时期创作成绩斐然。为怀念前妻王弗所作的《江城子·十年生死》虽然在悼亡词形式上有所继承,但于内容上则为开拓,当为第一首格高千古、影响后世的悼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集苏轼多年词风探索成果于一身,厚积薄发,终于成为开启词史上豪放一派的壮词;苏轼修葺而为千年名胜的超然台在当时已是名满天下,苏轼登台而作的《望江南·超然台作》用诗语描绘了北方小城的美丽春景,又富有哲理,堪称景妙论高、千年未解的的超然词;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为中秋绝唱,又以诗词形式集中国中秋文化之大成,对中国传统中秋节的赏月、美食与团圆的文化内容以诗词的形式进行了固定化,成为中秋文化的典型代表诗词、中秋诗词当之无愧千古佳作。此四首作于密州的佳作,应当誉之为"密州四曲"。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新环境中实现生活安适和人生价值,是苏轼在不同宦游地普遍遇到的问题。他在密州受严重灾情、物质生活条件、熙宁变法时局、怀乡念亲情感、文化环境、身体困病影响,入仕以来首次经历艰难的生活。他积极调适自我,涉及调整心态、亲近密州文化、加强与各界人士交流、积极抗灾、勤奋写作等,对他在密州的发展、以后的宦游生活和后代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苏轼与密州超然台的密切关系,鲜有人知晓也没相关专论。其实,超然台是苏轼主政密州时修建一座城墙旧台并命名为“超然台”而来,是他赋予了这座城墙旧台以新生。超然台则成为他在密州时的主要文化活动场所。他爱之游之,在此收获了身心安顿和对人生的一些感悟。他最后一次登临超然台是在元丰八年,对密州、对超然台的深情仍溢于言表。因为与苏轼的这层密切关系,超然台才成为地方文化圣地,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1.
苏轼知密州时期,创作了《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惜花》《雨中花慢》《玉盘盂二首并引》等咏花诗。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当时密州的花事之盛,寺院数量之多、力量之大,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等等。虽然苏轼来时,密州是“旱蝗相继”的灾情,但他从黄老思想出发所实行的“贵清静而民自定”的理政思想很快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诗人才有灵感写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咏花诗。这些作品,体现了苏轼知密州时期的际遇以及他的思想状况,对苏轼一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何景明遗迹考姚学贤,龙丽1993年冬,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副教授、何景明研究专家白润德(译音)先生,为深入研究何景明,搜集何氏有关材料,不远万里,从加拿大专程来到何景明的故乡信阳市,寻访考察何景明遗迹,调查何景明的遗闻佚事。他在信阳市凭吊了何景明陵墓,...  相似文献   

13.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是否到过洋州的问题,历来没有定论,看法不一。近来,笔者就此问题发现了几点有力的证据。苏东坡的确到过洋州,而且与其弟苏辙同行,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江城子·密州出猎》看苏轼的多面性,从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苏轼作品看其人的豪放与旷达,自我排解与人生空漠,探讨苏轼精神世界的变化与多重性,以及困境中坚守高洁人格的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相似文献   

16.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译文】老夫聊且迸发少年的狂放,左手牵黄狗,右臂擎猎鹰毛色苍苍,戴锦帽着貂裘的骑士勇武雄壮,像一阵狂风席卷过平野山冈!为了酬谢倾城随我出猎的豪兴,我要亲手射猛虎,像当  相似文献   

17.
栾城是古代南北驿道的必经之地。苏轼祖籍栾城,在赴定州任与离开时两过栾城,只因当时朝中有政治迫害,又遭家中丧妻之痛,再加上过栾城时的天气恶劣,使他不但没有心情专程寻根,更没有写下任何有关作品,实为憾事。  相似文献   

18.
苏轼 《学语文》2013,(4):1-1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风。为报倾城随太字,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  相似文献   

19.
20.
苦闷与超然——论苏轼在密州的处境、心态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密州,面临政治上、治理环境上、个人生活上的多重困境,同时面临现实和思想的多重矛盾,苏轼通过创作的白日梦取得了辉煌的创作成就。通过忘我投入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治理业绩,由此化解了自身的困境和矛盾,完成了升华,实现了苦闷中的超越与超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并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